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业机器人用腰部旋转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0240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3: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工业机器人用腰部旋转结构,涉及工业机器人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的工业机器人用腰部旋转结构直接通过电机驱动,导致对电机的要求较高,使得成本较高,且由于电机扭矩过大,使得电机也容易损坏的问题。所述下连接体的下端设置有固定底盘,所述固定底盘的上端设置有固定套筒,所述固定套筒的顶部设置有安装壳体,所述安装壳体的顶部设置有第二连接套,所述第二连接套的上方安装有转动盘,所述转动盘底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下端的外部安装有大锥齿轮,所述安装壳体的内部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内部的一侧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输出端的外部安装有小锥齿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业机器人用腰部旋转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工业机器人
,尤其是一种工业机器人用腰部旋转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逐渐普及。工业机器人就是人工智能产品中的一种。在制造业大军转型升级过程中,工业机器人也已成为重要的角色。工业机器人在程序控制下可以代替人力劳动,能够灵活地进行各种复杂的生产任务。使得工业机器人被广泛应用于电子、物流、化工等各个工业领域之中。工业机器人是仿造人体进行制造的,所以腰部结构是工业机器人必不可少的部分,存在于底座和下臂之间。通过腰部结构可实现工业机器人的转腰和弯腰功能,使得工业机器人的运作非常灵活。现有的工业机器人用腰部旋转结构是直接通过电机的输出端的驱动实现旋转,完成转腰和弯腰功能。但是,现有的工业机器人用腰部旋转结构直接通过电机驱动,导致对电机的要求较高,使得成本较高,且由于电机扭矩过大,使得电机也容易损坏,因此不满足现有的需求,对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工业机器人用腰部旋转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业机器人用腰部旋转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工业机器人用腰部旋转结构直接通过电机驱动,导致对电机的要求较高,使得成本较高,且由于电机扭矩过大,使得电机也容易损坏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工业机器人用腰部旋转结构,包括下连接体,所述下连接体的上方安装有上连接体,所述下连接体的下端设置有固定底盘,所述固定底盘的上端设置有固定套筒,所述固定套筒的顶部设置有安装壳体,所述安装壳体的顶部设置有第二连接套,所述第二连接套的上方安装有转动盘,所述转动盘底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传动轴,且传动轴的下端延伸至安装壳体,并与安装壳体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传动轴下端的外部安装有大锥齿轮,所述安装壳体的内部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内部的一侧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输出端的外部安装有小锥齿轮,且小锥齿轮与大锥齿轮啮合连接。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上连接体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支撑板关于转动盘垂直中心线相对称,两个所述支撑板之间的上端安装有连接轴,且连接轴与支撑板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连接轴的外部安装有第一齿轮,且第一齿轮安装有两个,所述连接轴的下方安装有安装轴,所述安装轴的外部安装有第二齿轮,且第二齿轮安装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齿轮分别位于两个第一齿轮的下方,并与第一齿轮啮合连接,所述安装轴的下方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输出端的外部安装有第三齿轮,且第三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连接,能够传递扭矩,实现第一电机带动连接轴一起平稳旋转。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板顶端的外部设置有承接板,所述承接板的内部设置有通孔,且通孔设置有六个,六个所述通孔的内部均安装有滑套,且滑套与承接板固定连接,六个所述滑套的内侧均安装有减震支柱,所述减震支柱包括支撑杆、限位块和高压弹簧,所述支撑杆的上端穿过滑套,并与滑套间隙配合,能够使安装板随高压弹簧的运动进行移动,起到良好的减震效果。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块设置于支撑杆的上端,并与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高压弹簧设置于支撑杆的外部,并位于承接板的下方,所述高压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承接板和安装壳体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的下端与安装壳体固定连接,能够在减震的同时为安装板提供稳定的支撑,整体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板的底部安装有减震垫,所述减震垫与安装板胶接连接,能够与减震支柱共同作用,起到良好的减震效果。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两个所述支撑板均包括支板、固定板、加强肋和第二固定孔,所述固定板设置于支板下端的一侧,并与支板为一体结构,所述加强肋设置于支板和固定板之间的夹角处,并与支板和固定板焊接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孔设置于固定板的内部,且固定板设置有四个,能够为机械臂提供稳定支撑,保证机械臂安装的牢固性。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转动盘包括承接板、第一连接套和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连接套设置于承接板的底部,并与承接板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一连接套延伸至第二连接套的内侧,并与第二连接套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孔设置于承接板两端的内部,且第一固定孔设置有八个,且第一固定孔与第二固定孔通过螺栓连接,能够使转动盘稳定的安装在第二连接套上方,能够使两个支撑板与转动盘牢固地连接在一起,且固定方式简单,安装技术含量低,可减少安装成本。