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坡屋顶隐形天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54507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坡屋顶隐形天沟,其包括设置于檐沟边沿的天沟,所述天沟包括用于排水的排水部和用于固定连接于檐沟的固定部,所述排水部横截面呈直角梯形状结构且其呈大端开口结构,所述固定部固定连接于排水部的直角梯形状结构的竖直部边沿且两者长度方向相互平行,所述天沟自外部向内依次为外层板、加强板和内层板,所述加强板呈多折板结构且其折板结构的两侧板面分别固定连接于外层板和内层板相向一侧板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整体强度相对较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坡屋顶隐形天沟
本技术涉及建筑结构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坡屋顶隐形天沟。
技术介绍
天沟,建筑术语,常用于建筑学上,指屋面排水的沟槽;其主要分为内天沟和外天沟,内天沟是指在外墙以内的天沟,一般有女儿墙;外天沟是挑出外墙的天沟,一般未设女儿墙。按屋面有无天沟,又分为檐沟外排水和天沟外排水两种方式。檐沟外排水由檐沟、雨水斗、承雨斗及立管组成。在使用时,天沟的隔热效果、防水密封性能、以及对于冬季冰雪的及时排除都十分重要。但是现有的天沟在使用时,常采用白铁皮或石棉水泥制成,在使用时其隔热密封想过相对较差,使用效果不佳。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20469110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屋顶长天沟系统,其技术要点为:包括数个开口向上的主槽,主槽与主槽之间通过首尾无缝连接构成长天沟,主槽呈半圆桶状结构,其两端为敞口形式,主槽的内表面铺设有滑动膜层;长天沟排水端设置有封盖,封盖的形状与长天沟排水端的横截面相匹配,长天沟上远离开口的一端和与之接触的封盖通过一圆环连接,长天沟排水端边缘固定有第一永磁铁,与第一永磁铁相对的封盖部分固定有第二永磁铁,第一永磁铁与所述第二永磁铁相对的两端磁性相异。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从该技术方案的说明书以及附图可得出,在使用时,该技术方案若作为外天沟设置于檐沟外排水,在使用时,因其本身集合有加热系统,会使得在使用时,天沟本身的强度欠佳,容易在雨水聚集过多时,天沟整体结构发生破坏,影响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坡屋顶隐形天沟,其整体强度相对较佳。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坡屋顶隐形天沟,包括设置于檐沟边沿的天沟,所述天沟包括用于排水的排水部和用于固定连接于檐沟的固定部,所述排水部横截面呈直角梯形状结构且其呈大端开口结构,所述固定部固定连接于排水部的直角梯形状结构的竖直部边沿且两者长度方向相互平行,所述天沟自外部向内依次为外层板、加强板和内层板,所述加强板呈多折板结构且其折板结构的两侧板面分别固定连接于外层板和内层板相向一侧板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时,排水部的横截面呈直角梯形状结构且其呈大端开口结构,能够有效的增强其整体的强度,同时排水部可通过固定部连接于檐沟下侧;天沟整体呈多层板状结构,并且加强板呈多折板结构,加强板分别固定连接于外层板和内层板,能够有效的减小天沟的整体重量的同时,增强天沟的抗弯折性能,以增加天沟的整体强度。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加强板的折板结构形成的沟槽的横截面呈等腰梯形状结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板的折板结构的横截面呈等腰梯形状结构,能够使得天沟整体承受载荷的能力增加,以增加天沟的整体强度,优化使用效果,减小因雨水过多导致的结构性损坏的概率。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内层板背离加强板一侧板面向内凸起形成有多个加强凸台,多个所述加强凸台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天沟的长度方向。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进一步加强内层板的强度,从而加强天沟的整体强度。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加强凸台的横截面内边沿呈弧状,相邻所述加强凸台与内层板的内壁呈平滑过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在加强天沟整体强度的同时减少雨水内沉淀物累积的死角,便于清洁。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排水部远离固定部一侧的边沿低于固定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雨水过多时,雨水能够从排水部远离固定部一侧边沿排出,减少雨水对檐沟下侧墙体的侵蚀,并减小天沟因雨水过多导致结构性的损坏的可能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内层板位于固定部的部位多处朝向外层板凹陷形成有多个螺纹管,所述螺纹管贯穿加强板和外层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使得在固定天沟时,能够通过螺栓穿设于螺纹管将天沟固定连接于檐沟的下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内层板位于排水部部位的多处朝向外层板凹陷形成有至少一个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穿出加强板和外层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可通过排水管将排水部内的雨水排出。