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墙式对冲燃烧锅炉及其燃尽风布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29143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4: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墙式对冲燃烧锅炉及其燃尽风布置结构,其中,燃尽风布置结构包括:炉膛,设置于炉膛的主燃烧器和燃尽风喷口;多组主燃烧器在水平方向错开;燃尽风喷口包括:主燃尽风喷口和辅助燃尽风喷口;主燃尽风喷口的个数等于主燃烧器的组数,且多个主燃尽风喷口在竖直方向上一一对应位于多组主燃烧器的上方;相邻两个主燃尽风喷口之间均设置有辅助燃尽风喷口,其直径小于主燃尽风喷口的直径。本方案相比于常规燃尽风的布置方式,其燃尽风气流覆盖范围更大,燃尽风总量更高,能够起到压火作用,有效防止火焰中心上移,并增强了燃尽风气流对烟气中未燃尽物质的捕捉能力,并解决了锅炉燃烧效率和省煤器出口NO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墙式对冲燃烧锅炉及其燃尽风布置结构
本技术涉及对冲燃烧锅炉
,特别涉及一种墙式对冲燃烧锅炉及其燃尽风布置结构。
技术介绍
我国墙式对冲锅炉数量及种类众多,现有墙式对冲燃烧锅炉主要是通过布置单层或双层燃尽风喷口的燃尽风系统配合低NOx燃烧器的空气分级燃烧方式实现降低省煤器出口的NOx排放值。但由于改造后补风方式选取不合理,燃尽风往往很难做到充分参与炉内燃烧。墙式对冲燃烧锅炉主要通过空气分级来降低炉内NOx的排放,当燃尽风喷口的调节性能、布置型式及结构选取不当时,改造后锅炉往往不能够成功解决NOx排放降低与锅炉效率及稳燃性能之间的矛盾。因此,在后期补风条件下,在补风高度选取不合理、燃尽风布置型式选取不合理及覆盖能力有限等条件下,燃尽风与高温上升烟气的混合不够理想,会影响整体的煤粉燃尽效果,并造成炉膛出口CO排放浓度高、减温水量大等问题。目前,300~1000MW容量墙式对冲煤粉锅炉燃烧系统的布置方式主要为:前后墙(或仅前墙)分别设3~4层主燃烧器,每层布置4~8只旋流燃烧器。燃烧器上方一定高度上设置一层或两层OFA喷口,其数量上通常与每层主燃烧器的数量相等且垂直方向上与主燃烧器一一对应。实践表明,这种布置方式存在燃尽风气流无法对炉内上升气流在整个截面上形成全覆盖的问题,容易在两只OFA喷口中间、最外侧OFA喷口到侧墙水冷壁中间形成“烟气走廊”。同样,双层燃尽风喷口一般也是采用顺列布置,亦存在上述覆盖度不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墙式对冲燃烧锅炉的燃尽风布置结构,能够大大增加了燃尽风气流的覆盖范围,增强了燃尽风气流对烟气中未燃尽物质的捕捉能力,确保了CO等还原性气体和未燃尽碳颗粒的燃尽率,有效防止火焰中心上移,避免出现高温受热面超温、减温水量大和锅炉效率下降。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墙式对冲燃烧锅炉的燃尽风布置结构,包括:炉膛,设置于所述炉膛的主燃烧器和燃尽风喷口;多组所述主燃烧器在水平方向错开;所述燃尽风喷口包括:主燃尽风喷口和辅助燃尽风喷口;所述主燃尽风喷口的个数等于所述主燃烧器的组数,且多个所述主燃尽风喷口在竖直方向上一一对应位于多组所述主燃烧器的上方;相邻两个所述主燃尽风喷口之间均设置有所述辅助燃尽风喷口,所述辅助燃尽风喷口的直径小于所述主燃尽风喷口的直径。优选地,所述辅助燃尽风喷口的直径不小于所述主燃尽风喷口的直径的一半。优选地,所述辅助燃尽风喷口到相邻两个所述主燃尽风喷口之间的距离相等。优选地,所述主燃尽风喷口和所述辅助燃尽风喷口处于同一标高。优选地,所述辅助燃尽风喷口的数量比所述主燃尽风喷口的数量多一个;在水平方向位于两端的所述主燃尽风喷口的外侧,还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辅助燃尽风喷口。优选地,所述燃尽风喷口设置于所述炉膛的前墙和后墙中的一个,所述辅助燃尽风喷口的数量比所述主燃尽风喷口的数量少一个,每个所述辅助燃尽风喷口均位于每相邻两个所述主燃尽风喷口之间;所述燃尽风喷口设置于所述炉膛的前墙和后墙中的另一个,所述辅助燃尽风喷口的数量比所述主燃尽风喷口的数量多一个,在水平方向位于两端的所述主燃尽风喷口的外侧,还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辅助燃尽风喷口。优选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炉膛的第一风箱;所述主燃尽风喷口和所述辅助燃尽风喷口均设置于所述第一风箱内;所述主燃尽风喷口和所述辅助燃尽风喷口均设置有风量调节装置;所述主燃尽风喷口和所述辅助燃尽风喷口的中心气流均为直流且外侧气流为旋流;所述风量调节装置包括:直流风调节装置和/或旋流风调节装置;所述旋流风调节装置包括:设置在旋流风入口的调节叶片;所述主燃尽风喷口和所述辅助燃尽风喷口的直流风比例在50~70%范围内。优选地,在靠近所述炉膛左侧墙的一半数量的所述主燃尽风喷口的旋流方向为左旋,在靠近所述炉膛右侧墙的另一半数量的所述主燃尽风喷口的旋流方向为右旋;在最靠近所述炉膛左侧墙的所述辅助燃尽风喷口的旋流方向为右旋,在最靠近所述炉膛右侧墙的所述辅助燃尽风喷口的旋流方向为左旋,中间的所述辅助燃尽风喷口的旋流方向与相邻两个所述主燃尽风喷口的旋流方向相反。优选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炉膛的第一风箱;所述主燃尽风喷口设置于所述第一风箱内;所述墙式对冲燃烧锅炉的燃尽风布置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炉膛第二风箱;所述辅助燃尽风喷口设置于所述第二风箱内,且所述第二风箱通过燃尽风风道与主二次风道联接;所述燃尽风风道设置有风量调节装置;所述辅助燃尽风喷口为直流燃尽风喷口;所述直流燃尽风喷口的四周设有防焦风,且所述直流燃尽风喷口可在垂直方向上作±15°的摆动。一种墙式对冲燃烧锅炉,包括:燃尽风布置结构,所述燃尽风布置结构为如上所述的墙式对冲燃烧锅炉的燃尽风布置结构。