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脱氮除磷一体化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4410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5: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脱氮除磷一体化设备,主要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从左至右由隔板依次分隔成缺氧池、并排的好氧池和沉淀池、生物转盘池、MBR膜池和设备间;所述缺氧池侧壁上部设置进水口;所述生物转盘池内设置若干生物转盘盘片,所述生物转盘盘片套设在转轴上,所述转轴一端与生物转盘池左侧壁的轴承连接,另一端与生物转盘池右侧壁的电机连接,所述生物转盘池靠近沉淀池一侧的侧壁设置进水溢流槽,所述进水溢流槽与沉淀池连通;对向侧壁靠近MBR膜池的一端设置出水溢流槽,所述出水溢流槽与MBR膜池连通;所述MBR膜池内设置若干MBR膜组件,本设备结构设计科学功能全、占地面积小、能够自动控制、处理效果好。

A new integrated equipment for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remov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脱氮除磷一体化设备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脱氮除磷一体化设备。
技术介绍
现有主流AAO脱氮除磷系统中聚磷菌、反硝化菌和硝化菌共存,存在泥龄上的矛盾和碳源PHA上的竞争,硝化液对释磷效果的抑制,使得聚磷菌厌氧释磷效率不高、硝化菌硝化效率低下、曝气能耗大、很难在单一的生化系统内同时获得脱氮除磷的良好效果;并且好氧区出水中的硝态氮,在二沉池内易发生反硝化,使污泥上浮,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中国专利CN102583743B公开了一种双污泥反硝化除磷脱氮的A/A-O装置,主要由初沉池、厌氧-缺氧装置、二沉池、中间水池、曝气生物滤池和清水池组成;所述初沉池与厌氧-缺氧装置的厌氧区连接,厌氧-缺氧装置的脱气区与二沉池连接,且二沉池通过污泥泵与厌氧-缺氧装置的厌氧区连接;所述二沉池的出水连接到中间水池,中间水池与曝气生物滤池连接,所述曝气生物滤池连接到清水池;所述清水池与厌氧-缺氧装置连接。通过工艺调整使反硝化聚磷菌成为AAO单元的优势菌属,实现聚磷菌和硝化菌的分离,二沉池沉淀和贮泥功能的分离,曝气生物滤池硝化和过滤功能的分离,最终实现组合系统节能、稳定、高效脱氮除磷和污泥减量。但是该专利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第一:该专利中的涉及的曝气生物滤池体积比较大,不适合做成一体化设备;第二:曝气生物滤池对进水悬浮物SS要求高,否则容易造成填料堵塞,运行时间久了维护麻烦,施工要求高且工程量大;第三:曝气生物滤池一般设计高度都有7m还需要配套中间水池作为提升,水头损失较大,能耗高,曝气所需的能耗也大;第四:曝气生物滤池的出水悬浮物SS、总磷TP、COD会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设计科学功能全、占地面积小、能够自动控制、处理效果好的一种新型脱氮除磷一体化设备。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脱氮除磷一体化设备,主要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从左至右由隔板依次分隔成缺氧池、并排的好氧池和沉淀池、生物转盘池、MBR膜池和设备间;所述缺氧池侧壁上部设置进水口;所述生物转盘池内设置若干生物转盘盘片,所述生物转盘盘片套设在转轴上,所述转轴一端与生物转盘池左侧壁的轴承连接,另一端与生物转盘池右侧壁的电机连接,所述生物转盘池靠近沉淀池一侧的侧壁设置进水溢流槽,所述进水溢流槽与沉淀池连通;对向侧壁靠近MBR膜池的一端设置出水溢流槽,所述出水溢流槽与MBR膜池连通;所述MBR膜池内设置若干MBR膜组件。作为优选,所述缺氧池底部设置若干穿孔曝气管,所述好氧池底部设置若干微孔曝气器,所述穿孔曝气管和微孔曝气器分别通过第一进气管和第二进气管与进气总管连接,所述进气总管与设置在设备间内的布气风机连接,所述布气风机与设备间内的PLC控制系统连接。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进气管上还设置第一气体流量调节阀,所述第二进气管上还设置第二气体流量调节阀。作为优选,所述沉淀池中部设置中心筒,所述中心筒上端设置水平溢流管,所述水平溢流管与好氧池连通,所述中心筒下端设置喇叭口状挡流罩,所述沉淀池底部还设置第一抽泥泵,所述第一抽泥泵与设备间内的PLC控制系统连接。作为优选,所述生物转盘池底部还设置回流泵,所述回流泵通过回流管与缺氧池底部连通,所述回流泵与设备间内的PLC控制系统连接。作为优选,所述设备间内还设置第二抽泥泵,所述第二抽泥泵通过抽泥管与MBR膜池底部和生物转盘池底部连通,所述第二抽泥泵与设备间内的PLC控制系统连接。作为优选,所述设备间内还设置出水泵,所述出水泵与MBR膜池内的膜组件连接,所述出水泵与设备间内的PLC控制系统连接。作为优选,所述设备间内还设置反洗泵,所述反洗泵一端与设置在设备间内的清水箱连接,另一端与MBR膜池内的膜组件连接,所述反洗泵与设备间内的PLC控制系统连接。