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转盘集合反硝化除磷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45156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物转盘集合反硝化除磷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按照污水处理流程依次包括水解酸化池、沉淀池、类氧化沟生物转盘池、缺氧池、好氧池和二沉池;本系统基于生活污水浓度较低的特点、结合多种脱氮除磷原理利用多段进水、泥膜混合(活性污泥和生物转盘的生物膜)、短程硝化反硝化、反硝化除磷、微生物针对性培养等简单易行的方法达到减少生活污水低有机物对后端生化工艺的影响,并利用DO控制微生物种群,有较好的污水处理缓冲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转盘集合反硝化除磷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物转盘集合反硝化除磷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实施与推广,脱氮除磷逐渐成为污水处理领域核心竞争技术。而针对生活污水这类可生化性好、但COD较低,对于生化处理维持微生物生长具有较大限制,从而导致微生物脱氮除磷效果受到抑制,成为生活污水处理的一大难点。一般的脱氮除磷技术主要分为生化法、物化法及物化生化联用法。生化法主要通过好氧池硝化/聚磷,厌氧池释磷补充营养物质、缺氧池反硝化脱氮这两个工艺达到脱氮除磷效果。物化法除磷主要通过额外投加铝盐(PAC)、铁盐(PFS)等通过化学沉淀和吸附去除TP,而物化法一般只去除有机氮。由于物化法需要额外投加药剂并增加动力设备,运行价格较生化高,一般与生化法联用,作为深度处理。针对于生活污水的运行条件、大多数时候更需要稳定、高效、性价比高的生化脱氮除磷工艺、而受限于生活污水的特点大部分生化处理工艺不能进行有效而稳定脱氮除磷,而生物转盘是由水槽和部分浸没于污水中的旋转盘体组成的生物处理构筑物。盘体表面上生长的微生物膜反复地接触槽中污水和空气中的氧,使污水在好氧与厌氧状态持续运行,达到脱氮除磷的效果。但由于生物转盘利用的是生物膜工艺,厌氧微生物占据较少部分,所以对COD降解效果较好、但对于总磷的效果去除效果较差,是生活污水处理工程中需要改进的部分。综上所述,目前生活污水生化处理过程中具有的问题是:第一:生活污水COD较低、对于微生物微生长有不利影响;第二:现有生物转盘工艺脱氮除磷效果较差;第三:对于工程应用的厌氧池、缺氧池需要根据水质特点进行改进以增强生化效果;第四:现有组合工艺对于脱氮除磷结合工艺并不完善,单一的脱氮或除磷难以达到较好脱氮除磷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结合多种脱氮除磷原理利用多段进水、泥膜混合(活性污泥和生物转盘的生物膜)、短程硝化反硝化、反硝化除磷、微生物针对性培养等手段污水处理效果稳定的一种生物转盘集合反硝化除磷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生物转盘集合反硝化除磷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按照污水处理流程依次包括水解酸化池、沉淀池、类氧化沟生物转盘池、缺氧池、好氧池和二沉池;所述水解酸化池进水端一侧的侧壁上部设置第一进水管;所述缺氧池进水端一侧的顶部设置第二进水管;所述好氧池进水端一侧的顶部设置第三进水管;所述第一进水管、第二进水管和第三进水管均与进水总管连接;所述沉淀池底部设置第一污泥回流管,所述第一污泥回流管的另一端与设置在缺氧池进水端内侧壁上部的第一污泥回流支管连接;所述二沉池底部设置第二污泥回流管,所述第二污泥回流管的另一端与设置在水解酸化池进水端内侧壁上部的第二污泥回流支管连接;所述类氧化沟生物转盘池的底部设置射流器;所述好氧池中部还设置混合液回流管,所述混合液回流管另一端与类氧化沟生物转盘池连接。作为优选,所述水解酸化池出水端的外侧壁上部设置第一溢流堰,所述第一溢流堰底部设置第一导水管;所述沉淀池出水端的外侧壁上部设置第二溢流堰,所述第二溢流堰底部设置第二导水管;所述类氧化沟生物转盘池出水端的外侧壁上部设置第三溢流堰,所述第三溢流堰底部设置第三导水管;所述缺氧池出水端的外侧壁上部设置第四溢流堰,所述第四溢流堰底部设置第四导水管;所述好氧池出水端的外侧壁上部设置第五溢流堰,所述第五溢流堰底部设置第五导水管;所述第二进水管位于第三溢流堰上方;所述第三进水管位于第四溢流堰上方。作为优选,所述类氧化沟生物转盘池内设置活性污泥和第一悬浮填料;所述类氧化沟生物转盘池的中上部设置生物转盘,所述类氧化沟生物转盘池的顶部设置太阳能保温罩。作为优选,所述好氧池内设置第二悬浮填料,底部设置曝气装置。作为优选,所述二沉池为帆布过滤池,所述沉淀池和二沉池内设置锥形排泥板。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进水管、第二进水管和第三进水管上均设置进水调节阀。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污泥回流管上设置第一抽泥泵,所述第二污泥回流管上设置第二抽泥泵。作为优选,所述水解酸化池内第一进水管处还设置细格栅。