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程用大截面斜柱模板施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8247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工程用大截面斜柱模板施工结构。包括底板、侧板、顶板、支撑管、加强管;所述侧板设置在所述底板的左右两端,所述顶板设置在所述侧板上;所述底板包括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所述底板的两端头为所述第一底板,所述第二底板收尾搭接、排列设置在所述第一底板之间;所述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的底面均设置有连接桩,所述连接桩上铰接有连接管卡;所述支撑管竖直设置在工作面上、顶端与所述连接管卡套接;所述加强管一端部与所述连接管卡套接,其管身通过固定件与所述支撑管连接。该一种建筑工程用大截面斜柱模板施工结构施工难度小,便于搭建,便于后期调整,便于控制模板间的缝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工程用大截面斜柱模板施工结构
本技术属于建筑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工程用大截面斜柱模板施工结构。
技术介绍
由于建筑功能和造型的需要,异型结构应用越来越广,表现在:结构形式多样化,造型新颖、别致,结构受力复杂,为了满足功能和造型的需要,建筑物结构设计也推陈出新,采取外斜柱等异型构件设计,实现建筑物特殊造型要求。由于外斜柱钢筋、模板不易定位,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容易跑浆,截面尺寸易发生变化,因此,如何使外斜柱达到设计要求,是现浇混凝土外斜柱施工时必须解决的问题。尤其是现有的建筑模板在用于大截面斜柱施工时,多采用木制材料的三合板做模板,再进行搭建,对搭建者的技术要求很高,搭建难度大,且在模板内部浇筑时,模板间的缝隙无法很好的控制,因此亟需设计一种建筑工程用大截面斜柱模板施工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专利号201420872744.8公开的一种超长劲性混凝土柱斜柱结构;槽钢支撑和倒链不方便安装,在复杂多变的施工现场的不易选择安全的支点。且该专利没有对模板的结构做出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现有技术不能满足人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工程用大截面斜柱模板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侧板(10)、顶板(12)、支撑管、加强管(8);所述侧板(10)设置在所述底板的左右两端,所述顶板(12)设置在所述侧板(10)上;所述底板包括第一底板(1)和第二底板(2),所述底板的两端头为所述第一底板(1),所述第二底板(2)收尾搭接、排列设置在所述第一底板(1)之间;所述第一底板(1)和第二底板(2)的底面均设置有连接桩(3),所述连接桩(3)上铰接有连接管卡(4);所述支撑管竖直设置在工作面上、顶端与所述连接管卡(4)套接;所述加强管(8)一端部与所述连接管卡(4)套接,其管身通过固定件(6)与所述支撑管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工程用大截面斜柱模板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侧板(10)、顶板(12)、支撑管、加强管(8);所述侧板(10)设置在所述底板的左右两端,所述顶板(12)设置在所述侧板(10)上;所述底板包括第一底板(1)和第二底板(2),所述底板的两端头为所述第一底板(1),所述第二底板(2)收尾搭接、排列设置在所述第一底板(1)之间;所述第一底板(1)和第二底板(2)的底面均设置有连接桩(3),所述连接桩(3)上铰接有连接管卡(4);所述支撑管竖直设置在工作面上、顶端与所述连接管卡(4)套接;所述加强管(8)一端部与所述连接管卡(4)套接,其管身通过固定件(6)与所述支撑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大截面斜柱模板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底板(2)的两端皆呈“阶梯”形结构,所述第一底板(1)与所述第二底板(2)连接的一端为与之匹配的“阶梯”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大截面斜柱模板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两侧皆设置有连接螺杆(9),所述侧板(10)的底端贯穿设置有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瑛郑锦嵘文灿锦王超康帅孟瑾王鹏贾晓春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