作为优选,所述清水箱一侧还设置加药箱,所述加药箱通过加药管道与清水箱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第一:本脱氮除磷设备是以分相培养为基础的双污泥系统,能更好地满足各功能微生物对环境、营养物质及生存空间的最佳需求;缺氧池脱氮、好氧池吸磷、沉淀池沉淀好氧池中的聚磷菌、生物转盘池除碳源、脱氨、MBR膜池除SS,整个设备功能全、处理效果好;第二:后端利用生物转盘+MBR工艺,生物转盘工艺作为公认的节能工艺,且生物转盘的进水对SS要求低,经过MBR后的出水SS、TP、COD有一定的处理效果,出水也更有保障;第三:本设备中沉淀池可直接溢流进入生物转盘池,生物转盘池再溢流进入MBR膜池,可以是省去硝化后的沉淀池,更适合在一体化设备上的应用,占地面积小,抗SS负荷大;第四:本设备内设置第一气体流量调节阀和第二气体流量调节阀,可以单独精确控制缺氧池和好氧池内的穿孔曝气管和微孔曝气器的曝气量;第五:PLC控制系统控制第一抽泥泵、回流泵、第二抽泥泵、出水泵、反洗泵等,能够实现自动污泥回流、排泥、MBR膜组件清洗、MBR膜组件出水等。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侧视图。图2为本技术俯视图。图中:1是缺氧池、1.1是进水口、1.2是穿孔曝气管、1.3是第一进气管、1.4是第一气体流量调节阀、2是好氧池、2.1是微孔曝气器、2.2是第二进气管、2.3是第二气体流量调节阀、3是沉淀池、3.1是中心筒、3.2是水平溢流管、3.3是扩散挡板、3.4是第一抽泥泵、4是生物转盘池、4.1是生物转盘盘片、4.2是转轴、4.3是轴承、4.4是电机、4.5是进水溢流槽、4.6是出水溢流槽、4.7是回流泵、4.8是回流管、5是MBR膜池、5.1是MBR膜组件、6是设备间、6.1是布气风机、6.2是PLC控制系统、6.3是第二抽泥泵、6.4是出水泵、6.5是反洗泵、6.6是清水箱、6.7是加药箱、7是进气总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一种新型脱氮除磷一体化设备,主要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从左至右由隔板依次分隔成缺氧池1、并排的好氧池2和沉淀池3、生物转盘池4、MBR膜池5和设备间6;所述缺氧池1侧壁上部设置进水口1.1;所述生物转盘池4内设置若干生物转盘盘片4.1,所述生物转盘盘片4.1套设在转轴4.2上,所述转轴4.2一端与生物转盘池4左侧壁的轴承4.3连接,另一端与生物转盘池4右侧壁的电机4.4连接,所述生物转盘池4靠近沉淀池3一侧的侧壁设置进水溢流槽4.5,所述进水溢流槽4.5与沉淀池3连通;对向侧壁靠近MBR膜池5的一端设置出水溢流槽4.6,所述出水溢流槽4.6与MBR膜池5连通;所述MBR膜池5内设置若干MBR膜组件5.1。作为优选,所述缺氧池1底部设置若干穿孔曝气管1.2,所述好氧池2底部设置若干微孔曝气器2.1,所述穿孔曝气管1.2和微孔曝气器2.1分别通过第一进气管1.3和第二进气管2.2与进气总管7连接,所述进气总管7与设置在设备间6内的布气风机6.1连接,所述布气风机6.1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脱氮除磷一体化设备,主要包括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内从左至右由隔板依次分隔成缺氧池、并排的好氧池和沉淀池、生物转盘池、MBR膜池和设备间;所述缺氧池侧壁上部设置进水口;所述生物转盘池内设置若干生物转盘盘片,所述生物转盘盘片套设在转轴上,所述转轴一端与生物转盘池左侧壁的轴承连接,另一端与生物转盘池右侧壁的电机连接,所述生物转盘池靠近沉淀池一侧的侧壁设置进水溢流槽,所述进水溢流槽与沉淀池连通;对向侧壁靠近MBR膜池的一端设置出水溢流槽,所述出水溢流槽与MBR膜池连通;所述MBR膜池内设置若干MBR膜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脱氮除磷一体化设备,主要包括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内从左至右由隔板依次分隔成缺氧池、并排的好氧池和沉淀池、生物转盘池、MBR膜池和设备间;所述缺氧池侧壁上部设置进水口;所述生物转盘池内设置若干生物转盘盘片,所述生物转盘盘片套设在转轴上,所述转轴一端与生物转盘池左侧壁的轴承连接,另一端与生物转盘池右侧壁的电机连接,所述生物转盘池靠近沉淀池一侧的侧壁设置进水溢流槽,所述进水溢流槽与沉淀池连通;对向侧壁靠近MBR膜池的一端设置出水溢流槽,所述出水溢流槽与MBR膜池连通;所述MBR膜池内设置若干MBR膜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脱氮除磷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缺氧池底部设置若干穿孔曝气管,所述好氧池底部设置若干微孔曝气器,所述穿孔曝气管和微孔曝气器分别通过第一进气管和第二进气管与进气总管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脱氮除磷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管上还设置第一气体流量调节阀,所述第二进气管上还设置第二气体流量调节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脱氮除磷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中部设置中心筒,所述中心筒上端设置水平溢流管,所述水平溢流管与好氧池连通,所述中心筒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涛陈俊峰徐俊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汇合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