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钢格构柱与混凝土支撑梁钢筋的连接节点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5368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角钢格构柱与混凝土支撑梁钢筋的连接节点构造,包括由角钢(11)和缀板(12)构成的角钢格构柱(1)以及混凝土支撑梁(2),缀板上设有槽体,纵向受力钢筋通过槽体穿越缀板;穿越角钢的纵向受力钢筋在穿越处截断,形成两段截断受力钢筋(211),两段截断受力钢筋焊接在穿越处的缀板外表面上;连接节点构造还包括加强筋(3),加强筋两端设有L形连接端(31),加强筋两端通过L形连接端焊接在两段截断受力钢筋上,使加强筋位于角钢格构柱的外侧或通过缀板的槽体穿越角钢格构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确保混凝土支撑梁的纵向受力钢筋与角钢格构柱的可靠连接和穿越,提高基坑围护体系的施工质量和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角钢格构柱与混凝土支撑梁钢筋的连接节点构造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角钢格构柱与混凝土支撑梁钢筋的连接节点构造。
技术介绍
在深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往往会采用钢筋混凝土支撑梁、角钢格构柱及基坑四周围护体来共同组成基坑围护体系。角钢格构柱通常由角钢和缀板连接构成,钢筋混凝土支撑梁与角钢格构柱连接节点处,钢筋混凝土支撑梁的纵向受力钢筋需要穿越角钢格构柱的角钢和缀板,但为了确保格构柱的承载性能,格构柱的角钢不能割除,在现有技术中一般采取加腋法和环梁法,处理工序较为繁琐且施工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角钢格构柱与混凝土支撑梁钢筋的连接节点构造,能确保混凝土支撑梁的纵向受力钢筋与角钢格构柱的可靠连接和穿越,提高基坑围护体系的施工质量和效率。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角钢格构柱与混凝土支撑梁钢筋的连接节点构造,包括由角钢和缀板构成的角钢格构柱和混凝土支撑梁,在连接节点处,混凝土支撑梁的纵向受力钢筋与角钢和缀板冲突;所述的缀板上设有槽体,纵向受力钢筋能通过槽体穿越缀板;穿越角钢的纵向受力钢筋在穿越处截断,形成两段截断受力钢筋,且两段截断受力钢筋分别对称焊接在穿越处的缀板外表面上;所述的连接节点构造还包括加强筋,加强筋的两端设有L形连接端,加强筋的两端分别通过L形连接端焊接固定在两段截断受力钢筋上,使加强筋位于角钢格构柱的外侧或通过缀板的槽体穿越角钢格构柱。所述的加强筋及其L形连接端的直径均与截断受力钢筋的直径相当。所述的加强筋的长度大于角钢格构柱的宽度,使L形连接端能焊接在截断受力钢筋上。所述的L形连接端与截断受力钢筋双面焊接固定。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将穿越角钢的纵向受力钢筋截断并在截断处焊接固定加强筋,无需割除角钢,即确保了角钢格构柱的安全和稳定,又简化了节点穿越处的施工工序,提高了施工效率。2、本技术通过预设槽体以供纵向受力钢筋和加强筋穿越缀板,方便了钢筋的布置,避免加强筋与加强筋、加强筋与纵向受力钢筋的相互干涉。附图说明图1是角钢格构柱与混凝土支撑梁的施工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角钢格构柱与混凝土支撑梁钢筋的连接节点构造的施工剖面图;图3是本技术角钢格构柱与混凝土支撑梁钢筋的连接节点构造中加强筋的主视图。图中,1角钢格构柱,11角钢,12缀板,2混凝土支撑梁,21纵向受力钢筋,211截断受力钢筋,3加强筋,31L形连接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参见附图1,一种角钢格构柱与混凝土支撑梁钢筋的连接节点构造,包括由角钢11和缀板12构成的角钢格构柱1以及混凝土支撑梁2,在连接节点处,混凝土支撑梁2的纵向受力钢筋21与角钢11和缀板12冲突,即混凝土支撑梁2的多根纵向受力钢筋21需要分别穿越角钢11和缀板12。