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H型钢混凝土柱的装配自承力模板装置及固定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38766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9: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大体积H型钢混凝土柱的装配自承力模板装置及固定方法,通过将钢套管体搭设在H型钢的栓钉上,钢套管体的两端穿过胶合板模板,并与胶合板模板外侧的套箍通过第二螺栓固定组成自承力结构,使得H型钢上的力通过栓钉传到钢套管体上,实现自承重力的目的;在胶合板模板的外侧还布设有横向套箍、侧横向套箍、竖向套箍和侧竖向套箍,并通过套箍共同连接成整体骨架对胶合板模板进行固定。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形式简单,设计合理且加工方便,整个装置能循环使用,周转效率高,设计受力形式合理,能够适用于类似大型混凝土结构和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浇筑与养护阶段,有效避免大体积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容易发生涨模、走模等问题。

Assembling self bearing formwork device and fixing method of large volume H-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colum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体积H型钢混凝土柱的装配自承力模板装置及固定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结构施工
,具体为大体积H型钢混凝土柱的装配自承力模板装置及固定方法。
技术介绍
大体积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容易发生涨模、走模等问题,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当大型混凝土结构的梁或柱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时,倾斜梁或柱的支模将更加繁杂,大型混凝土结构在浇筑过程中容易发生较大变形,甚至引发支模的脚手架坍塌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大体积H型钢混凝土柱的装配自承力模板装置及固定方法,其结构简单、受力合理且施工制作方便、快捷,能安全可靠地完成结构的支模固定,以避免大体积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容易发生涨模、走模等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大体积H型钢混凝土柱的装配自承力模板装置,包括自承重力的钢套管体、套箍、H型钢和胶合板模板;所述钢套管体搭设在H型钢的栓钉上,钢套管体的两端穿过胶合板模板,并与胶合板模板外侧的套箍通过第二螺栓固定组成自承力结构;其中,钢套管体由钢套管、内定位板和外定位板组成;内定位板呈对称式预先焊接在钢套管上,在钢套管的两端对称焊接外定位板,并在外定位板的外侧设置用于固定的第一螺栓;其中,栓钉焊接在H型钢上,钢套管上的内定位板固定在H型钢翼缘的两侧,外定位板固定在胶合板模板的内侧。更进一步地,所述套箍由竖向套箍、侧竖向套箍、横向套箍以及侧横向套箍组成,横向套箍通过第二螺栓固定连接竖向套箍;侧横向套箍通过第二螺栓固定连接侧竖向套箍;竖向套箍、侧竖向套箍、横向套箍以及侧横向套箍共同连接成整体套箍对胶合板模板进行固定。更进一步地,所述横向套箍和侧横向套箍为单根槽钢,竖向套箍和侧竖向套箍为两根槽钢拼接,其型号均为C14-C22槽钢。更进一步地,所述钢套管的直径为28mm-36mm,其端部的第一螺栓的直径为16mm-25mm。更进一步地,所述内定位板和外定位板的具体尺寸需要根据型钢柱的具体尺寸对应设计,其内定位板顶住型钢翼缘,外定位板顶住模板内表面。更进一步地,所述内定位板的厚度为8mm-16mm,尺寸为80mm×80mm,外定位板的厚度为8mm-16mm,尺寸为200mm×400mm。本专利技术提供另一种技术方案:大体积H型钢混凝土柱的装配自承力模板装置的固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架设钢套管体:找准钢套管体设置位置,将钢套管摆置在对应位置的H型钢的栓钉上,通过内定位板定位钢套管的竖向位置;S2:放置模板:将预先裁制好的胶合板模板对准钢套管两端的固定螺栓孔,通过外定位板和螺栓孔固定胶合板模板的竖向位置;S3:固定模板:分别架设竖向套箍、侧竖向套箍、横向套箍以及侧横向套箍,确保设计螺栓孔对位,上紧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使得整体骨架能够完全约束胶合板模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大体积H型钢混凝土柱的装配自承力模板装置及固定方法,通过将钢套管体搭设在H型钢的栓钉上,钢套管体的两端穿过胶合板模板,并与胶合板模板外侧的套箍通过第二螺栓固定组成自承力结构,使得H型钢上的力通过栓钉传到钢套管体上,实现自承重力的目的,其模板装置结构形式简单,设计合理且加工方便。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大体积H型钢混凝土柱的装配自承力模板装置及固定方法,其模板装置装置能循环使用,周转效率高。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大体积H型钢混凝土柱的装配自承力模板装置及固定方法,整个模板装置只需通过螺栓连接即可达到装配自承力模板装置的效果,施工现场不需要任何焊接。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大体积H型钢混凝土柱的装配自承力模板装置及固定方法,其设计受力形式合理,有效解决施工过程中梁柱倾斜时容易发生大变形的问题。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大体积H型钢混凝土柱的装配自承力模板装置及固定方法,能够适合类似大型混凝土结构和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浇筑与养护阶段。