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挺锋专利>正文

工作辊及支承梁变形量测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0070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3: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对金属材料用工作辊或模具进行加工的锻压设备——涉及辊式矫正机、辊式卷板机、折弯机等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工作辊及支承梁变形量测量装置。工作辊及支承梁变形量测量装置,其特征是:工作辊带支承梁,在工作辊和支承梁之间有带扰度补偿装置的支承辊或斜面、螺旋、油缸等扰度补偿装置,工作辊及支承梁变形量测量装置设在支承梁内,或支承梁外,工作辊及支承梁变形量测量装置由具有一定刚度的测量架和1‑50个位移传感器组成,测量架与工作辊中心轴平行布置,测量架的安装使其不受工作辊及支承梁变形的影响,如一端与支承梁为铰支,另一端为圆销配长圆孔支承,位移传感器安装在测量架上,测量工作辊或支承梁的变形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工作辊及支承梁变形量测量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对金属材料用工作辊或模具进行加工的锻压设备——涉及辊式矫正机、辊式卷板机、折弯机等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工作辊及支承梁变形量测量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辊式矫正机、辊式卷板机等包括工作辊,带支承辊、支承梁或不带支承辊、支承梁,机架,压下装置、主传动装置、液压电控装置。其压下量都是由设在工作辊两端的位移传感器测量提供的,位移传感器测量值与机架的变形有关,而对工件加工起作用的实际的压下量还与工件的宽度和工作辊的变形有关,一般凭经验或理论计算进行操作。如果工作辊带支承辊,其支承辊的扰度补偿装置的调整都是凭经验或理论计算进行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测量提供更接近实际的工作辊压下量和支承辊的扰度补偿装置的调整数据,使设备操作更精准,提高产品质量。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工作辊及支承梁变形量测量装置,其特征是:工作辊带支承梁,在工作辊和支承梁之间有带扰度补偿装置的支承辊或斜面、螺旋、油缸等扰度补偿装置,工作辊及支承梁变形量测量装置设在支承梁内,或支承梁外,工作辊及支承梁变形量测量装置由具有一定刚度的测量架和1-50个位移传感器组成,测量架与工作辊中心轴平行布置,测量架的安装使其不受工作辊及支承梁变形的影响,如一端与支承梁为铰支,另一端为圆销配长圆孔支承,位移传感器安装在测量架上,测量工作辊或支承梁的变形量。所述的工作辊及支承梁变形量测量装置,其特征是:当测量架安装在支承梁内时,位移传感器安装在测量架与支承梁的上下面板表面之间,测量支承梁面板在负载前后的变形量;也可在测量架上固连加长测量杆,穿过支承梁上的通孔,接近工作辊上下母线,位移传感器安装在加长测量杆与工作辊上下母线之间,测量工作辊上下母线在负载前后的变形量;当测量架安装在支承梁之外时,位移传感器同样安装在测量架或加长测量杆与被测点之间;如果工作辊上下母线被工件挡住,也可直接测量工件表面相应点线的变形量;当被测量点没有与位移传感器对应的安装部位或接收反射位移传感器信号用的凸台时,可在被测量点设置相应的安装部位或接收反射用凸台。所述的工作辊及支承梁变形量测量装置,其特征是:运用工作辊及支承梁变形的对称性,减少位移传感器的数量;位移传感器尽量对准扰度补偿装置的调整部件的中心线;位移传感器可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所述的工作辊及支承梁变形量测量装置,其特征是:当设备上下工作辊及支承梁只有一处有扰度补偿装置时,扰度补偿量可适当叠加;当设备为折弯机时,所述的工作辊为上下模具。工作辊及支承梁变形量测量装置,其特征是:工作辊及支承梁变形量测量装置与设备原有的工作辊升降位移传感器形成一个闭环,测量或间接测量上下工作辊在不同宽度工件的端点的实际开口量,工作辊及支承梁变形量测量装置可用上述装置,也可用摄像测量装置。本专利技术适用于辊式矫正机,辊式卷板机,也可适用于折弯机等设备。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直接测量对工件加工起作用的实际的压下量或开口量,直接测量支承辊、支承梁所需的调整量,扰度补偿量,提高控制精度,提高加工精度和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示意图中,1为上工作辊及支承梁变形量测量装置,2为测量架,3为测量架铰支,4为测量架长圆孔支承,5为位移传感器,6为工件钢板,7为支承辊座的中点测量点,8为板宽端点测量点,9为上工作辊,10为下工作辊,11为加长测量杆,12为下工作辊及支承梁变形量测量装置,13为工作辊右侧压下量测量装置,14为工作辊左侧压下量测量装置。