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发动机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0433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3: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发动机盖,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包括发动机盖外板,所述发动机盖外板内侧底部设置有加固降温层,且加固降温层底部设置有与发动机盖外板配合的消音层,所述加固降温层内部设置有散热水路。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加固降温层内部的散热水路对发动机盖的热量进行传递,通过内部的水路时发动机顶部高热区的热量与进风口及外围区域的低温区进行热交换,从而使整体热量均分,避免局部高热,当清洗挡风玻璃时,散热水路内部的水流流动,可以更好的提供散热能力;且通过消音层对发动机噪音进行直接吸收降噪,降噪后的微量噪音再传递至加固降温层进行二次降噪,最后再传递至发动机盖外板,从而极大地减少了沿发动机盖外板传递至驾驶室内的噪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发动机盖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
,具体为一种汽车发动机盖。
技术介绍
发动机盖又称发动机罩,是最醒目的车身构件,是买车者经常要察看的部件之一,对发动机盖的主要要求是隔热隔音、自身质量轻、刚性强,且需要具有一定的吸能能力,以在意外碰撞中保护行人。但现有发动机盖多采用内部夹层的形式对噪音进行削弱,虽然噪音向外传递时得到了较好的削弱,但是噪音先经过一层发动机盖再经过夹层消音,从而导致噪音沿侧发动机盖向传递至车内,从而导致内部消音不好,且现有发动机盖由于没有有效的热传递方式,在烈日下不仅起不到散热效果,反而时发动机舱内部温度更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发动机盖消音效果不好、散热效果差的问题,提供一种汽车发动机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发动机盖,包括发动机盖外板,所述发动机盖外板内侧底部设置有加固降温层,且加固降温层底部设置有与发动机盖外板配合的消音层,所述加固降温层内部设置有散热水路,且加固降温层内部中间设置有贯穿加固降温层、消音层及发动机盖外板的进风口。优选地,所述发动机盖外板顶部一端设置有两组前挡风玻璃清洗喷头,且前挡风玻璃清洗喷头内部设置有与前挡风玻璃配合的射水管。优选地,所述散热水路靠近前挡风玻璃清洗喷头一端设置有两组置于配合的清洗喷头连接管。优选地,所述散热水路远离前挡风玻璃清洗喷头一端设置有与清洁水管连接的水箱管道接口。优选地,所述发动机盖外板顶部靠近两侧处设置有外侧扰流线条。优选地,所述发动机盖外板顶部中间设置有进风排噪口,且进风排噪口内部设置有连通外侧及进风口的风道。优选地,所述发动机盖外板顶部两侧靠近进风排噪口处设置有内侧扰流线条。优选地,所述消音层内部呈敞口蜂窝状结构,且消音层敞口蜂窝状结构的敞口朝向发动机方向。优选地,所述加固降温层、消音层及发动机盖外板之间逐层采用螺栓进行连接。优选地,所述消音层底部远离前挡风玻璃清洗喷头处设置有扣槽,且扣槽内部设置有与发动机盖外板内侧底部连接的扣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加固降温层内部的散热水路对发动机盖的热量进行传递,通过内部的水路时发动机顶部高热区的热量与进风口及外围区域的低温区进行热交换,从而使整体热量均分,避免局部高热,当清洗挡风玻璃时,散热水路内部的水流流动,可以更好的提供散热能力;且通过消音层对发动机噪音进行直接吸收降噪,降噪后的微量噪音再传递至加固降温层进行二次降噪,最后再传递至发动机盖外板,从而极大地减少了沿发动机盖外板传递至驾驶室内的噪音,并且出现意外碰撞时,通过利用消音层敞口蜂窝结构缓冲吸能效果对行人提供更好的缓冲保护,且相对廉价的消音层吸能损坏后维护费用较低,可以减少维修费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俯剖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侧视中轴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侧剖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正视图。