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提供的墙式对冲燃烧锅炉的燃尽风布置结构中,相比于常规燃尽风的布置方式,本方案的燃尽风气流覆盖范围更大,燃尽风总量更高,能够起到压火作用,有效防止火焰中心上移,并增强了燃尽风气流对烟气中未燃尽物质的捕捉能力,并解决了锅炉燃烧效率和省煤器出口NOx排放浓度之间的突出矛盾。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墙式对冲燃烧锅炉,由于采用了上述的墙式对冲燃烧锅炉的燃尽风布置结构,因此其也就具有相应的有益效果,具体可以参照前面说明,在此不再赘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一种现有燃尽风布置结构的布置示意图;图2为另一种现有燃尽风布置结构的布置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燃尽风布置结构的布置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调节装置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燃尽风布置结构的布置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调节装置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提供的燃尽风布置结构的布置示意图。其中,010为炉膛、020为煤粉主燃烧器、030为燃尽风喷口;110为炉膛、120为煤粉主燃烧器、133为辅助燃尽风喷口、134为主燃尽风喷口;210为炉膛、220为煤粉主燃烧器、233为辅助燃尽风喷口、234为主燃尽风喷口;310为炉膛、320为煤粉主燃烧器、333为辅助燃尽风喷口、334为主燃尽风喷口。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墙式对冲燃烧锅炉的燃尽风布置结构,以解决由于燃尽风布置方式选取不合理而造成的燃尽风覆盖能力有限、燃尽风与高温上升烟气的混合不够理想和烟气走廊等问题,在提高煤粉燃尽率,保障锅炉燃烧效率的同时,大幅降低炉内NOx排放,并抑制火焰中心过分上移。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墙式对冲燃烧锅炉的燃尽风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炉膛,设置于所述炉膛的主燃烧器和燃尽风喷口;/n多组所述主燃烧器在水平方向错开;/n所述燃尽风喷口包括:主燃尽风喷口和辅助燃尽风喷口;/n所述主燃尽风喷口的个数等于所述主燃烧器的组数,且多个所述主燃尽风喷口在竖直方向上一一对应位于多组所述主燃烧器的上方;/n相邻两个所述主燃尽风喷口之间均设置有所述辅助燃尽风喷口,所述辅助燃尽风喷口的直径小于所述主燃尽风喷口的直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墙式对冲燃烧锅炉的燃尽风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炉膛,设置于所述炉膛的主燃烧器和燃尽风喷口;
多组所述主燃烧器在水平方向错开;
所述燃尽风喷口包括:主燃尽风喷口和辅助燃尽风喷口;
所述主燃尽风喷口的个数等于所述主燃烧器的组数,且多个所述主燃尽风喷口在竖直方向上一一对应位于多组所述主燃烧器的上方;
相邻两个所述主燃尽风喷口之间均设置有所述辅助燃尽风喷口,所述辅助燃尽风喷口的直径小于所述主燃尽风喷口的直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式对冲燃烧锅炉的燃尽风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燃尽风喷口的直径不小于所述主燃尽风喷口的直径的一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式对冲燃烧锅炉的燃尽风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燃尽风喷口到相邻两个所述主燃尽风喷口之间的距离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式对冲燃烧锅炉的燃尽风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燃尽风喷口和所述辅助燃尽风喷口处于同一标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式对冲燃烧锅炉的燃尽风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燃尽风喷口的数量比所述主燃尽风喷口的数量多一个;
在水平方向位于两端的所述主燃尽风喷口的外侧,还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辅助燃尽风喷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式对冲燃烧锅炉的燃尽风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燃尽风喷口设置于所述炉膛的前墙和后墙中的一个,所述辅助燃尽风喷口的数量比所述主燃尽风喷口的数量少一个,每个所述辅助燃尽风喷口均位于每相邻两个所述主燃尽风喷口之间;
所述燃尽风喷口设置于所述炉膛的前墙和后墙中的另一个,所述辅助燃尽风喷口的数量比所述主燃尽风喷口的数量多一个,在水平方向位于两端的所述主燃尽风喷口的外侧,还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辅助燃尽风喷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学谦相明辉崔星源李明刘鹏飞张超群范艳荣庞明军李驰秦学堂李强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龙源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