请参见附图2,所述的缀板12上设有槽体,纵向受力钢筋21能通过槽体穿越缀板12;穿越角钢11的纵向受力钢筋21在穿越处截断,形成两段截断受力钢筋211,且两段截断受力钢筋211分别对称焊接在穿越处的缀板12外表面上;请参见附图3,所述的连接节点构造还包括加强筋3,加强筋3的两端设有L形连接端31,加强筋3的两端分别通过L形连接端31焊接固定在两段截断受力钢筋211上,使加强筋3位于角钢格构柱1的外侧或通过缀板12的槽体穿越角钢格构柱1。两段截断受力钢筋211与加强筋3形成从外侧绕过和从内侧绕过角钢11的钢筋结构,确保在角钢11不割除的前提下纵向受力钢筋21顺利穿越角钢格构柱1。所述的加强筋3及其L形连接端31的直径均与截断受力钢筋211的直径相当,确保加强筋3及其L形连接端31与截断受力钢筋211的加固稳定。所述的加强筋3的长度大于角钢格构柱1的宽度,使L形连接端31能焊接在截断受力钢筋211上,确保加强筋3的焊接稳定性和对称性,从而确保其加固效果。所述的L形连接端31与截断受力钢筋211双面焊接固定,确保焊接固定的可靠性。施工时,在缀板12上预留槽体用于纵向受力钢筋21和加强筋3的穿越;当混凝土支撑梁2的纵向受力钢筋21与角钢格构柱1的角钢12冲突时,将穿越角钢11的纵向受力钢筋21截断,在角钢格构柱1的两侧形成两端截断受力钢筋211,且截断受力钢筋211的截断面焊接固定在缀板12的外表面上,确保截断受力钢筋211与角钢格构柱1之间的可靠连接;同时在两段截断受力钢筋211之间焊接加强筋3,加强筋3可采用与纵向受力钢筋21尺寸相同的钢筋,并在两端折弯L形连接端31,将加强筋3两端的L形连接端31对应焊接固定在在两段截断受力钢筋211上,加强筋3可从角钢格构柱1的外侧绕过,也可通过缀板12的槽体从角钢格构柱1的内侧穿越,确保每根穿越角钢11的纵向受力钢筋21的两段截断受力钢筋211之间均能设置加强筋3,且加强筋3之间互不干涉,加强筋3也不与纵向受力钢筋21相互干涉。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角钢格构柱与混凝土支撑梁钢筋的连接节点构造,包括由角钢(11)和缀板(12)构成的角钢格构柱(1)以及混凝土支撑梁(2),在连接节点处,混凝土支撑梁(2)的纵向受力钢筋(21)与角钢(11)和缀板(12)冲突;/n其特征是:所述的缀板(12)上设有槽体,纵向受力钢筋(21)能通过槽体穿越缀板(12);穿越角钢(11)的纵向受力钢筋(21)在穿越处截断,形成两段截断受力钢筋(211),且两段截断受力钢筋(211)分别对称焊接在穿越处的缀板(12)外表面上;所述的连接节点构造还包括加强筋(3),加强筋(3)的两端设有L形连接端(31),加强筋(3)的两端分别通过L形连接端(31)焊接固定在两段截断受力钢筋(211)上,使加强筋(3)位于角钢格构柱(1)的外侧或通过缀板(12)的槽体穿越角钢格构柱(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角钢格构柱与混凝土支撑梁钢筋的连接节点构造,包括由角钢(11)和缀板(12)构成的角钢格构柱(1)以及混凝土支撑梁(2),在连接节点处,混凝土支撑梁(2)的纵向受力钢筋(21)与角钢(11)和缀板(12)冲突;
其特征是:所述的缀板(12)上设有槽体,纵向受力钢筋(21)能通过槽体穿越缀板(12);穿越角钢(11)的纵向受力钢筋(21)在穿越处截断,形成两段截断受力钢筋(211),且两段截断受力钢筋(211)分别对称焊接在穿越处的缀板(12)外表面上;所述的连接节点构造还包括加强筋(3),加强筋(3)的两端设有L形连接端(31),加强筋(3)的两端分别通过L形连接端(31)焊接固定在两段截断受力钢筋(211)上,使加强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华彭建永金国栋黄沛林赵辉司法强陈勇文杨沈洁王刚俞仁中张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