一种用于电动汽车充电的吊轨式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47046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9: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电动汽车充电的吊轨式系统,该系统包括环形轨道(1)、“王”字形移动滑轨(2)、滑动机构(3)、传输机构(4)、收卷机构(5)以及充电机构(6);其中,所述“王”字形移动滑轨(2)包括移动机构(21)与顶升机构(22),所述滑动机构(3)包括滑轮(31)、活动轴(32)以及第二滑块(33),所述传输机构(4)包括电刷(41)、连接头(42)、输电线(43)以及滑触线。该系统可根据用户停车位置实现充电机构的移动,有效减少了充电桩的场地占用面积,不需要对停车区域进行严格划分,该系统具有可移动、根据用户需求自主控制充电枪位置的特点,方便用户使用、无需用户为充电位置等待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充电的吊轨式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汽车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电动汽车充电的吊轨式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传统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短缺危机以及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电动汽车产业近几年发展迅速、已逐步成为我国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电动汽车主要利用车载蓄电池组提供的电源来驱动交流AC后直流DC电动马达来供给车辆行驶动力,其由电动机驱动替代传统的发动机驱动,从而无需使用石油等能源、也不会造成尾气污染环境。但是由于电动汽车需要长时间充电,故需要充电桩供以匹配电动汽车的使用;随着电动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电动汽车充电需求不断增多。目前,电动汽车专用的充电装置,如电动汽车充电桩、电动汽车充电柜等,都是固定式、单一式且体积笨重,一般一个充电桩或充电柜只能供给一到两个电动汽车使用,其占地面积大,且一个充电桩被使用后、用户只能寻找另一个充电桩,不利于多辆电动汽车的同时使用,因此造成场地浪费以及不利于大规模使用。同时,现有充电桩或充电柜大多是固定在场地上,充电枪所连接的充电线长度有限,需要用户严格按照规定的区域进行停车操作,操作性复杂、选择性较少;因而,用户在电动汽车充电的场合和时间选择上,很难自主控制,给用户带来很大不便,也限制了电动汽车的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电动汽车充电的吊轨式系统,该系统有效减少了充电桩的场地占用面积,且仅需用户按照一般停车将车停泊在停车位中、不需要对停车区域进行严格划分,具有可移动、根据用户需求自主控制充电枪位置的特点,方便用户使用、无需用户为充电位置等待。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电动汽车充电的吊轨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环形轨道、“王”字形移动滑轨、滑动机构、传输机构、收卷机构以及充电机构;所述环形轨道为多条、且相邻两条环形轨道的平行边均对应设置一开口,所述开口对应所述“王”字形移动滑轨;所述滑动机构初始位置设置在所述环形轨道上,所述滑动机构内部设有传输机构,所述传输机构底部设置收卷机构,所述收卷机构底部设置充电机构;所述环形轨道包括横梁;所述“王”字形移动滑轨包括移动机构与顶升机构,其中,所述移动机构包括支撑框架、伺服电机、丝杠、导轨、第一滑块、底框以及移动轨道,所述支撑框架固定安装在停车场顶部、且所述支撑框架一侧固定安装一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输出端与所述丝杠固定连接,所述丝杠与所述底框上表面连接,所述支撑框架底部平行设置两根导轨且所述导轨与所述丝杠相互平行,两根所述导轨分别与所述第一滑块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块下端与所述底框