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重庆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考虑主观因素的多车型混合交通跟驰行为仿真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421867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4: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考虑主观因素的多车型混合交通跟驰行为仿真方法,基于车型差异,修正前导车与跟驰车的理论安全行驶跟驰距离,得到考虑车型因素的安全行驶跟驰距离;基于跟驰车驾驶员的风格,修正考虑车型因素的安全行驶跟驰距离,得到心理安全行驶跟驰距离;基于跟驰车和先导车的相对距离与心理安全跟驰距离,以及跟驰车车速与驾驶员期望车速的大小关系,获取下一步跟驰车速度;所述风格为驾驶员的敏感系数和冒险系数。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前导车与跟驰车的相对距离以及心理安全跟驰距离进行判断,计算下一时刻的跟驰车纵向速度,实现了对多车型混合交通条件下的跟驰行为的准确刻画。该模型可描述不同车型以及不同驾驶员风格下的跟驰行为,为多车型混合交通的管理提供参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考虑主观因素的多车型混合交通跟驰行为仿真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交通信息
,具体的,涉及一种考虑主观因素的多车型混合交通跟驰行为仿真方法。
技术介绍
货运车辆由于体积大、性能差等特点,与其它快速车辆混行时,极易导致交通通行效率显著降低。随着近年来国内经济的迅猛发展,货运车辆数量的不断增加,低速货车影响快速路通行效率的现象日益严重。考虑车型差异对不同风格驾驶员的驾驶行为影响,重现多车型混合交通的跟驰行为,将有利于交通管理部门合理的进行交通管控,提高多车型混合交通的通行效率。然而现有的跟驰模型并未考虑车型差异对不同风格驾驶员的影响,这使得现有跟驰模型对多车型混合交通环境下的跟驰行为刻画较差。实际数据表明,在小型客车与大型货车组成的混合交通中,前导车车型会对驾驶员造成影响,当前导车为大型货车时,驾驶员会更加考虑安全因素,扩大跟车时距;同时该影响的大小与因人而异,这种主观层面影响为刻画多车型混合交通环境下的跟驰行为增大了难度。现有的跟驰模型主要考虑前后车加速度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对跟驰行为的刻画在上述混合交通环境下与实际不符。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考虑主观因素的多车型混合交通跟驰行为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n基于车型差异,修正前导车与跟驰车的理论安全行驶跟驰距离,得到考虑车型因素的安全行驶跟驰距离;/n基于跟驰车驾驶员的风格,修正考虑车型因素的安全行驶跟驰距离,得到心理安全行驶跟驰距离;/n基于跟驰车和先导车的相对距离与心理安全跟驰距离,以及跟驰车车速与驾驶员期望车速的大小关系,获取下一步跟驰车速度;/n所述风格为驾驶员的敏感系数和冒险系数。/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考虑主观因素的多车型混合交通跟驰行为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
基于车型差异,修正前导车与跟驰车的理论安全行驶跟驰距离,得到考虑车型因素的安全行驶跟驰距离;
基于跟驰车驾驶员的风格,修正考虑车型因素的安全行驶跟驰距离,得到心理安全行驶跟驰距离;
基于跟驰车和先导车的相对距离与心理安全跟驰距离,以及跟驰车车速与驾驶员期望车速的大小关系,获取下一步跟驰车速度;
所述风格为驾驶员的敏感系数和冒险系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考虑主观因素的多车型混合交通跟驰行为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理论安全行驶跟驰距离的获取方式具体为:



其中:v0为跟驰车在当前时刻的速度;
t0为跟驰车驾驶员的反应时间;
amax为跟驰车的最大减速度;
t1为跟驰车减速度变化过程的行驶时间;
t2为跟驰车减速度恒定过程的行驶时间;
v1为前导车当前时刻的速度;
l1为前导车车长;
d3为两车间的最小安全距离;
am为前导车的最大减速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考虑主观因素的多车型混合交通跟驰行为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考虑车型因素的安全行驶跟驰距离具体为:



其中:f为车型影响参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考虑主观因素的多车型混合交通跟驰行为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型影响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棣华赵敏张驰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