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为一台辊式矫正机,为工作辊及支承梁变形量测量装置的实施例之1,上工作辊9带支承梁即上活动梁,在上工作辊9和支承梁之间有带扰度补偿装置的支承辊,上工作辊及支承梁变形量测量装置1安装在上活动梁内,测量架2可在焊接时预置于上活动梁内,也可从通气孔或减重孔放于上活动梁内并在梁内安装,测量架2通过测量架铰支3和测量架长圆孔支承4简支于梁内,测量架2与上工作辊9中心轴平行布置,不受上活动梁变形的影响,位移传感器5设在测量架2和上活动梁的下面板的上表面之间,测量上活动梁在负载前后的的变形量,位移传感器5为小量程,可为接触式或非接触式,接触式位移传感器可具有弹性自动复位功能。运用工作辊及支承梁变形的对称性,可减少位移传感器5的数量;位移传感器5尽量对准扰度补偿装置的调整部件的中心线,在工件宽度范围内的工作辊及支承梁变形量是支承辊的调整依据。实施例2:如图2所示,为一台辊式矫正机,为工作辊及支承梁变形量测量装置的实施例之2,当测量架2安装在支承梁内时,测量架2上固连加长测量杆11,穿过支承梁上的通孔,接近上工作辊9的上母线,位移传感器5安装在加长测量杆11与上工作辊9的上母线之间,测量上工作辊9上母线在负载前后的变形量;当测量架2安装在支承梁之外时,位移传感器5同样安装在测量架2或加长测量杆11与被测点之间,加长测量杆11根据需要可具有各种形状;如果工作辊上下母线被工件挡住,也可直接测量工件表面相应点线的变形量;当被测量点没有与位移传感器对应的安装部位或接收反射位移传感器信号用的凸台时,可在被测量点设置相应的安装部位或接收反射用凸台。实施例3:如图3所示,为一台辊式矫正机,为工作辊及支承梁变形量测量装置的实施例之3,工作辊及支承梁变形量测量装置1和12与设备原有的工作辊升降位移传感器13和14形成一个闭环,被加工的工件钢板6在上工作辊9和下工作辊10之间,工件钢板6具有不同的宽度,板宽端点测量点8处的开口量是对工件钢板6加工起作用的实际的开口量,实际的开口量等于升降位移传感器测得的开口量与板宽端点测量点8处相对于升降位移传感器延长线处的变形量之和,此实施例中测量架2的测量架铰支3和测量架长圆孔支承4正处于升降位移传感器延长线内,当板宽端点测量点8处没有位移传感器5时,可通过模拟变形曲线求得。工作辊及支承梁变形量测量装置一方面为扰度补偿装置的调整提供数据,同时为测量工件钢板6的实际的开口量提供数据。测量或间接测量上下工作辊在不同宽度工件的端点的实际开口量和扰度补偿装置的调整量,工作辊及支承梁变形量测量装置可用上述装置,也可用摄像测量装置。当设备上下工作辊及支承梁只有一处有扰度补偿装置时,扰度补偿量可适当叠加;当设备为辊式卷板机时,与辊式矫正机相同;当设备为折弯机时,所述的工作辊为上下模具;工况相同的设备也可适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工作辊及支承梁变形量测量装置,其特征是:工作辊带支承梁,在工作辊和支承梁之间有带扰度补偿装置的支承辊或斜面、螺旋、油缸等扰度补偿装置, 工作辊及支承梁变形量测量装置设在支承梁内,或支承梁外,工作辊及支承梁变形量测量装置由具有一定刚度的测量架和1-50个位移传感器组成,测量架与工作辊中心轴平行布置,测量架的安装使其不受工作辊及支承梁变形的影响,如一端与支承梁为铰支,另一端为圆销配长圆孔支承,位移传感器安装在测量架上,测量工作辊或支承梁的变形量。/n

【技术特征摘要】
1.工作辊及支承梁变形量测量装置,其特征是:工作辊带支承梁,在工作辊和支承梁之间有带扰度补偿装置的支承辊或斜面、螺旋、油缸等扰度补偿装置,工作辊及支承梁变形量测量装置设在支承梁内,或支承梁外,工作辊及支承梁变形量测量装置由具有一定刚度的测量架和1-50个位移传感器组成,测量架与工作辊中心轴平行布置,测量架的安装使其不受工作辊及支承梁变形的影响,如一端与支承梁为铰支,另一端为圆销配长圆孔支承,位移传感器安装在测量架上,测量工作辊或支承梁的变形量。


2.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辊及支承梁变形量测量装置,其特征是:当测量架安装在支承梁内时,位移传感器安装在测量架与支承梁的上下面板表面之间,测量支承梁面板在负载前后的变形量;也可在测量架上固连加长测量杆,穿过支承梁上的通孔,接近工作辊上下母线,位移传感器安装在加长测量杆与工作辊上下母线之间,测量工作辊上下母线在负载前后的变形量;当测量架安装在支承梁之外时,位移传感器同样安装在测量架或加长测量杆与被测点之间,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本源喻志勇张挺锋
申请(专利权)人:张挺锋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