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械手抓取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1111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4:04
一种机械手抓取结构,包括连接座、安装板和安装座;安装座的顶部设置有连接部;安装板设置在安装座的底部,安装板的中部设置有开口;安装板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转动件,安装板上设置有驱动电机,转动件的内部设置有齿轮槽;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传动齿轮;转动件上固定设置有夹臂,夹臂的底部设置有限位件;限位件包括中空部和弹性部;弹性部位于中空部的一侧,中空部与弹性部的内部导通连接,中空部远离弹性部的一侧设置有出气孔;连接座设置在安装板的底部,连接座上设置有多个吸盘;连接座上设置有导气管,导气管从安装板中部的开口处穿过并从安装座的两侧向外延伸;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夹持不同类型和不同尺寸的物品,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械手抓取结构
本技术涉及机械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机械手抓取结构。
技术介绍
机械手是一种能模仿人手和臂的某些动作功能,用以按固定程序抓取、搬运物件或操作工具的自动操作装置。特点是可以通过编程来完成各种预期的作业,构造和性能上兼有人和机械手机器各自的优点。机械手是最早出现的工业机器人,也是最早出现的现代机器人,它可代替人的繁重劳动以实现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能在有害环境下操作以保护人身安全,因而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冶金、电子、轻工和原子能等部门;现有技术中机械手只能特定的抓取某一种类型的物品对于不同类型的物品需要更换不同型号的抓头,使用较为麻烦。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中提出一种机械手抓取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一)技术目的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现有技术中机械手只能特定的抓取某一种类型的物品对于不同类型的物品需要更换不同型号的抓头,使用较为麻烦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机械手抓取结构,本技术能够夹持不同类型和不同尺寸的物品,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二)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机械手抓取结构,包括连接座、安装板和安装座;安装座的顶部设置有连接部,连接部与外部动作机构可拆卸连接;安装板设置在安装座的底部,安装板的中部设置有开口;安装板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转动件,安装板上设置有驱动电机,转动件的内部设置有齿轮槽;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传动齿轮,传动齿轮与齿轮槽啮合传动连接;转动件上固定设置有夹臂,夹臂的底部设置有限位件;限位件包括中空部和弹性部;弹性部位于中空部的一侧,中空部与弹性部的内部导通连接,中空部远离弹性部的一侧设置有出气孔;连接座设置在安装板的底部,连接座上设置有多个吸盘;连接座上设置有导气管,导气管从安装板中部的开口处穿过并从安装座的两侧向外延伸;导气管的一端与气泵连接;导气管的另一端与任意一个吸盘均为导通连接。优选的,弹性部的内部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垫片和第二垫片;第一垫片和第二垫片均为电极片,第一垫片与第二垫片与外部控制器信号连接。优选的,第二垫片上设置有插槽,第一垫片的对应位置处设置有与插槽配合的插销。优选的,第二垫片中部设置有通气孔,通气孔与中空部导通连接。优选的,连接部的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优选的,安装板上设置有限位板,限位板位于转动件的上方;限位板沿着安装板向外部延伸。优选的,夹臂的转动范围为0-105度。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本技术中,安装座的顶部设置有连接部,连接部与外部动作机构可拆卸连接;通过外部的动作机构带动整个安装座运动;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通过驱动电机带动传动齿轮转动,而传动齿轮与齿轮槽啮合传动连接,传动齿轮转动的过程中带动转动件转动;从而调节夹臂张开的角度;夹臂的底部设置有限位件,限位件与被夹持物品接触时受力挤压,弹性部内部的空气通过第二垫片上的通气孔进入中空部内,进而从出气孔中排出装置外;弹性部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垫片和第二垫片均为电极片,第一垫片与第二垫片与外部控制器信号连接;当第一垫片和第二垫片接触时,外部控制器得到电信号,此时驱动电机停止转动;夹臂保持固定;弹性部上设置有用于增大摩擦力的凸起部,弹性部保持收缩状态,从而对被夹持物品进行夹持;当夹持平板状的物品时,通过与气泵抽气使的吸盘与被夹持物品吸附从而方便对被夹持物品进行转运,使用更加方便。