图中:1、发动机盖外板;2、外侧扰流线条;3、前挡风玻璃清洗喷头;4、内侧扰流线条;5、进风排噪口;6、风道;7、加固降温层;8、消音层;9、水箱管道接口;10、散热水路;11、清洗喷头连接管;12、进风口;13、射水管;14、扣槽;15、扣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对其实施例进行说明。请参阅图1-6,一种汽车发动机盖,包括发动机盖外板1,发动机盖外板1内侧底部设置有加固降温层7,且加固降温层7底部设置有与发动机盖外板1配合的消音层8,加固降温层7内部设置有散热水路10,且加固降温层7内部中间设置有贯穿加固降温层7、消音层8及发动机盖外板1的进风口12。本专利技术通过加固降温层7内部的散热水路10对发动机盖的热量进行传递,通过内部的水路时发动机顶部高热区的热量与进风口12及外围区域的低温区进行热交换,从而使整体热量均分,避免局部高热,当清洗挡风玻璃时,散热水路10内部的水流流动,可以更好的提供散热能力;且通过消音层8对发动机噪音进行直接吸收降噪,降噪后的微量噪音再传递至加固降温层7进行二次降噪,最后再传递至发动机盖外板1,从而极大地减少了沿发动机盖外板1传递至驾驶室内的噪音,并且出现意外碰撞时,通过利用消音层8敞口蜂窝结构缓冲吸能效果对行人提供更好的缓冲保护,且相对廉价的消音层8吸能损坏后维护费用较低,可以减少维修费用。请着重参阅图2和图5,发动机盖外板1顶部一端设置有两组前挡风玻璃清洗喷头3,且前挡风玻璃清洗喷头3内部设置有与前挡风玻璃配合的射水管13,本专利技术通过射水管13将散热水路10中的水射向玻璃,并与雨刮器配合,对前挡风玻璃进行清洁。请着重参阅图1和图4,散热水路10靠近前挡风玻璃清洗喷头3一端设置有两组置于配合的清洗喷头连接管11,本专利技术通过清洗喷头连接管11将散热水路10中的水流导向至前挡风玻璃清洗喷头3内,从而对射水管13进行供水。请着重参阅图1,散热水路10远离前挡风玻璃清洗喷头3一端设置有与清洁水管连接的水箱管道接口9,本专利技术通过水箱管道接口9将散热水路10与清洁水水箱的管道连接,使玻璃水可以进入散热水路10。请着重参阅图3和图6,发动机盖外板1顶部靠近两侧处设置有外侧扰流线条2,本专利技术通过外侧扰流线条2使发动机盖外板1更加美观,并更好的与气流进行契合,减少风阻、降低风噪。请着重参阅图3和图5,发动机盖外板1顶部中间设置有进风排噪口5,且进风排噪口5内部设置有连通外侧及进风口12的风道6,本专利技术通过风道6将额外的气流引入发动机室,并且通过风道6将气流直吹发动机,从而获得更好的散热效果。请着重参阅图3,发动机盖外板1顶部两侧靠近进风排噪口5处设置有内侧扰流线条4,本专利技术通过内侧扰流线条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发动机盖,包括发动机盖外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盖外板(1)内侧底部设置有加固降温层(7),且加固降温层(7)底部设置有与发动机盖外板(1)配合的消音层(8),所述加固降温层(7)内部设置有散热水路(10),且加固降温层(7)内部中间设置有贯穿加固降温层(7)、消音层(8)及发动机盖外板(1)的进风口(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发动机盖,包括发动机盖外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盖外板(1)内侧底部设置有加固降温层(7),且加固降温层(7)底部设置有与发动机盖外板(1)配合的消音层(8),所述加固降温层(7)内部设置有散热水路(10),且加固降温层(7)内部中间设置有贯穿加固降温层(7)、消音层(8)及发动机盖外板(1)的进风口(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盖外板(1)顶部一端设置有两组前挡风玻璃清洗喷头(3),且前挡风玻璃清洗喷头(3)内部设置有与前挡风玻璃配合的射水管(13)。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水路(10)靠近前挡风玻璃清洗喷头(3)一端设置有两组置于配合的清洗喷头连接管(11)。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水路(10)远离前挡风玻璃清洗喷头(3)一端设置有与清洁水管连接的水箱管道接口(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盖,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建磊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玖和汽车车身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