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实现气体和固体物料逆向接触的布气设备及其布气漏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9961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3: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设备制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实现气体和固体物料逆向接触的布气设备及布气漏斗。布气漏斗包括漏斗本体,在漏斗本体的侧壁上形成有多个第一进气组件,其包括第一进气孔和设置于漏斗本体所形成的物料流通空间内的第一挡板,在漏斗本体的轴线方向上,第一进气孔上方覆盖有第一挡板,第一挡板的顶端和侧端分别与开有第一进气孔的侧壁连接,第一挡板的底端与开有第一进气孔的侧壁有间隔。布气设备包括外壳和上述布气漏斗。通过上述方案使得由漏斗的大口端进入的固体物料与由进气孔进入的气体能够均匀充分的接触。在竖直方向上仅需布置一个漏斗,相对叠置的两个漏斗,不仅减少了部署工作量和部署难度,还降低了对材质的需求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实现气体和固体物料逆向接触的布气设备及其布气漏斗
本专利技术属于设备制造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实现气体和固体物料逆向接触的布气设备及其布气漏斗。
技术介绍
在工业生产领域中,经常需要使用固体形式的物料与气体进行接触,从而使得气体与物料之间产生各种反应,并且为了使得物料与气体充分进行接触,可以使用颗粒状的物料与气体进行接触和反应。例如,最为常见的,可以通过活性炭对各种工业废气等待处理气体进行吸附和处理,从而实现对待处理气体的净化,满足环保要求。通常现有技术中,在将待处理气体与物料进行接触和反应时,一般将物料均匀分布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然后在该区域范围内直接通入待处理气体,例如,可以在设备中建立反应室,在反应室中平铺式的装有物料,然后将待处理气体通入该反应室,使气体与物料进行接触,并进行反应。由于在物料中直接通入待处理气体,使得待处理气体在物料中的分布不够均匀,不能与全部的物料充分的均匀接触,降低了物料的利用率,提高了成本。例如,平铺的物料的表层可以与待处理气体充分接触,但内层的物料可能只会接触较少的待处理气体,降低了里层物料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布气漏斗,其包括:漏斗本体,在所述漏斗本体的侧壁上形成有多个第一进气组件,所述第一进气组件包括:第一进气孔和设置于所述漏斗本体所形成的物料流通空间内的第一挡板,在所述漏斗本体的轴线方向上,所述第一进气孔上方覆盖有所述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的顶端与开有所述第一进气孔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一挡板的底端与开有所述第一进气孔的侧壁有间隔,所述第一挡板的侧端与开有所述第一进气孔的侧壁连接。在如上所述的布气设备中,优选地,所述第一挡板的顶端与所述第一进气孔的上边缘连接,所述第一挡板的侧端与所述第一进气孔的侧边缘连接。在如上所述的布气设备中,优选地,所述第一进气组件经冲压形成。在如上所述的布气设备中,优选地,在所述漏斗本体的侧壁上还形成有多个第二进气组件,每个所述第二进气组件对应有一个所述第一进气组件;所述第二进气组件包括:第二进气孔和设置于所述物料流通空间外的第二挡板,在垂直于所述漏斗本体的轴线方向的水平面上,所述第二进气孔的投影面积小于所述第二挡板的投影面积,所述第二挡板的底端与开有所述第二进气孔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二挡板的顶端与开有所述第一进气孔的侧壁有间隔,所述第二挡板的侧端与开有所述第二进气孔的侧壁连接;其中,所述第二进气孔位于所述第一进气孔的下方,且所述第二进气孔和所述第一进气孔相互连通形成一个通孔。在如上所述的布气设备中,优选地,所述第二进气组件经冲压形成。在如上所述的布气设备中,优选地,所述第一进气孔的轴向方向与开有所述第一进气孔的侧壁垂直。在如上所述的布气设备中,优选地,所述漏斗本体的横截面呈方形,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开有第一进气孔的侧壁形成的夹角范围为1°~10°。在如上所述的布气设备中,优选地,沿所述漏斗本体的周向布置有多个所述第一进气组件;沿所述漏斗本体的母线方向布置有多个所述第一进气组件。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实现气体和固体物料逆向接触的布气设备,其包括:壳体,形成有容纳空间;壳体,形成有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分为上部空间和下部空间;多个布气漏斗,所述布气漏斗为上述布气漏斗,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多个所述漏斗的上端面的边缘相互连接形成气体阻隔面,所述气体阻隔面位于所述上部空间和所述下部空间的分隔处;其中,所述下部空间形成有所述气体,所述上部空间内落入有固体物料。在如上所述的布气设备中,可选地,所述固体物料为脱硫脱硝用活性炭或脱硫脱硝用活性焦;所述气体为烟气。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漏斗本体的侧壁上设置包括第一进气孔和第一挡板的第一进气组件,使得气体可以经第一进气孔进入,继续向前碰到第一挡板,然后在第一挡板的作用下向下流动,通过间隔进入物料流通空间内,然后向上流动,与由上至下依靠重力移动而落入物料流通空间内的固体物料或堆置于物料流通空间内的固体物料,充分均匀接触。