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动力电池组采集结构
本技术涉及动力电池组采集
,尤其是涉及一种动力电池组采集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不断普及,对新能源汽车中动力电池的使用要求变得越来越高。特别是用户对新能源汽车续时里程要求的不断提高,常见的新能源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包,无论在长度还是宽度方向,都超过1米;而目前市面上,电池模块的长度一般在0.3米左右,所以在动力电池包中,需要设置至少3个电池模块,甚至更多电池模块。设置多个电池模块,对每个电池模块均需要添加固定结构,组装复杂,同时,相邻两个电池模块之间需要通过外设的动力连接件进行动力连接。导致电池模块安装结构较多,不仅成本提高,而且导致整体重量上升;同时,单个模组体积内,安装结构占用了较多的内部空间,造成动力电池模块、电池包整体容量降低,电池包内电池模块设置越多,空间浪费就越多。另外,因需要设置多个外置动力连接件进行动力连接,导致内阻、成本增加,提高了动力电池包在使用中的内耗和成本,现有的采集结构也只能适用现有短模组的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力电池组采集结构(1000),其特征在于,包括:/n电池组(1),所述电池组(1)包括电芯堆叠体(11)和前端支架(12)、后端支架(13)和中间支架(14),所述电芯堆叠体(11)由至少两个软包电芯(111)呈竖向设置且在左右方向上依次堆叠设置连接而成,所述电芯堆叠体(11)有多个,多个所述电芯堆叠体(11)在前后方向上直接依次连接,且位于最前端的前端极耳堆、位于最后端的后端极耳堆以及位于两两相邻的所述电芯堆叠体(11)之间的连接处极耳堆分别一一对应地通过所述前端支架(12)、所述后端支架(13)和所述中间支架(14)支撑固定;所述前端支架(12)、所述后端支架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电池组采集结构(1000),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池组(1),所述电池组(1)包括电芯堆叠体(11)和前端支架(12)、后端支架(13)和中间支架(14),所述电芯堆叠体(11)由至少两个软包电芯(111)呈竖向设置且在左右方向上依次堆叠设置连接而成,所述电芯堆叠体(11)有多个,多个所述电芯堆叠体(11)在前后方向上直接依次连接,且位于最前端的前端极耳堆、位于最后端的后端极耳堆以及位于两两相邻的所述电芯堆叠体(11)之间的连接处极耳堆分别一一对应地通过所述前端支架(12)、所述后端支架(13)和所述中间支架(14)支撑固定;所述前端支架(12)、所述后端支架(13)以及所述中间支架(14)的顶面均设有在前后方向上畅通的安装槽(15);
采集电路板(2),所述采集电路板(2)包括柔性电路板(21)、布置在所述柔性电路板(21)前端、后端及中间部位的前端采集镍片(22)、后端采集镍片(23)和中部采集镍片(24)以及布置在所述柔性电路板(21)前端的低压连接器(25);其中,所述柔性电路板(21)安装在所述前端支架(12)、所述后端支架(13)以及所述中间支架(14)的所述安装槽(15)中,以通过所述安装槽对所述柔性电路板进行定位固定,且所述柔性电路板(21)还与所述电池组(1)的顶面采用第一结构胶粘结固定,所述前端采集镍片(22)、所述后端采集镍片(23)和所述中部采集镍片(24)分别对应地与所述前端极耳堆、所述后端极耳堆以及所述连接处极耳堆电连接;所述低压连接器(25)固定在所述前端支架(1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组采集结构(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支架(12)和所述后端支架(13)分别对应地设有供所述前端采集镍片(22)和供所述后端采集镍片(23)通过的通过孔(16);所述前端采集镍片(22)穿过所述前端支架(12)上的所述通过孔(16)与所述前端极耳堆电连接,所述后端采集镍片(23)穿过所述后端支架(13)上的所述通过孔(16)与所述后端极耳堆焊接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电池组采集结构(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采集镍片(22)设有第一定位孔(221),所述前端采集粘片通过所述第一定位孔(221)定位在所述前端支架(12)上;所述后端采集镍片(23)设有第二定位孔(231),所述后端采集镍片(23)通过所述第二定位孔(231)定位在所述后端支架(13)上。
4.根据权利要求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重科,冯帅,赵亮,翁志福,李成亮,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宝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