一种生物转盘集合反硝化除磷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第一进水管将污水引入水解酸化池,污水通过第一溢流堰和第一导水管进入沉淀池底部;步骤S2:经过沉淀后上清液通过第二溢流堰和第二导水管进入类氧化沟悬浮生物转盘池,沉淀池底部的污泥由第一抽泥泵抽至缺氧池中的第二污泥回流支管排入缺氧池中,由此形成第一条除磷途径即水解酸化与缺氧池反硝化除磷,并且回流污泥补充缺氧池中污泥量与保持微生物活性;步骤S3:污水进入类氧化沟生物转盘池内,类氧化沟生物转盘池内投加第一悬浮填料和活性污泥以保证除磷效果;底部设置射流器把从好氧池回流回来的好氧池混合液导向生物转盘周边环形区域,形成类氧化沟生物转盘,增强有机物传质效率与有机物降解效率,并通过好氧池混合液回流完成好氧池硝化液反硝化与聚磷菌吸收营养释磷的过程,达到脱氮除磷第二条途径即类氧化沟生物转盘自身脱氮和类氧化沟生物转盘与好氧池组合的脱氮除磷;步骤S4:经过类氧化沟生物转盘池处理后,污水进入第三溢流堰,同时第二进水管向第三溢流堰内排入污水,混合后通过第三导水管进入缺氧池进行脱氮除磷第三条途径即类氧化沟生物转盘与缺氧池组合的短程反硝化脱氮;步骤S5:经过缺氧池处理后,污水进入第四溢流堰,同时第三进水管向第四溢流堰内排入污水,混合后通过第四导水管进入好氧池;好氧池内投加第二悬浮填料,设置曝气装置通过减少污泥龄、减小水力停留时间、减小曝气量抑制异氧菌的生长进行聚磷菌与短程硝化菌的培育完成微生物针对性培养,并通过好氧池出水回流完成第二条途径的脱氮除磷过程;步骤S6:经过好氧池处理后,污水进入第五溢流堰,通过第五导水管进入二沉池,二沉池内的锥型排泥板收集富磷污泥,达到设定条件后,由第二抽泥泵抽至前端水解酸化池中,补充水解酸化池中污泥量并保证聚磷菌生长,沉淀后的上清液达标排放。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第一:分段进水,用以增强污水可生化性、补充缺氧池反硝化脱氮除磷碳源损耗与好氧池活性污泥生长所需碳源;解决生活污水COD较低、不利于微生物生长的问题,使后端缺氧池与好氧池中有机物得到补充;第二:沉淀池使用锥型排泥板收集污泥并排入到后方缺氧池完成第一条除磷途径即水解酸化-缺氧池反硝化除磷,并且回流污泥补充缺氧池中污泥量与保持微生物活性;第三:作为厌氧池的优化工艺、水解酸化池可以起到短时内降解有机物减少建筑物体积、增强可生化性并为聚磷菌提供营养的作用,解决工程应用的厌氧池、缺氧池需要根据水质特点进行改进的缺陷,选用水解酸化池高效、省时;第四:类氧化沟悬浮生物转盘顶部设置密封性能良好的太阳能保温罩,同时投加第一悬浮填料以保证类氧化沟生物转盘池内溶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物转盘集合反硝化除磷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按照污水处理流程依次包括水解酸化池、沉淀池、类氧化沟生物转盘池、缺氧池、好氧池和二沉池;所述水解酸化池进水端一侧的侧壁上部设置第一进水管;所述缺氧池进水端一侧的顶部设置第二进水管;所述好氧池进水端一侧的顶部设置第三进水管;所述第一进水管、第二进水管和第三进水管均与进水总管连接;所述沉淀池底部设置第一污泥回流管,所述第一污泥回流管的另一端与设置在缺氧池进水端内侧壁上部的第一污泥回流支管连接;所述二沉池底部设置第二污泥回流管,所述第二污泥回流管的另一端与设置在水解酸化池进水端内侧壁上部的第二污泥回流支管连接;所述类氧化沟生物转盘池的底部设置射流器,所述好氧池中部还设置混合液回流管,所述混合液回流管另一端与类氧化沟生物转盘池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转盘集合反硝化除磷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按照污水处理流程依次包括水解酸化池、沉淀池、类氧化沟生物转盘池、缺氧池、好氧池和二沉池;所述水解酸化池进水端一侧的侧壁上部设置第一进水管;所述缺氧池进水端一侧的顶部设置第二进水管;所述好氧池进水端一侧的顶部设置第三进水管;所述第一进水管、第二进水管和第三进水管均与进水总管连接;所述沉淀池底部设置第一污泥回流管,所述第一污泥回流管的另一端与设置在缺氧池进水端内侧壁上部的第一污泥回流支管连接;所述二沉池底部设置第二污泥回流管,所述第二污泥回流管的另一端与设置在水解酸化池进水端内侧壁上部的第二污泥回流支管连接;所述类氧化沟生物转盘池的底部设置射流器,所述好氧池中部还设置混合液回流管,所述混合液回流管另一端与类氧化沟生物转盘池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转盘集合反硝化除磷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解酸化池出水端的外侧壁上部设置第一溢流堰,所述第一溢流堰底部设置第一导水管;所述沉淀池出水端的外侧壁上部设置第二溢流堰,所述第二溢流堰底部设置第二导水管;所述类氧化沟生物转盘池出水端的外侧壁上部设置第三溢流堰,所述第三溢流堰底部设置第三导水管;所述缺氧池出水端的外侧壁上部设置第四溢流堰,所述第四溢流堰底部设置第四导水管;所述好氧池出水端的外侧壁上部设置第五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涛兰天翔陈俊峰徐俊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汇合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