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井字形张拉框架式的外索张拉系统及其张拉方法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井字形张拉框架式的外索张拉系统及其张拉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403536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9: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井字形张拉框架式的外索张拉系统,包括: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一侧固定有第一耳板;与所述第一固定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远离所述固定板的一侧固定有第二耳板;穿设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且位于所述第一耳板和所述第二耳板的两侧的张拉螺杆,所述张拉螺杆有部分露出于所述第一固定板形成第一延伸段,所述第一延伸段上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母,所述锁紧螺母贴靠于所述第一固定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延伸段的穿心千斤顶,通过驱动所述穿心千斤顶以对所述张拉螺杆进行张拉;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耳板和所述第二耳板的碳纤维拉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特指一种井字形张拉框架式的外索张拉系统及其张拉方法


技术介绍

1、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简称cfrp)具有轻质、高强、耐腐蚀、耐疲劳、热膨胀系数低等优异性能,是用于体外索的理想材料,不仅可以进一步实现桥梁结构的长寿命和轻量化,而且还能降低维护费用。

2、索结构在建筑结构中是非常重要的受力构件,在索结构施工的过程中,必须对拉索进行张拉,所谓张拉就是拧连接螺母带动连接锚具及叉耳锚具内部的正反内螺纹,实现对索体施加预应力的目的。常规的张拉施工中连接螺母的拧紧施工是靠人力配合相应的扳手实现的,这种方法施工时消耗大量人力且效果不理想,且张拉所需要的力值较大,若使用人工,则难以达到预计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井字形张拉框架式的外索张拉系统,通过施工所述穿心千斤顶对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两侧的所述碳纤维拉索进行张拉,以避免使用人力而导致效果不理想。

2、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井字形张拉框架式的外索张拉系统,包括:

3、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一侧固定有第一耳板;

4、与所述第一固定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远离所述固定板的一侧固定有第二耳板;

5、穿设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且位于所述第一耳板和所述第二耳板的两侧的张拉螺杆,所述张拉螺杆有部分露出于所述第一固定板形成第一延伸段,所述第一延伸段上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母,所述锁紧螺母贴靠于所述第一固定板;

6、设置于所述第一延伸段的穿心千斤顶,通过驱动所述穿心千斤顶以对所述张拉螺杆进行张拉;

7、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耳板和所述第二耳板的碳纤维拉索。

8、进一步的,所述穿心千斤顶和所述锁紧螺母之间设置有放置块,所述放置块对应所述锁紧螺母形成有安装槽,所述锁紧螺母置于所述安装槽内。

9、进一步的,所述张拉螺杆设置有压力传感器。

10、进一步的,所述张拉螺杆有部分露出于所述第二固定板的表面形成所述第二延伸段,所述第二延伸段设置有所述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二延伸段螺纹连接有张拉端螺母,所述张拉端螺母贴合于所述压力传感器远离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一侧。

11、进一步的,所述张拉端螺母和所述压力传感器之间设置有垫片。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延伸端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母,所述固定螺母的端部贴合于所述穿心千斤顶远离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一侧。

13、进一步的,所述穿心千斤顶和所述固定螺母之间设置有垫片。

14、在本专利技术中,还提供一种张拉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5、提供碳纤维拉索,于第一耳板和第二耳板上固定所述碳纤维拉索,

16、提供穿心千斤顶,于第一延伸段安装所述穿心千斤顶;

17、启动所述穿心千斤顶,通过所述穿心千斤顶对所述张拉螺杆进行张拉;

18、在张拉完成后,旋拧所述锁紧螺母以使得所述锁紧螺母紧贴所述第一固定板。

19、进一步的,提供放置块,所述放置块对应所述锁紧螺母形成有安装槽;

20、在所述碳纤维拉索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耳板和所述第二耳板后,于所述第一延伸段上依次设置所述放置槽和所述穿心千斤顶,所述锁紧螺母置于所述安装槽内。

21、进一步的,所述张拉螺杆有部分露出于所述第二固定板形成第二延伸段;

22、提供压力传感器和张拉端螺母,在所述碳纤维拉索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耳板和所述第二耳板后,于所述第二延伸段依次设置所述压力传感器和所述张拉端螺母。

23、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4、通过施工所述穿心千斤顶对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两侧的所述碳纤维拉索进行张拉,以避免使用人力而导致效果不理想,通过穿心千斤顶对张拉螺杆张拉顶压,实现对碳纤维索张拉,解决了传统钢索锚具张拉装置及施工方法不适用于碳纤维索的问题,提高了碳纤维索张拉施工的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井字形张拉框架式的外索张拉系统,其特征是,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字形张拉框架式的外索张拉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穿心千斤顶和所述锁紧螺母之间设置有放置块,所述放置块对应所述锁紧螺母形成有安装槽,所述锁紧螺母置于所述安装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字形张拉框架式的外索张拉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张拉螺杆设置有压力传感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井字形张拉框架式的外索张拉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张拉螺杆有部分露出于所述第二固定板的表面形成所述第二延伸段,所述第二延伸段设置有所述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二延伸段螺纹连接有张拉端螺母,所述张拉端螺母贴合于所述压力传感器远离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井字形张拉框架式的外索张拉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张拉端螺母和所述压力传感器之间设置有垫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字形张拉框架式的外索张拉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延伸端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母,所述固定螺母的端部贴合于所述穿心千斤顶远离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井字形张拉框架式的外索张拉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穿心千斤顶和所述固定螺母之间设置有垫片。

8.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字形张拉框架式的外索张拉系统的张拉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字形张拉框架式的外索张拉系统的张拉方法,其特征是:提供放置块,所述放置块对应所述锁紧螺母形成有安装槽;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井字形张拉框架式的外索张拉系统的张拉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张拉螺杆有部分露出于所述第二固定板形成第二延伸段;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井字形张拉框架式的外索张拉系统,其特征是,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字形张拉框架式的外索张拉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穿心千斤顶和所述锁紧螺母之间设置有放置块,所述放置块对应所述锁紧螺母形成有安装槽,所述锁紧螺母置于所述安装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字形张拉框架式的外索张拉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张拉螺杆设置有压力传感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井字形张拉框架式的外索张拉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张拉螺杆有部分露出于所述第二固定板的表面形成所述第二延伸段,所述第二延伸段设置有所述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二延伸段螺纹连接有张拉端螺母,所述张拉端螺母贴合于所述压力传感器远离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井字形张拉框架式的外索张拉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张拉端螺母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世桥鲁凯胡锋杨帅刘伟段计伟孙旻周述美曾珍范时枭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