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壳体内壁的内部设置有散热孔,且散热孔设置有若干个,能够起到良好的散热效果,便于第二电机工作时产生的热量的排出。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底盘的内部设置有安装孔,且安装孔设置有八个,能够使该结构整体与底座牢固、稳定的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通过小锥齿轮和大锥齿轮的啮合实现第二电机输出端带动传动轴转动,与传动轴固定的转动盘随之转动,进而实现腰部结构的旋转;通过第三齿轮与一个第二齿轮的啮合实现传动,两个第二齿轮又分别与两个第一齿轮啮合实现传动,进而实现第一电机驱动连接轴旋转,以实现与连接轴固定的下臂的旋转。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均通过各个齿轮的啮合来增大扭矩,实现传动,一方面降低了对电机的要求,延长了电机的使用寿命,从而降低制造成本和维修成本,另一方面,可使用体积较小的电机,能更合理地运用空间,使得腰部结构更加紧凑,从而减少占用面积,减轻自身重量。2、本专利技术通过六个减震支柱实现安装板和安装壳体的连接,减震支柱上的高压弹簧具有良好的弹性以及恢复变形的能力,受震动时,会立即产生一定的反作用力去抵御,进而起到良好减震效果,能保证第二电机运行的稳定性以及与底座连接的牢固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下连接体的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支撑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转动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安装板的仰视图。图中:下连接体1、上连接体2、转动盘3、承接盘31、第一连接套32、第一固定孔33、支撑板4、支板41、固定板42、加强肋43、第二固定孔44、连接轴5、第一齿轮6、安装轴7、第二齿轮8、第一电机9、第三齿轮10、固定底盘11、固定套筒12、安装壳体13、散热孔131、第二连接套14、传动轴15、大锥齿轮16、安装板17、承接板171、通孔1711、滑套1712、减震垫18、减震支柱19、支撑杆191、限位块192、高压弹簧193、第二电机20、小锥齿轮21。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专利技术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专利技术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专利技术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请参阅图1-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工业机器人用腰部旋转结构,包括下连接体1,下连接体1的上方安装有上连接体2,下连接体1的下端设置有固定底盘11,固定底盘11的上端设置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工业机器人用腰部旋转结构,包括下连接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连接体(1)的上方安装有上连接体(2),所述下连接体(1)的下端设置有固定底盘(11),所述固定底盘(11)的上端设置有固定套筒(12),所述固定套筒(12)的顶部设置有安装壳体(13),所述安装壳体(13)的顶部设置有第二连接套(14),所述第二连接套(14)的上方安装有转动盘(3),所述转动盘(3)底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传动轴(15),且传动轴(15)的下端延伸至安装壳体(13),并与安装壳体(13)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传动轴(15)下端的外部安装有大锥齿轮(16),所述安装壳体(13)的内部安装有安装板(17),所述安装板(17)内部的一侧安装有第二电机(20),所述第二电机(20)输出端的外部安装有小锥齿轮(21),且小锥齿轮(21)与大锥齿轮(16)啮合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业机器人用腰部旋转结构,包括下连接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连接体(1)的上方安装有上连接体(2),所述下连接体(1)的下端设置有固定底盘(11),所述固定底盘(11)的上端设置有固定套筒(12),所述固定套筒(12)的顶部设置有安装壳体(13),所述安装壳体(13)的顶部设置有第二连接套(14),所述第二连接套(14)的上方安装有转动盘(3),所述转动盘(3)底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传动轴(15),且传动轴(15)的下端延伸至安装壳体(13),并与安装壳体(13)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传动轴(15)下端的外部安装有大锥齿轮(16),所述安装壳体(13)的内部安装有安装板(17),所述安装板(17)内部的一侧安装有第二电机(20),所述第二电机(20)输出端的外部安装有小锥齿轮(21),且小锥齿轮(21)与大锥齿轮(16)啮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机器人用腰部旋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体(2)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板(4),所述支撑板(4)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支撑板(4)关于转动盘(3)垂直中心线相对称,两个所述支撑板(4)之间的上端安装有连接轴(5),且连接轴(5)与支撑板(4)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连接轴(5)的外部安装有第一齿轮(6),且第一齿轮(6)安装有两个,所述连接轴(5)的下方安装有安装轴(7),所述安装轴(7)的外部安装有第二齿轮(8),且第二齿轮(8)安装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齿轮(8)分别位于两个第一齿轮(6)的下方,并与第一齿轮(6)啮合连接,所述安装轴(7)的下方安装有第一电机(9),所述第一电机(9)输出端的外部安装有第三齿轮(10),且第三齿轮(10)与第二齿轮(8)啮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机器人用腰部旋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7)顶端的外部设置有承接板(171),所述承接板(171)的内部设置有通孔(1711),且通孔(1711)设置有六个,六个所述通孔(1711)的内部均安装有滑套(1712),且滑套(1712)与承接板(171)固定连接,六个所述滑套(1712)的内侧均安装有减震支柱(19),所述减震支柱(19)包括支撑杆(191)、限位块(19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军张尧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市晨枭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