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底框底部固定连接三根移动轨道,三根所述移动轨道相互之间分别平行且均垂直与所述丝杠、且任意相邻两根移动轨道的距离均等于两条所述环形轨道相对平行边的距离;所述移动轨道内腔两侧顶端的中部分别安装一顶升机构,所述顶升机构包括导向支座、伸缩杆、复位弹簧、齿条、齿轮、旋转轴、固定块以及顶升杆,所述导向支座上表面固定安装在所述移动轨道的内部顶面,所述伸缩杆贯穿所述导向支座且与所述导向支座滑动连接,所述伸缩杆一端通过复位弹簧与所述导向支座一端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齿条,所述齿条上表面齿轮连接一齿轮,所述齿轮固定套接在一旋转轴上、所述旋转轴通过固定块与所述移动轨道的内部顶面固定连接且所述旋转轴与所述固定块转动连接,所述旋转轴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一顶升杆且所述固定块位于齿轮与顶升杆之间;所述横梁对应所述顶升机构位置设置拨动块、所述拨动块与所述横梁内腔滑动连接;所述滑动机构包括滑轮、活动轴以及第二滑块;所述横梁内腔相对的两侧开设有滑槽、且所述滑槽内分别滑动连接所述滑轮,所述移动轨道内腔对应所述横梁内腔开设相同滑槽;相对的两个所述滑轮通过所述活动轴连接,所述活动轴中部活动连接有所述第二滑块、且所述第二滑块中部开设有一通槽;所述传输机构包括电刷、连接头、输电线以及滑触线;所述电刷以及所述连接头均安装在所述通槽内、且所述连接头与所述电刷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头远离所述电刷的一端固定连接输电线;所述滑触线安装在所述横梁与所述移动轨道内,分别为第一滑触线以及第二滑触线,所述第二滑触线靠近所述移动轨道两端口位置分别通过伸缩弹簧固定连接弧形导电块,所述第一滑触线对应所述移动轨道的弧形导电块分别设置弧形凹槽,且所述弧形凹槽与所述弧形导电块圆弧面充分接触;所述电刷与所述滑触线接触,用于实现对充电机构的供电。作进一步优化,所述收卷机构包括收卷箱、收卷电机、收卷棍子以及限位块;所述收卷箱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滑块底部,且所述收卷箱内腔一端固定连接一收卷电机,所述收卷电机输出端固定套接一收卷棍子,所述收卷辊子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输电线穿过收卷箱顶部缠绕在所述收卷棍子上并穿过收卷箱底部、实现对输电线的收卷。作进一步优化,所述输电线远离所述收卷箱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充电机构,所述充电机构包括充电枪身、活动扳手、固定把手、中心轴以及放电头;其中,所述固定把手上固定连接有充电枪身,所述充电枪身内固定连接有中心轴,所述中心轴上转动连接有活动扳手,所述充电枪身远离所述固定把手一端内腔固定连接有放电头。作进一步优化,所述吊轨式系统还包括充电桩,所述充电桩通过送电线与所述环形导轨内的滑触线电性连接。作进一步优化,所述环形轨道通过上部支撑杆与停车场顶部固定连接。作进一步优化,所述丝杠与所述伺服电机连接处设置丝杠座,所述丝杠与所述丝杠座转动连接。作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滑块为四个、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框上端面的四角位置,且一根所述导轨上滑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一滑块。作进一步优化,所述旋转轴通过轴承与所述固定块转动连接。作进一步优化,所述顶升杆为长方形杆与所述顶升杆初始位置垂直于所述伸缩杆。作进一步优化,所述顶升杆下端与所述齿轮中心的距离为所述顶升杆上端与所述齿轮中心的距离的2~4.5倍。作进一步优化,所述拨动块通过驱动电机控制其在横梁内腔滑动。作进一步优化,所述滑轮为四个,所述活动轴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滑块的两侧、且所述活动轴通过轴承与所述第二滑块转动连接。作进一步优化,所述滑轮通过驱动电机或手动控制其在滑槽内滑动。作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二滑块相对于所述滑触线设置一贯穿的通孔,确保第二滑块可以在滑触线上滑动;且所述第二滑块采用绝缘材质。