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排水管穿出外层板的部分外套有加厚管,所述加厚管热塑焊接于排水管的外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排水管为内层板形成,其强度因壁薄而相对较差,加厚管能够有效的加强排水管的强度,减小其使用时被损坏的概率。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加厚管朝向外层板的边沿向外翻折形成有连接法兰,所述连接法兰热塑焊接于外层板的外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加厚管能够通过连接法兰连接于外层板,同时加厚管连接于排水管,能够有效的增加其整体性,增加使用时的整体的强度,优化使用效果。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在使用时,排水部的横截面呈直角梯形状结构且其呈大端开口结构,能够有效的增强其整体的强度,同时排水部可通过固定部连接于檐沟下侧;天沟整体呈多层板状结构,并且加强板呈多折板结构,加强板分别固定连接于外层板和内层板,能够有效的减小天沟的整体重量的同时,增强天沟的抗弯折性能,以增加天沟的整体强度;2.加强板的横截面呈等腰梯形状结构,能够使得天沟整体承受载荷的能力增加,同时能够增加加强板与外层板以及内层板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外层板、加强板和内层板之间的连接强度,以增加天沟的整体型,进一步增加天沟的整体强度,优化使用效果,减小因雨水过多导致的结构性损坏的概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横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天沟;11、排水部;12、固定部;13、外层板;14、加强板;15、内层板;151、加强凸台;152、螺纹管;153、排水管;154、加厚管;155、连接法兰。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坡屋顶隐形天沟,包括设置于檐沟下侧的天沟1,天沟1包括用于排水的排水部11和用于将排水部11连接于檐沟下侧的固定部12。排水部11的横截面呈直角梯形状结构且其呈大端开口结构,固定部12整体呈板状结构且其一长度方向的边沿固定连接于排水部11直角梯形的直角腰边沿。其中,排水部11远离固定部12一侧的边沿低于固定部12,以用于在雨水过多时,雨水能够从排水部11远离固定部12一侧边沿排出,减少雨水对檐沟下侧墙体的侵蚀,并减小天沟1因雨水过多导致结构性的损坏的可能性。排水部11内侧的棱角边沿呈圆角设置,以用于减小排水部11雨水沉淀物累积的死角,便于清洁。天沟1自外侧向内依次为外层板13、加强板14和内层板15,并且三者沿天沟1的长度方向延伸;加强板14呈多折板结构且其多折板结构形成的沟槽的横截面呈等腰梯形状结构。加强板14背离其中心的两板面分别热塑焊接于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坡屋顶隐形天沟,包括设置于檐沟边沿的天沟(1),所述天沟(1)包括用于排水的排水部(11)和用于固定连接于檐沟的固定部(12),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部(11)横截面呈直角梯形状结构且其呈大端开口结构,所述固定部(12)固定连接于排水部(11)的直角梯形状结构的竖直部边沿且两者长度方向相互平行,所述天沟(1)自外部向内依次为外层板(13)、加强板(14)和内层板(15),所述加强板(14)呈多折板结构且其折板结构的两侧板面分别固定连接于外层板(13)和内层板(15)相向一侧板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坡屋顶隐形天沟,包括设置于檐沟边沿的天沟(1),所述天沟(1)包括用于排水的排水部(11)和用于固定连接于檐沟的固定部(12),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部(11)横截面呈直角梯形状结构且其呈大端开口结构,所述固定部(12)固定连接于排水部(11)的直角梯形状结构的竖直部边沿且两者长度方向相互平行,所述天沟(1)自外部向内依次为外层板(13)、加强板(14)和内层板(15),所述加强板(14)呈多折板结构且其折板结构的两侧板面分别固定连接于外层板(13)和内层板(15)相向一侧板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坡屋顶隐形天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14)的折板结构形成的沟槽的横截面呈等腰梯形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坡屋顶隐形天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板(15)背离加强板(14)一侧板面向内凸起形成有多个加强凸台(151),多个所述加强凸台(151)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天沟(1)的长度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坡屋顶隐形天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凸台(151)的横截面内边沿呈弧状,相邻所述加强凸台(151)与内层板(15)的内壁呈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宏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惟尚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