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二极管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42332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4: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发光二极管及其制造方法,其中该发光二极管包含:一半导体叠层,依序叠有一第一半导体层、一发光层、以及一第二半导体层;一透明导电层,形成于半导体叠层上,电连接第二半导体层;一绝缘层,形成于透明导电层上,包含一第一开口;以及一电极层,形成于绝缘层上,包含一第一焊垫区以及一第一延伸区;其中,第一延伸区通过第一开口接触透明导电层,且第一延伸区完全包围第一开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光二极管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光二极管,尤其是涉及具有提升亮度及/或增进电流分布的发光二极管,以及其相关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LED)具有耗能低、低发热、操作寿命长、防震、体积小、以及反应速度快等良好特性,因此适用于各种照明及显示用途。传统的LED,采用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利用P型半导体层中的空穴跟N型半导体层中的电子,两者复合(recombination)后所产生的光子(photon)来产生光线。其中一种现有LED制作流程上使用五道光掩模,分别用来定义半导体叠层的高台(mesa)、电流阻挡层(currentblockinglayer)、透明导电层、电极、以及绝缘保护层。光掩模使用的越少,可以降低成本,提高良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包含一半导体叠层,依序叠有一第一半导体层、一发光层、以及一第二半导体层;一透明导电层,形成于半导体叠层上,电连接第二半导体层;一绝缘层,形成于透明导电层上,包含一第一开口;以及一电极层,形成于绝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包含:/n半导体叠层,依序叠有第一半导体层、发光层、以及第二半导体层;/n透明导电层,形成于该半导体叠层上,电连接该第二半导体层;/n绝缘层,形成于该透明导电层上,包含第一开口;以及/n电极层,形成于该绝缘层上,包含第一焊垫区以及第一延伸区;/n其中,该第一延伸区通过该第一开口接触该透明导电层,且该第一延伸区完全包围该第一开口。/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520 TW 1081173851.一种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包含:
半导体叠层,依序叠有第一半导体层、发光层、以及第二半导体层;
透明导电层,形成于该半导体叠层上,电连接该第二半导体层;
绝缘层,形成于该透明导电层上,包含第一开口;以及
电极层,形成于该绝缘层上,包含第一焊垫区以及第一延伸区;
其中,该第一延伸区通过该第一开口接触该透明导电层,且该第一延伸区完全包围该第一开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该发光二极管,其中,该第一延伸区包含一部分位于该第一开口上,且该部分的宽度大于该第一开口的宽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该发光二极管,还包含多个穿阱位于该半导体叠层及该透明导电层中,其中该些穿阱各包含侧壁以及底部,其中该侧壁包含该透明导电层的侧壁、该第二半导体层的侧壁、该发光层的侧壁以及该第一半导体层的部分侧壁,该底部包含该第一半导体层的上表面;
其中该第一焊盘区位于该些穿阱其中之一上,且该绝缘层覆盖该其中之一穿阱。


4.一种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包含:
半导体叠层,依序叠有第一半导体层、发光层、以及第二半导体层;
穿阱,位于该半导体叠层中,包含侧壁以及底部,其中该穿阱曝露该第二半导体层、该发光层以及该第一半导体层的一部分;
透明导电层,形成于该半导体叠层上,电连接至该第二半导体层;
绝缘层,形成于该透明导电层上,包含第一开口;以及
电极层,形成于该绝缘层上,包含第一焊垫区以及第一延伸区;
其中,该第一延伸区通过该第一开口接触该透明导电层,且该第一延伸区与该穿阱重叠,该第一延伸区不通过该穿阱与该第一半导体层电性接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该发光二极管,其中,该绝缘层还包含阻挡岛被该第一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智咏王心盈郭得山
申请(专利权)人:晶元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