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音圈马达的自动化绕线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25959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11: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音圈马达的绕线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音圈马达的自动化绕线工装,包括上卡板、上下驱动源、左右驱动源、前板和模具壳;所述前板的上端面设有多个凹缺部;模具壳具有一卡接部用于卡接固定在凹缺部内,模具壳临近绕线机的一端设有卡爪用于固定待绕线的线圈支架;所述的模具壳为中空结构,且在上下驱动源驱动上卡板上移使模具壳对准绕线机上的转轴后,左右驱动源驱动上卡板向靠近绕线机的方向移动使转轴插入模具壳内并与其卡接配合;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多个模具壳对多个线圈支架分别进行预固定,然后同步上料至绕线机的转轴上,确保了线圈支架的上料精度和上料速度,为音圈马达的高效生产奠定基础,具备较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音圈马达的自动化绕线工装
本专利技术属于音圈马达的绕线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音圈马达的自动化绕线工装。
技术介绍
音圈马达是一种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并实现直线型及有限摆角的运动,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来自永久磁钢的磁场与通电线圈导体产生的磁场中磁极间的相互作用产生有规律的运动。音圈马达的结构较为简单,包括线圈、弹簧和磁铁。其中,线圈是核心零部件,对于传统的线圈绕制,一是采用手工操作,效率低,精度差,批次生产的稳定性较差;二是采用模具装夹进行机械化生产,但是由于马达体积很小,模具的结构设计相应的小型化,装配时难以做到精确定位,影响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要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音圈马达的自动化绕线工装,提高音圈马达的上料绕线及成品退料的速度,提高音圈马达的整体绕线效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用于音圈马达的自动化绕线工装,应用于绕线机上,所述的绕线工装包括:上卡板;上下驱动源,设置在所述上卡板的下方,用于驱动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音圈马达的自动化绕线工装,应用于绕线机(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绕线工装包括:/n上卡板(10);/n上下驱动源(20),设置在所述上卡板(10)的下方,用于驱动所述上卡板(10)上下移动;/n左右驱动源(30),设置在所述上卡板(10)的旁侧,用于驱动所述上卡板(10)向靠近或远离所述绕线机(1)的方向移动;/n前板(40),设置在所述上卡板(10)的上方,且临近所述的绕线机(1)布置,所述前板(40)的上端面设有沿其板长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凹缺部(41);/n模具壳(50),其具有一卡接部(51)用于卡接固定在所述的凹缺部(41)内,所述模具壳(50)临近绕线机(1)的一端设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音圈马达的自动化绕线工装,应用于绕线机(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绕线工装包括:
上卡板(10);
上下驱动源(20),设置在所述上卡板(10)的下方,用于驱动所述上卡板(10)上下移动;
左右驱动源(30),设置在所述上卡板(10)的旁侧,用于驱动所述上卡板(10)向靠近或远离所述绕线机(1)的方向移动;
前板(40),设置在所述上卡板(10)的上方,且临近所述的绕线机(1)布置,所述前板(40)的上端面设有沿其板长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凹缺部(41);
模具壳(50),其具有一卡接部(51)用于卡接固定在所述的凹缺部(41)内,所述模具壳(50)临近绕线机(1)的一端设有卡爪(52)用于固定待绕线的线圈支架(2);
其中,所述的模具壳(50)为中空结构,且在上下驱动源(20)驱动上卡板(10)上移使模具壳(50)对准绕线机(1)上的转轴(60)后,左右驱动源(30)驱动上卡板(10)向靠近绕线机(1)的方向移动使转轴(60)插入所述的模具壳(50)内并与其卡接配合,所述的转轴(60)转动带动所述的模具壳(50)转动,并带动卡接在模具壳(50)上的线圈支架(2)进行绕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音圈马达的自动化绕线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具壳(50)内设有一竖向布置的插销(53),所述转轴(60)的端部设有一卡口(61),且在转轴(60)插入模具壳(50)后,所述的卡口(61)卡接到所述的插销(53)上构成卡接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音圈马达的自动化绕线工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后板(70),其设置在所述上卡板(10)的上方并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梅和润秦登元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上勤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