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芯极耳自动定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08519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4: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芯极耳自动定位装置,涉及锂电池生产领域。该电芯极耳自动定位装置,包括上封头、下封头、右夹气缸、左夹气缸、调节阀、归正固定板、前进后退螺旋杆、微调块、上下滑动板、前进后退导轨固定板、线型导轨、上下气缸、左固定夹、右固定夹、左打开弹簧、弹簧支块、右打开弹簧、直线导轨、右夹子、左夹子、底座、铝塑模和裸电芯,所述上封头后端与下封头活动连接。该电芯极耳自动定位装置,通过惰性气体从气缸经压力差流入右夹气缸和左夹气缸,从上述气缸流入中心位置,推动左固定夹和右固定夹位置调整,右夹子和左夹子对准极耳位置夹紧,达到了提高电芯折耳定位的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芯极耳自动定位装置
本技术涉及锂电池生产
,具体为一种电芯极耳自动定位装置。
技术介绍
在软包锂电池的生产过程中,由于电芯的正、负极耳位置存在一定的偏差,会影响后续极耳的冲孔、折弯等工序,导致软包电池的合格率降低。现有技术中采用电芯载具进行锂离子电池因具有循环性能好、工作温度范围宽、电压平台高、环境友好等优点,在为数不多的新能源中脱颖而出,成为备受瞩目的动力电源之一。锂离子电池中,特别是全极耳电芯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用超声焊接将两个极组及电池盖进行定位焊接,但是在实际生产中,超声焊接过程中容易出现正极焊破、上下极组错位、正极隔膜刺穿短路等情况,造成大量不良,影响产品的质量。特别涉及一种电芯极耳定位机构,提高电芯折耳位置的精度,极大限度地提升锂电池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在电池的生产制造过程中,需要对聚合物锂电池的正负极耳的位置进行调整,从而为极耳预整形和入绝缘片等工序作好准备,在制成电芯工序过程的相关技术中,需要保证正负极耳与电芯主体的边距应该在规定的偏差范围内,否则字后续的封装工序中,极耳会出现会出现被压伤和封装不良的现象。现有的对极耳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芯极耳自动定位装置,包括上封头(1)、下封头(2)、右夹气缸(3)、左夹气缸(4)、调节阀(5)、归正固定板(6)、前进后退螺旋杆(7)、微调块(8)、上下滑动板(9)、前进后退导轨固定板(10)、线型导轨(11)、上下气缸(12)、左固定夹(13)、右固定夹(14)、左打开弹簧(15)、弹簧支块(16)、右打开弹簧(17)、直线导轨(18)、右夹子(19)、左夹子(20)、底座(21)、铝塑模(22)和裸电芯(23),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封头(1)后端与下封头(2)活动连接,所述右夹气缸(3)底部与下封头(2)内壁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左夹气缸(4)底部与下封头(2)内壁的前端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929 CN 20192163335821.一种电芯极耳自动定位装置,包括上封头(1)、下封头(2)、右夹气缸(3)、左夹气缸(4)、调节阀(5)、归正固定板(6)、前进后退螺旋杆(7)、微调块(8)、上下滑动板(9)、前进后退导轨固定板(10)、线型导轨(11)、上下气缸(12)、左固定夹(13)、右固定夹(14)、左打开弹簧(15)、弹簧支块(16)、右打开弹簧(17)、直线导轨(18)、右夹子(19)、左夹子(20)、底座(21)、铝塑模(22)和裸电芯(23),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封头(1)后端与下封头(2)活动连接,所述右夹气缸(3)底部与下封头(2)内壁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左夹气缸(4)底部与下封头(2)内壁的前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调节阀(5)后端均与右夹气缸(3)和左夹气缸(4)的前端连通,所述归正固定板(6)后端与下封头(2)前端固定连接,所述前进后退螺旋杆(7)贯穿归正固定板(6)与下封头(2)前端活动连接,所述微调块(8)内壁与前进后退螺旋杆(7)前端连通,所述微调块(8)底部与前进后退导轨固定板(10)前端固定连接,所述上下滑动板(9)顶部与前进后退导轨固定板(10)底部后端固定连接,所述线型导轨(11)设置与前进后退导轨固定板(10)顶部,所述上下气缸(12)后端与上下滑动板(9)固定连接,所述上下气缸(12)后端与底座(21)前端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良彬戈志敏柏超群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赣锋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