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环形轨道与“王”字形移动滑轨的配合,实现了充电机构的有效移动,从而避免充电桩固定而导致的充电区域固定、充电不方便的问题,有效解决了充电桩对于场地造成的浪费;通过顶升机构与拨动块的设置,对滑动机构实现限位,从而有效避免了“王”字形移动滑轨移动过程中,由于惯性或抖动导致滑动机构向移动轨道两侧运动出现充电设备脱轨、吊轨的问题,从而保证设备移动过程中的准确有效性;通过弧形导电块与弧形凹槽以及伸缩弹簧的配合,保证移动轨道移动过程的便利以及换轨后滑触线的紧密接触,从而避免由于滑触线的连接不紧密而出现的短路或短路情况。本专利技术仅需对现有停车场的顶部进行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电动汽车充电的吊轨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环形轨道(1)、“王”字形移动滑轨(2)、滑动机构(3)、传输机构(4)、收卷机构(5)以及充电机构(6);所述环形轨道(1)为多条、且相邻两条环形轨道(1)的平行边均对应设置一开口,所述开口对应所述“王”字形移动滑轨(2);所述滑动机构(3)初始位置设置在所述环形轨道(1)上,所述滑动机构(3)内部设有传输机构(4),所述传输机构(4)底部设置收卷机构(5),所述收卷机构(5)底部设置充电机构(6);/n所述环形轨道(1)包括横梁(11);所述“王”字形移动滑轨(2)包括移动机构(21)与顶升机构(22),其中,所述移动机构(21)包括支撑框架(211)、伺服电机(212)、丝杠(213)、导轨(214)、第一滑块(215)、底框(216)以及移动轨道(217),所述支撑框架(211)固定安装在停车场顶部、且所述支撑框架(211)一侧固定安装一伺服电机(212),所述伺服电机(212)输出端与所述丝杠(213)固定连接,所述丝杠(213)与所述底框(216)上表面连接,所述支撑框架(211)底部平行设置两根导轨(214)且所述导轨(214)与所述丝杠(213)相互平行,两根所述导轨(214)分别与所述第一滑块(215)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块(215)下端与所述底框(216)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底框(216)底部固定连接三根移动轨道(217),三根所述移动轨道(217)相互之间分别平行且均垂直与所述丝杠(213)、且任意相邻两根移动轨道(217)的距离均等于两条所述环形轨道(1)相对平行边的距离;所述移动轨道(217)内腔两侧顶端的中部分别安装一顶升机构(22),所述顶升机构(22)包括导向支座(221)、伸缩杆(222)、复位弹簧(223)、齿条(224)、齿轮(225)、旋转轴(226)、固定块(227)以及顶升杆(228),所述导向支座(221)上表面固定安装在所述移动轨道(217)的内部顶面,所述伸缩杆(222)贯穿所述导向支座(221)且与所述导向支座(221)滑动连接,所述伸缩杆(222)一端通过复位弹簧(223)与所述导向支座(221)一端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齿条(224),所述齿条(224)上表面齿轮连接一齿轮(225),所述齿轮(225)固定套接在一旋转轴(226)上、所述旋转轴(226)通过固定块(227)与所述移动轨道(217)的内部顶面固定连接且所述旋转轴(226)与所述固定块(227)转动连接,所述旋转轴(226)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一顶升杆(228)且所述固定块(227)位于齿轮(225)与顶升杆(228)之间;所述横梁(11)对应所述顶升机构(22)位置设置拨动块(111)、所述拨动块(111)与所述横梁(11)内腔滑动连接;/n所述滑动机构(3)包括滑轮(31)、活动轴(32)以及第二滑块(33);所述横梁(11)内腔相对的两侧开设有滑槽(113)、且所述滑槽(113)内分别滑动连接所述滑轮(31),所述移动轨道(217)内腔对应所述横梁(11)内腔开设相同滑槽(113);相对的两个所述滑轮(31)通过所述活动轴(32)连接,所述活动轴(32)中部活动连接有所述第二滑块(33)、且所述第二滑块(33)中部开设有一通槽(331);/n所述传输机构(4)包括电刷(41)、连接头(42)、输电线(43)以及滑触线;所述电刷(41)以及所述连接头(42)均安装在所述通槽(331)内、且所述连接头(42)与所述电刷(41)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头(42