本技术能够夹持不同类型和不同尺寸的物品,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机械手抓取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机械手抓取结构中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机械手抓取结构中第二垫片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机械手抓取结构中转动件的传动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导气管;2、连接部;3、安装座;4、驱动电机;5、限位板;6、转动件;7、夹臂;8、限位件;801、中空部;802、弹性部;9、安装板;10、连接座;11、吸盘;12、第一垫片;13、第二垫片;14、出气孔;15、插槽;16、通气孔;17、传动齿轮;18、齿轮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如图1-4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机械手抓取结构,包括连接座10、安装板9和安装座3;安装座3的顶部设置有连接部2,连接部2与外部动作机构可拆卸连接;安装板9设置在安装座3的底部,安装板9的中部设置有开口;安装板9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转动件6,安装板9上设置有驱动电机4,转动件6的内部设置有齿轮槽18;驱动电机4的输出端设置有传动齿轮17,传动齿轮17与齿轮槽18啮合传动连接;转动件6上固定设置有夹臂7,夹臂7的底部设置有限位件8;限位件8包括中空部801和弹性部802;弹性部802位于中空部801的一侧,中空部801与弹性部802的内部导通连接,中空部801远离弹性部802的一侧设置有出气孔14;连接座10设置在安装板9的底部,连接座10上设置有多个吸盘11;连接座10上设置有导气管1,导气管1从安装板9中部的开口处穿过并从安装座3的两侧向外延伸;导气管1的一端与气泵连接。导气管1的另一端与任意一个吸盘11均为导通连接。本技术中,安装座3的顶部设置有连接部2,连接部2与外部动作机构可拆卸连接;通过外部的动作机构带动整个安装座3运动;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通过驱动电机4带动传动齿轮17转动,而传动齿轮17与齿轮槽18啮合传动连接,传动齿轮17转动的过程中带动转动件6转动;从而调节夹臂7张开的角度;夹臂7的底部设置有限位件8,限位件8与被夹持物品接触时受力挤压,弹性部802内部的空气通过第二垫片13上的通气孔16进入中空部801内,进而从出气孔14中排出装置外;弹性部802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垫片12和第二垫片13均为电极片,第一垫片12与第二垫片13与外部控制器信号连接;当第一垫片12和第二垫片13接触时,外部控制器得到电信号,此时驱动电机4停止转动;夹臂7保持固定;弹性部802上设置有用于增大摩擦力的凸起部,弹性部802保持收缩状态,从而对被夹持物品进行夹持;当夹持平板状的物品时,通过与气泵抽气使的吸盘11与被夹持物品吸附从而方便对被夹持物品进行转运,使用更加方便。本技术能够夹持不同类型和不同尺寸的物品,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弹性部802的内部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垫片12和第二垫片13;第一垫片12和第二垫片13均为电极片,第一垫片12与第二垫片13与外部控制器信号连接。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垫片13上设置有插槽15,第一垫片12的对应位置处设置有与插槽15配合的插销。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械手抓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座(10)、安装板(9)和安装座(3);/n安装座(3)的顶部设置有连接部(2),连接部(2)与外部动作机构可拆卸连接;安装板(9)设置在安装座(3)的底部,安装板(9)的中部设置有开口;安装板(9)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转动件(6),安装板(9)上设置有驱动电机(4),转动件(6)的内部设置有齿轮槽(18);驱动电机(4)的输出端设置有传动齿轮(17),传动齿轮(17)与齿轮槽(18)啮合传动连接;转动件(6)上固定设置有夹臂(7),夹臂(7)的底部设置有限位件(8);限位件(8)包括中空部(801)和弹性部(802);弹性部(802)位于中空部(801)的一侧,中空部(801)与弹性部(802)的内部导通连接,中空部(801)远离弹性部(802)的一侧设置有出气孔(14);连接座(10)设置在安装板(9)的底部,连接座(10)上设置有多个吸盘(11);连接座(10)上设置有导气管(1),导气管(1)从安装板(9)中部的开口处穿过并从安装座(3)的两侧向外延伸;导气管(1)的一端与气泵连接;导气管(1)的另一端与任意一个吸盘(11)均为导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械手抓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座(10)、安装板(9)和安装座(3);
安装座(3)的顶部设置有连接部(2),连接部(2)与外部动作机构可拆卸连接;安装板(9)设置在安装座(3)的底部,安装板(9)的中部设置有开口;安装板(9)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转动件(6),安装板(9)上设置有驱动电机(4),转动件(6)的内部设置有齿轮槽(18);驱动电机(4)的输出端设置有传动齿轮(17),传动齿轮(17)与齿轮槽(18)啮合传动连接;转动件(6)上固定设置有夹臂(7),夹臂(7)的底部设置有限位件(8);限位件(8)包括中空部(801)和弹性部(802);弹性部(802)位于中空部(801)的一侧,中空部(801)与弹性部(802)的内部导通连接,中空部(801)远离弹性部(802)的一侧设置有出气孔(14);连接座(10)设置在安装板(9)的底部,连接座(10)上设置有多个吸盘(11);连接座(10)上设置有导气管(1),导气管(1)从安装板(9)中部的开口处穿过并从安装座(3)的两侧向外延伸;导气管(1)的一端与气泵连接;导气管(1)的另一端与任意一个吸盘(11)均为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银宾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灵景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