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生物转盘的餐厨废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45186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生物转盘的餐厨废水处理系统,依据废水流动方向依次包括格栅槽、初沉池、隔油破乳池、气浮池、厌氧池、生物转盘池、缺氧池、好氧池及二沉池;利用高效耐油兼氧Bacillus菌在生物转盘上挂膜后,分泌粘性物质增强生物膜对油脂的吸附效果,减缓油脂对于后续生化处理工艺的影响;利用菌种本身兼氧菌的特性,最大程度适应生物转盘形成的兼氧环境并保持孢子活性从而达到稳定、处理效果好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生物转盘的餐厨废水处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生物转盘的餐厨废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餐厨垃圾是居民生活垃圾的重要来源之一,它是指人们日常生活以外的食品加工、饮食活动、企事业供餐等活动中产生的剩菜剩饭等垃圾,包括废弃食用油脂,俗称泔脚、泔水或潲水。餐厨垃圾可以在居民区、菜市场、食品类加工车间、酒店后厨等产生点集中收集。餐厨垃圾经堆放就会变质,不仅是腐臭味、废水、废油等污染环境,更是苍蝇、蚊子、蟑螂、老鼠等害虫的孳生地,餐厨垃圾已成为令人头痛的城市公害。现有技术中处理餐厨垃圾的主要方法是:第一:粉碎后直接通过管道排除;这种方法仅适用于餐厨垃圾量较小的情况,并且存在弊端,如容易造成排水管道阻塞,加重城市污水排除负担,并造成二次污染;第二:直接填埋;这种方法虽然操作简单、处理方便,但是不符合节能环保,循环利用的发展理念,容易造成可利用资源的浪费;第三:能源化处理;这种方法主要包括焚烧法、热分解法、发酵制氢等等。这种处理方法可以实现能源的回收利用,但是投资成本大,尾气处理困难。而针对餐厨垃圾初步过滤处理后产生的废水,高效的处理技术目前研究还较少,目前应用的处理技术大多通过多级膜过滤,但他们都不是经济、稳定、高效的处理方法,研究一种稳定、处理高效的餐厨废水处理技术是目前的研究重点。根据以往餐厨废水处理工艺的特点发现以往技术存在以下缺点:第一:利用多级膜过滤系统处理成本较大、膜污染严重;第二:一般特殊微生物作为主要处理手段进行污水处理容易产生细菌污染导致污水处理效果大大降低;第三:A/O工艺受回流硝化液的影响太大,对除磷影响较大,且脱氮效果受到限制;第四:餐厨废水含油量大、有机负荷较大、悬浮物大的特点对生化处理影响较大,完善预处理手段与耐油菌影响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稳定、脱氮除磷效率高、效果好的一种基于生物转盘的餐厨废水处理系统。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生物转盘的餐厨废水处理系统,依据废水流动方向依次包括格栅槽、初沉池、隔油破乳池、气浮池、厌氧池、生物转盘池、缺氧池、好氧池及二沉池;所述格栅槽的进水端侧壁上设置进水口;所述格栅槽内设置格栅网,所述格栅槽的出水端外侧壁上部设置第一溢流堰,所述第一溢流堰的底部设置第一导水管,所述第一导水管伸至初沉池底部;所述生物转盘池内设置生物转盘及含有高效耐油兼氧Bacillus菌的活性污泥;所述好氧池内设置污水回流管,所述污水回流管另一端与缺氧池底部均匀分布的第一布水管网连接;所述二沉池底部设置污泥回流管,所述污泥回流管的另一端分别与厌氧池和生物转盘池连接;所述隔油破乳池的进水端上方设置第一加药装置;所述气浮池的进水端上方设置第二加药装置。作为优选,所述初沉池的出水端外侧壁上部设置第二溢流堰,所述第二溢流堰的底部设置第二导水管,所述第一加药装置位于第二溢流堰上方,所述第二导水管前端设置第一管道混合器,所述第一管道混合器与第一加药装置连接;所述隔油破乳池的出水端外侧壁上部设置第三溢流堰,所述第三溢流堰底部设置第三导水管,所述第二加药装置位于第三溢流堰上方,所述第三导水管前端设置第二管道混合器,所述第二管道混合器与第二加药装置连接;所述气浮池的出水端外侧壁上部设置第四溢流堰,所述第四溢流堰的底部设置第四导水管,所述第四导水管与厌氧池底部均匀分布的第二布水管网连接;所述厌氧池的出水端外侧壁上部设置第五溢流堰,所述第五溢流堰底部设置第五导水管;所述生物转盘池的出水端外侧壁上部设置第六溢流堰,所述第六溢流堰底部设置第六导水管,所述第六导水管与缺氧池底部的第一布水管网连接;所述缺氧池的出水端外侧壁上部设置第七溢流堰,所述第七溢流堰底部设置第七导水管;所述好氧池的出水端外侧壁上部设置第八溢流堰,所述第八溢流堰底部设置第八导水管。作为优选,所述初沉池、隔油破乳池、气浮池和二沉池内均设置锥形挡泥板。作为优选,所述气浮池、生物转盘池和好氧池底部均设置曝气装置。作为优选,所述二沉池为竖流式沉淀池池体,所述二沉池的进水端还设置横向挡水板。作为优选,所述缺氧池内设置第一复合生物填料;所述好氧池内设置第二复合生物填料。