在竖直方向上,仅需布置一个漏斗即可,相对叠置的两个漏斗(即上方是小漏斗,下方是大漏斗,气体从小漏斗和大漏斗之间进入到漏斗所形成的空间内部)来说,不仅减少了部署工作量和部署难度,还降低了对材质的需求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进气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布气漏斗的主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布气漏斗的俯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二进气组件与左侧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二进气组件与左侧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符号说明如下:1漏斗本体、11左侧壁、12前侧壁、13右侧壁、14后侧壁、21第一进气孔、22第一挡板、31第二进气孔、32第二挡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而不是要求本专利技术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术语“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部件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参见图1~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布气漏斗,其包括:漏斗本体1。漏斗本体1具有大口端和小口端,并在其内形成有物料流通空间,大口端作为进料口,小口端作为出料口,固体物料由大口端进入物料流通空间内,由小口端排出。在漏斗本体1的侧壁上形成有多个第一进气组件,其包括:第一进气孔21和第一挡板22,在漏斗本体1的轴线方向上,第一挡板22覆盖住第一进气孔21,即第一挡板22在水平面的投影面积大于第一进气孔21在水平面的投影面积,水平面为垂直于漏斗本体轴向的平面,此时第一进气孔21与第一挡板22相对,由大口端指向小口端的方向上,第一挡板22遮挡住第一进气孔21,以避免由上往下运动的固体物料直接从第一进气孔21溢出。第一挡板22的顶端与开有第一进气孔21的漏斗本体1的侧壁连接,第一挡板22的侧端与开有第一进气孔21的漏斗本体1的侧壁连接,第一挡板22的底端与开有第一进气孔21的漏斗本体1的侧壁有间隔且第一挡板22相对于漏斗本体1的侧壁向物料流通空间内偏转,此时第一挡板22位于物料流通空间内,从而使得第一挡板22在第一进气孔21的上方和侧方(如图2中左侧方和右侧方)封堵住第一进气孔21,只在第一进气孔21下方留有出口,该出口用于气体的进入。通过在漏斗本体1的侧壁上设置包括第一进气孔21和第一挡板22的第一进气组件,使得气体可以经第一进气孔21进入,继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布气漏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气漏斗包括:/n漏斗本体,在所述漏斗本体的侧壁上形成有多个第一进气组件,所述第一进气组件包括:第一进气孔和设置于所述漏斗本体所形成的物料流通空间内的第一挡板,在所述漏斗本体的轴线方向上,所述第一进气孔上方覆盖有所述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的顶端与开有所述第一进气孔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一挡板的底端与开有所述第一进气孔的侧壁有间隔,所述第一挡板的侧端与开有所述第一进气孔的侧壁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722 CN 20191066022291.一种布气漏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气漏斗包括:
漏斗本体,在所述漏斗本体的侧壁上形成有多个第一进气组件,所述第一进气组件包括:第一进气孔和设置于所述漏斗本体所形成的物料流通空间内的第一挡板,在所述漏斗本体的轴线方向上,所述第一进气孔上方覆盖有所述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的顶端与开有所述第一进气孔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一挡板的底端与开有所述第一进气孔的侧壁有间隔,所述第一挡板的侧端与开有所述第一进气孔的侧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的顶端与所述第一进气孔的上边缘连接,所述第一挡板的侧端与所述第一进气孔的侧边缘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组件经冲压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布气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漏斗本体的侧壁上还形成有多个第二进气组件,每个所述第二进气组件对应有一个所述第一进气组件;
所述第二进气组件包括:第二进气孔和设置于所述物料流通空间外的第二挡板,在垂直于所述漏斗本体的轴线方向的水平面上,所述第二进气孔的投影面积小于所述第二挡板的投影面积,所述第二挡板的底端与开有所述第二进气孔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二挡板的顶端与开有所述第一进气孔的侧壁有间隔,所述第二挡板的侧端与开有所述第二进气孔的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松林刘国锋刘晓敏瞿苏寒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航泰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