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支模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支模固定装置的平面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钢套管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套箍整体骨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采用本专利技术自承力支模固定方法流程图。图中:1、钢套管体;101、钢套管;102、内定位板;103、外定位板;104、第一螺栓;105、第二螺栓;3、套箍;301、横向套箍;302、侧横向套箍;401、竖向套箍;402、侧竖向套箍;6、胶合板模板;7、H型钢;8、栓钉。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大体积H型钢混凝土柱的装配自承力模板装置,包括自承重力的钢套管体1、套箍3、H型钢7和胶合板模板6;钢套管体1搭设在H型钢7的栓钉8上,钢套管体1的两端穿过胶合板模板6,并与胶合板模板6外侧的套箍3通过第二螺栓105固定组成自承力结构,使得H型钢7上的力通过栓钉8传到钢套管体1上,实现自承重力的目的。其中,钢套管体1由钢套管101、内定位板102和外定位板103组成;内定位板102呈对称式预先焊接在钢套管101上,在钢套管101的两端对称焊接外定位板103,并在外定位板103的外侧设置用于固定的第一螺栓104;其中,栓钉8焊接在H型钢7上,钢套管101上的内定位板102固定在H型钢7翼缘的两侧,外定位板103固定在胶合板模板6的内侧。在上述实施例中,套箍3由竖向套箍401、侧竖向套箍402、横向套箍301以及侧横向套箍302组成,横向套箍301通过第二螺栓105固定连接竖向套箍401;侧横向套箍302通过第二螺栓105固定连接侧竖向套箍402;竖向套箍401、侧竖向套箍402、横向套箍301以及侧横向套箍302共同连接成整体套箍3对胶合板模板6进行固定。在上述实施例中,横向套箍301和侧横向套箍302为单根槽钢,竖向套箍401和侧竖向套箍402为两根槽钢拼接,其型号均为C14-C22槽钢。在上述实施例中,钢套管101的直径为28mm-36mm,其端部的第一螺栓104的直径为16mm-25mm。在上述实施例中,内定位板102和外定位板103的具体尺寸需要根据型钢柱的具体尺寸对应设计,其内定位板102顶住型钢翼缘,外定位板103顶住模板内表面。在上述实施例中,内定位板102的厚度为8mm-16mm,尺寸为80mm×80mm,外定位板103的厚度为8mm-16mm,尺寸为200mm×400mmm。为了进一步更好的解释说明上述专利技术,还提供大体积H型钢混凝土柱的装配自承力模板装置的固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架设钢套管体1:找准钢套管体1设置位置,将钢套管101摆置在对应位置的H型钢7的栓钉8上,通过内定位板102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大体积H型钢混凝土柱的装配自承力模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自承重力的钢套管体(1)、套箍(3)、H型钢(7)和胶合板模板(6);所述钢套管体(1)搭设在H型钢(7)的栓钉(8)上,钢套管体(1)的两端穿过胶合板模板(6),并与胶合板模板(6)外侧的套箍(3)通过第二螺栓(105)固定组成自承力结构;/n其中,钢套管体(1)由钢套管(101)、内定位板(102)和外定位板(103)组成;内定位板(102)呈对称式预先焊接在钢套管(101)上,在钢套管(101)的两端对称焊接外定位板(103),并在外定位板(103)的外侧设置用于固定的第一螺栓(104);/n其中,栓钉(8)焊接在H型钢(7)上,钢套管(101)上的内定位板(102)固定在H型钢(7)翼缘的两侧,外定位板(103)固定在胶合板模板(6)的内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大体积H型钢混凝土柱的装配自承力模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自承重力的钢套管体(1)、套箍(3)、H型钢(7)和胶合板模板(6);所述钢套管体(1)搭设在H型钢(7)的栓钉(8)上,钢套管体(1)的两端穿过胶合板模板(6),并与胶合板模板(6)外侧的套箍(3)通过第二螺栓(105)固定组成自承力结构;
其中,钢套管体(1)由钢套管(101)、内定位板(102)和外定位板(103)组成;内定位板(102)呈对称式预先焊接在钢套管(101)上,在钢套管(101)的两端对称焊接外定位板(103),并在外定位板(103)的外侧设置用于固定的第一螺栓(104);
其中,栓钉(8)焊接在H型钢(7)上,钢套管(101)上的内定位板(102)固定在H型钢(7)翼缘的两侧,外定位板(103)固定在胶合板模板(6)的内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体积H型钢混凝土柱的装配自承力模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箍(3)由竖向套箍(401)、侧竖向套箍(402)、横向套箍(301)以及侧横向套箍(302)组成,横向套箍(301)通过第二螺栓(105)固定连接竖向套箍(401);侧横向套箍(302)通过第二螺栓(105)固定连接侧竖向套箍(402);竖向套箍(401)、侧竖向套箍(402)、横向套箍(301)以及侧横向套箍(302)共同连接成整体套箍(3)对胶合板模板(6)进行固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体积H型钢混凝土柱的装配自承力模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套箍(301)和侧横向套箍(302)为单根槽钢,竖向套箍(401)和侧竖向套箍(402)为两根槽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万云金仁才李志涛刘全威贾冬云陶清林钱元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