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绕线模具和绕线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6495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机制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绕线模具和绕线设备。一种绕线模具,绕线模具包括芯体、第一模体、第二模体及第三模体。第一模体、第二模体及第三模体均与芯体连接;第一模体与第二模体间隔并共同限定第一绕线工位;第二模体与第三模体间隔并共同限定第二绕线工位。第一绕线工位及第二绕线工位均用于绕制电机绕组线圈。该绕线模具能够提高双胞胎电机绕组线圈的绕制精度,并减少绕制的工序,提高绕制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绕线模具和绕线设备
本技术涉及电机制造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绕线模具和绕线设备。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在绕制双胞胎线圈时,均是利用线圈的两次自转而形成或是将相同的两个线圈反向粘接,这样的制作方向存在以下问题:双胞胎线圈缠绕精度低,且工序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绕线模具和绕线设备,其能够提高双胞胎电机绕组线圈的绕制精度,并减少绕制的工序,提高绕制的效率。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绕线模具,绕线模具包括芯体、第一模体、第二模体及第三模体;第一模体、第二模体及第三模体均与芯体连接;第一模体与第二模体间隔并共同限定第一绕线工位;第二模体与第三模体间隔并共同限定第二绕线工位;第一绕线工位及第二绕线工位均用于绕制电机绕组线圈。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电机绕组的绕线模具还包括第一成型结构及第二成型结构;第一成型结构及第二成型结构分别设置于第一绕线工位及第二绕线工位;且第一成型结构的外周面及第二成型结构的外周面均具备与电机绕组线圈的内周面相适应的形状。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成型结构及第二成型结构均包括第一成型部及与第一成型部配合的第二成型部;第一成型结构的第一成型部及第二成型部分别与限定第一绕线工位的第一模体的侧面及第二模体的侧面连接;第二成型结构的第一成型部及第二成型部分别与限定第二绕线工位的第二模体的侧面及第三模体的侧面连接。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两个第二成型部均包括第一分部及第二分部,两个第一分部分别与两个第一成型部抵接,两个第二分部分别与第一模体及第三模体抵接;第一分部与对应的第一成型部抵接后的外周轮廓与第二分部的外周轮廓相对于芯体的中心轴线对称;且沿预设方向,第一分部与对应的第一成型部抵接后的长度、第二分部的长度、第一绕线工位的长度及第二绕线工位的长度一致。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两个第一成型部分别与第一模体及第二模体可拆卸地连接,两个第二成型部分别与第二模体及第三模体可拆卸地连接;或,两个第一成型部分别与第一模体及第二模体一体式制成,两个第二成型部分别与第二模体及第三模体一体式制成。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绕线模具还包括与第二模体连接的过渡装置,过渡装置用于搭接两个电机绕组线圈之间的连线。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模体、第二模体及第三模体沿预设方向依次与芯体连接,且至少第二模体及第三模体与芯体可拆卸地连接。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芯体包括本体以及沿预设方向设置的连接柱,连接柱包括第一配合部、第二配合部及第三配合部;第一模体、第二模体及第三模体沿预设方向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通道、第二连接通道及第三连接通道;第一连接通道、第二连接通道及第三连接通道分别与第一配合部、第二配合部及第三配合部对应配合。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沿预设方向,第一配合部、第二配合部及第三配合部的截面面积逐渐减小。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绕线设备,绕线设备包括出线器、动力部、夹持部以及上述的绕线模具;夹持部用于夹持绕线模具;动力部用于驱动出线器相对于绕线模具转动,或驱动出线器相对于绕线模具转动,以将导线绕制于第一绕线工位及第二绕线工位内,从而形成双胞胎电机绕组线圈。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该绕线模具包括芯体、第一模体、第二模体及第三模体。其中,第一模体、第二模体及第三模体均与芯体连接;并且,第一模体与第二模体间隔并共同限定第一绕线工位;第二模体与第三模体间隔并共同限定第二绕线工位,并且第一绕线工位及第二绕线工位均用于绕制电机绕组线圈。由此,通过这样的设置方式,能够在通过一个绕线模具同时绕制两个电机绕组线圈,进而能够提高双胞胎电机绕组线圈的绕制效率,并且由于两个电机绕组线圈的绕制过程连续,进而能够提高双胞胎电机绕组线圈的绕制精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绕线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绕线模具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模体、第二模体及第三模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模体、第二模体及第三模体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模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二模体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三模体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模体、第二模体及第三模体的分解示意图。图标:200-绕线模具;210-芯体;220-第一模体;230-第二模体;240-第三模体;211-本体;212-连接柱;213-第一配合部;214-第二配合部;215-第三配合部;221-第一连接通道;231-第二连接通道;241-第三连接通道;201-第一绕线工位;202-第二绕线工位;203-第一成型结构;204-第二成型结构;251-第一成型部;252-第二成型部;253-第一分部;254-第二分部;260-过渡装置;270-绕线架。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绕线模具,其特征在于:/n所述绕线模具包括芯体、第一模体、第二模体及第三模体;/n所述第一模体、所述第二模体及所述第三模体均与所述芯体连接;所述第一模体与所述第二模体间隔并共同限定第一绕线工位;所述第二模体与所述第三模体间隔并共同限定第二绕线工位;/n所述第一绕线工位及所述第二绕线工位均用于绕制电机绕组线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绕线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绕线模具包括芯体、第一模体、第二模体及第三模体;
所述第一模体、所述第二模体及所述第三模体均与所述芯体连接;所述第一模体与所述第二模体间隔并共同限定第一绕线工位;所述第二模体与所述第三模体间隔并共同限定第二绕线工位;
所述第一绕线工位及所述第二绕线工位均用于绕制电机绕组线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线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机绕组的绕线模具还包括第一成型结构及第二成型结构;
所述第一成型结构及所述第二成型结构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绕线工位及所述第二绕线工位;且所述第一成型结构的外周面及所述第二成型结构的外周面均具备与所述电机绕组线圈的内周面相适应的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绕线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成型结构及所述第二成型结构均包括第一成型部及与所述第一成型部配合的第二成型部;
所述第一成型结构的所述第一成型部及所述第二成型部分别与限定所述第一绕线工位的所述第一模体的侧面及所述第二模体的侧面连接;
所述第二成型结构的所述第一成型部及所述第二成型部分别与限定所述第二绕线工位的所述第二模体的侧面及所述第三模体的侧面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绕线模具,其特征在于:
两个所述第二成型部均包括第一分部及第二分部,两个所述第一分部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成型部抵接,两个所述第二分部分别与所述第一模体及所述第三模体抵接;
所述第一分部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成型部抵接后的外周轮廓与所述第二分部的外周轮廓相对于所述芯体的中心轴线对称;
且沿预设方向,所述第一分部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成型部抵接后的长度、所述第二分部的长度、所述第一绕线工位的长度及所述第二绕线工位的长度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绕线模具,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凯崔一鹏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萃丰资本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