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力环、起重量限制器及起升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5105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测力环、起重量限制器及起升设备。其中,该测力环包括:环形本体,环形本体上设有固定端和用于承受拉力的受力端;第一形变片及第二形变片,交叉设置于环形本体内,第一形变片和第二形变片均具有设定的弯曲弧度且第一形变片及形变片的弯曲朝向一致,沿环形本体的轴向方向上,第一形变片与第二形变片具有设定的间隔;检测装置,用于基于第一形变片与第二形变片之间的相对距离,检测测力环受到的拉力。本实施例可以减少温度变化对第一形变片与第二形变片间相对距离变化的影响,从而可以使得起重量限制器初始标定后稳定工作,满足现场工作的检测精度需求,提高了起重量限制器工作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测力环、起重量限制器及起升设备
本技术涉及起升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测力环、起重量限制器及起升设备。
技术介绍
对于起升设备而言,起重量限制器是其重要的安全保护装置。比如,塔机(又称为塔式起重机)在使用过程中,可以通过起重量限制器监测吊重载荷,避免出现吊重超载导致的安全隐患。起重量限制器一般采用测力环监测吊重载荷。受限于现场没有标准砝码等因素,导致现场标定的起重量限制器的检测精度较低,难以满足起升设备的安全运行需求。相关技术中,一般对起重量限制器在出厂前进行标定。由于起升设备一般为户外作业设备(比如,塔机),由于户外的温度变化幅度非常大,导致初始标定后,起重量限制器由于温度变化的影响,原有的设定的检测值往往会产生漂移,导致较大的检测误差,难以满足现场检测精度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测力环、起重量限制器及起升设备,旨在提高起重量限制器的现场检测精度。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测力环,包括:环形本体,所述环形本体上设有固定端和用于承受拉力的受力端;第一形变片及第二形变片,交叉设置于所述环形本体内,所述第一形变片和所述第二形变片均具有设定的弯曲弧度且所述第一形变片及所述形变片的弯曲朝向一致,沿所述环形本体的轴向方向上,所述第一形变片与所述第二形变片具有设定的间隔;检测装置,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形变片与所述第二形变片之间的相对距离,检测所述测力环受到的拉力。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形变片与所述第二形变片交叉形成的夹角大于零度且小于或等于90度。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端与所述受力端对称布置于沿径向穿过环形本体中心的轴线的两端。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形变片与所述第二形变片中的一个位于所述轴线上,另一个与所述轴线相交。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检测装置包括:螺杆和感应开关,所述螺杆设置于所述第一形变片上;所述感应开关设置于所述第二形变片上且所述螺杆对应,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形变片与所述第二形变片之间的相对距离并基于检测的相对距离生成重量监测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检测装置包括:电涡流检测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形变片上,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形变片与所述第二形变片之间的相对距离,连续检测所述测力环受到的拉力;或者设置于所述第二形变片上,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形变片与所述第二形变片之间的相对距离,连续检测所述测力环受到的拉力。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检测装置经安装底座固定于所述第一形变片和/或所述第一形变片上。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起重量限制器,包括:吊重滑轮,所述吊重滑轮连接至少一个前述实施例所述的测力环。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起升设备,包括前述实施例所述的起重量限制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起升设备为塔机、起重车或者电动葫芦。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将在环形本体内交叉设置第一形变片和第二形变片,所述第一形变片和所述第二形变片均具有设定的弯曲弧度且所述第一形变片及所述形变片的弯曲朝向一致,沿所述环形本体的轴向方向上,所述第一形变片与所述第二形变片具有设定的间隔,通过检测装置基于所述第一形变片与所述第二形变片之间的相对距离,检测所述测力环受到的拉力。由于外界环境温度变化时,弯曲朝向一致的第一形变片和第二形变片可以同步弯曲形变,可以减少温度变化对第一形变片与第二形变片间相对距离变化的影响,从而可以使得起重量限制器初始标定后稳定工作,满足现场工作的检测精度需求,提高了起重量限制器工作的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相关技术中测力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测力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正视平面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测力环11、环形本体;11A、受力端;11B、固定端;12、第一形变片;13、第二形变片;14、螺杆;15、感应开关。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不应视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涉及到“一些实施例”,其描述了所有可能实施例的子集,但是可以理解,“一些实施例”可以是所有可能实施例的相同子集或不同子集,并且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相互结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等仅仅是是区别类似的对象,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排序,可以理解地,“第一、第二”等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互换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以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以外的顺序实施。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相关技术中,如图1所示,测力环1包括:环形本体11,环形本体11上设置相对布置的受力端11A和固定端11B,环形本体11内设置第一形变片12、第二形变片13,第一形变片12上设置多个螺杆14,第二形变片13上设置有多个感应开关15,且感应开关15与螺杆14一一对应设置。各感应开关15可以通过检测是否与相应的螺杆14接触来动作。比如,可以在出厂标定时,对各感应开关15设置不同的负载重量对应值,各感应开关15可以根据预设的不同负载重量对应值,输出控制信号给起升设备,从而触发起升设备做出相应控制策略的调整,确保起升设备的运行安全性。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测力环1可能长期处于户外的作业环境,随着外界环境的温度变化,测力环1会随环境温度变化而产生结构形变。该结构形变可能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测力环,其特征在于,包括:/n环形本体,所述环形本体上设有固定端和用于承受拉力的受力端;/n第一形变片及第二形变片,交叉设置于所述环形本体内,所述第一形变片和所述第二形变片均具有设定的弯曲弧度且所述第一形变片及所述形变片的弯曲朝向一致,沿所述环形本体的轴向方向上,所述第一形变片与所述第二形变片具有设定的间隔;/n检测装置,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形变片与所述第二形变片之间的相对距离,检测所述测力环受到的拉力。/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测力环,其特征在于,包括:
环形本体,所述环形本体上设有固定端和用于承受拉力的受力端;
第一形变片及第二形变片,交叉设置于所述环形本体内,所述第一形变片和所述第二形变片均具有设定的弯曲弧度且所述第一形变片及所述形变片的弯曲朝向一致,沿所述环形本体的轴向方向上,所述第一形变片与所述第二形变片具有设定的间隔;
检测装置,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形变片与所述第二形变片之间的相对距离,检测所述测力环受到的拉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力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形变片与所述第二形变片交叉形成的夹角大于零度且小于或等于90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力环,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端与所述受力端对称布置于沿径向穿过环形本体中心的轴线的两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测力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形变片与所述第二形变片中的一个位于所述轴线上,另一个与所述轴线相交。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力环,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包括:
螺杆和感应开关,所述螺杆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海川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