)远离所述电刷(41)的一端固定连接输电线(43);所述滑触线安装在所述横梁(11)与所述移动轨道(217)内,分别为第一滑触线(112)以及第二滑触线(2171),所述第二滑触线(2171)靠近所述移动轨道(217)两端口位置分别通过伸缩弹簧(2172)固定连接一弧形导电块(2173),所述第一滑触线(112)对应所述移动轨道(217)的弧形导电块(2173)分别设置弧形凹槽(114),且所述弧形凹槽(114)与所述弧形导电块(2173)圆弧面充分接触;所述电刷(41)与所述滑触线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电动汽车充电的吊轨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环形轨道(1)、“王”字形移动滑轨(2)、滑动机构(3)、传输机构(4)、收卷机构(5)以及充电机构(6);所述环形轨道(1)为多条、且相邻两条环形轨道(1)的平行边均对应设置一开口,所述开口对应所述“王”字形移动滑轨(2);所述滑动机构(3)初始位置设置在所述环形轨道(1)上,所述滑动机构(3)内部设有传输机构(4),所述传输机构(4)底部设置收卷机构(5),所述收卷机构(5)底部设置充电机构(6);
所述环形轨道(1)包括横梁(11);所述“王”字形移动滑轨(2)包括移动机构(21)与顶升机构(22),其中,所述移动机构(21)包括支撑框架(211)、伺服电机(212)、丝杠(213)、导轨(214)、第一滑块(215)、底框(216)以及移动轨道(217),所述支撑框架(211)固定安装在停车场顶部、且所述支撑框架(211)一侧固定安装一伺服电机(212),所述伺服电机(212)输出端与所述丝杠(213)固定连接,所述丝杠(213)与所述底框(216)上表面连接,所述支撑框架(211)底部平行设置两根导轨(214)且所述导轨(214)与所述丝杠(213)相互平行,两根所述导轨(214)分别与所述第一滑块(215)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块(215)下端与所述底框(216)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底框(216)底部固定连接三根移动轨道(217),三根所述移动轨道(217)相互之间分别平行且均垂直与所述丝杠(213)、且任意相邻两根移动轨道(217)的距离均等于两条所述环形轨道(1)相对平行边的距离;所述移动轨道(217)内腔两侧顶端的中部分别安装一顶升机构(22),所述顶升机构(22)包括导向支座(221)、伸缩杆(222)、复位弹簧(223)、齿条(224)、齿轮(225)、旋转轴(226)、固定块(227)以及顶升杆(228),所述导向支座(221)上表面固定安装在所述移动轨道(217)的内部顶面,所述伸缩杆(222)贯穿所述导向支座(221)且与所述导向支座(221)滑动连接,所述伸缩杆(222)一端通过复位弹簧(223)与所述导向支座(221)一端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齿条(224),所述齿条(224)上表面齿轮连接一齿轮(225),所述齿轮(225)固定套接在一旋转轴(226)上、所述旋转轴(226)通过固定块(227)与所述移动轨道(217)的内部顶面固定连接且所述旋转轴(226)与所述固定块(227)转动连接,所述旋转轴(226)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一顶升杆(228)且所述固定块(227)位于齿轮(225)与顶升杆(228)之间;所述横梁(11)对应所述顶升机构(22)位置设置拨动块(111)、所述拨动块(111)与所述横梁(11)内腔滑动连接;
所述滑动机构(3)包括滑轮(31)、活动轴(32)以及第二滑块(33);所述横梁(11)内腔相对的两侧开设有滑槽(113)、且所述滑槽(113)内分别滑动连接所述滑轮(31),所述移动轨道(217)内腔对应所述横梁(11)内腔开设相同滑槽(113);相对的两个所述滑轮(31)通过所述活动轴(32)连接,所述活动轴(32)中部活动连接有所述第二滑块(33)、且所述第二滑块(33)中部开设有一通槽(331);
所述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川川姚昱岑邹浩廖长荣雷梦洁伍国果张杰邹鑫鹏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文理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