本基于生物转盘的餐厨废水处理系统的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餐厨废水从进水口进入格栅槽,废水中的食物残渣、塑料泡沫等大粒径固体悬浮物被格栅网拦截后,废水溢流进入第一溢流堰,沿着第一导水管进入初沉池底部;步骤S2:废水进入初沉池底部后,受到锥型挡泥板的阻挡,减缓水流速度,同时有助于废水中小粒径固体悬浮物的沉降,经过初步沉降后出水溢流进入第二溢流堰;第一加药装置向第一管道混合器中投加破乳剂,破乳剂与初沉池出水在第一管道混合器中混合,然后沿着第二导水管进入隔油破乳池底部;步骤S3:进水在隔油破乳池中破乳、油水分离,悬浮油与乳化悬浮油统一收集,出水进入第三溢流堰;第二加药装置向第二管道混合器中投加PAC和PAM;PAC与PAM和隔油破乳池出水在第二管道混合器中混合后沿着第三导水管进入气浮池底部;步骤S4:进水在气浮池内通过曝气装置充分混合,将气浮后的溶解油除去;气浮池内的锥型挡泥板对絮凝沉降化学污泥阻隔沉淀,出水进入第四溢流堰,顺着第四导水管进入厌氧池底部的第二布水管网;步骤S5:进水经布水管网的均匀布水,流速变缓,消耗了进水中的DO并混合厌氧池中的水体,出水进入第五溢流堰,顺着第五导水管进入生物转盘池底部;步骤S6:在生物转盘池中生物转盘自身充氧,曝气装置充氧搅拌;高效耐油兼氧Bacillus菌在生物转盘上挂膜后,利用菌种分泌粘性物质增强生物膜对油脂的吸附效果,减缓油脂对于后续生化处理工艺的影响;利用菌种本身兼氧菌的特性能最大程度适应生物转盘形成的兼氧环境并保持孢子活性从而达到较好处理效果;利用菌种分泌抗生素杀菌灭菌保证生物转盘池内菌种保持不被污染,增强生物转盘池内菌种数量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并提高单一菌种处理效果,进水完成脱氮除磷后溢流进入第六溢流堰,顺着第六导水管进入缺氧池;步骤S7:进水与从好氧池回流回来的回流液一起经过第一布水管网的均匀布水,与缺氧池中的污水混合均匀,进行反硝化脱氮;同时通过悬挂第一复合生物填料进行挂膜,以保证缺氧池内有足够的污泥量进行生化反应降解有机物,反应后出水进入第七溢流堰,顺着第七导水管进入好氧池;步骤S8:在好氧池内进水在曝气装置的作用下均匀混合,并且好氧池内悬挂第二复合生物填料,进行挂膜减缓有机物对活性污泥的冲击并保持较高的污泥浓度与污泥龄,以此将硝化菌与除磷菌分离,达到好氧池内减缓两类菌种的竞争,保证脱氮除磷效果,完成处理后出水进入第八溢流堰,顺着第八导水管进入二沉池;步骤S9:二沉池内设置横向挡水板,来减缓进水流速,利用锥型挡泥板增强沉淀效果,完成沉淀后,出水达标排放;二沉池底部的污泥定期用污泥回流泵抽至厌氧池和生物转盘池中维持系统污泥浓度保证生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生物转盘的餐厨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依据废水流动方向依次包括格栅槽、初沉池、隔油破乳池、气浮池、厌氧池、生物转盘池、缺氧池、好氧池及二沉池;所述格栅槽的进水端侧壁上设置进水口;所述格栅槽内设置格栅网,所述格栅槽的出水端外侧壁上部设置第一溢流堰,所述第一溢流堰的底部设置第一导水管,所述第一导水管伸至初沉池底部;所述生物转盘池内设置生物转盘及含有高效耐油兼氧Bacillus菌的活性污泥;所述好氧池内设置污水回流管,所述污水回流管另一端与缺氧池底部均匀分布的第一布水管网连接;所述二沉池底部设置污泥回流管,所述污泥回流管的另一端分别与厌氧池和生物转盘池连接;所述隔油破乳池的进水端上方设置第一加药装置;所述气浮池的进水端上方设置第二加药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生物转盘的餐厨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依据废水流动方向依次包括格栅槽、初沉池、隔油破乳池、气浮池、厌氧池、生物转盘池、缺氧池、好氧池及二沉池;所述格栅槽的进水端侧壁上设置进水口;所述格栅槽内设置格栅网,所述格栅槽的出水端外侧壁上部设置第一溢流堰,所述第一溢流堰的底部设置第一导水管,所述第一导水管伸至初沉池底部;所述生物转盘池内设置生物转盘及含有高效耐油兼氧Bacillus菌的活性污泥;所述好氧池内设置污水回流管,所述污水回流管另一端与缺氧池底部均匀分布的第一布水管网连接;所述二沉池底部设置污泥回流管,所述污泥回流管的另一端分别与厌氧池和生物转盘池连接;所述隔油破乳池的进水端上方设置第一加药装置;所述气浮池的进水端上方设置第二加药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生物转盘的餐厨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沉池的出水端外侧壁上部设置第二溢流堰,所述第二溢流堰的底部设置第二导水管,所述第一加药装置位于第二溢流堰上方,所述第二导水管前端设置第一管道混合器,所述第一管道混合器与第一加药装置连接;所述隔油破乳池的出水端外侧壁上部设置第三溢流堰,所述第三溢流堰底部设置第三导水管,所述第二加药装置位于第三溢流堰上方,所述第三导水管前端设置第二管道混合器,所述第二管道混合器与第二加药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涛兰天翔陈俊峰徐俊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汇合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