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随砌随浇施工的定型化构造柱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23532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6: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随砌随浇施工的定型化构造柱模具,包括第一U形模具、第二U形模具,所述的第一U形模具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所述的第二U形模具包括第三侧板、第四侧板、第三连接板、第四连接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定型化模具代替了传统采用木模板支设,在砌体墙施工的同时砌设模具并浇筑构造柱混凝土,从而实现随砌随浇的目的,施工方便,成型效果好,保障施工质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第一U形模具、第二U形模具采用可拼装结构,不但便于模具预制以及周转,而且构造柱现场施工也可更加灵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随砌随浇施工的定型化构造柱模具
本技术属于建筑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便于随砌随浇施工的定型化构造柱模具。
技术介绍
在房建砌体墙施工时,构造柱的浇筑是一项重点也是难点,传统构造柱施工采用普通木模板进行支设并浇筑,木模板不仅不便于周转,而且施工麻烦,支设现场也往往比较混乱,同时构造柱成型质量较差。另外现在二次结构施工要求越来越高,现场砌块大多已经开始使用高精砌块,而高精砌块内隔墙施工过程中,构造柱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高精砌体内隔墙的稳固以及吸音、隔声等性能。为此,研发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便于随砌随浇施工的定型化构造柱模具是非常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随砌随浇施工的定型化构造柱模具。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第一U形模具、第二U形模具,所述的第一U形模具的长度大于第二U形模具的长度,砌体墙的构造柱预留位从下到上交替砌设第一U形模具、第二U形模具,使第一U形模具、第二U形模具上下连通,所述的第一U形模具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所述的第一连接板的一端与相对的第二连接板的一端分别设有插销孔,第一连接板的插销孔与相对的第二连接板的插销孔之间通过插销连接,所述的第一连接板的另一端与相对的第一侧板的端部分别设有插销孔,第一侧板的插销孔与相对的第一连接板的插销孔之间通过插销连接,所述的第二连接板的另一端与相对的第二侧板的端部分别设有插销孔,第二侧板的插销孔与相对的第二连接板的插销孔之间通过插销连接;所述的第二U形模具包括第三侧板、第四侧板、第三连接板、第四连接板,所述的第三连接板的一端与相对的第四连接板的一端分别设有插销孔,第三连接板的插销孔与相对的第四连接板的插销孔之间通过插销连接,所述的第三连接板的另一端与相对的第三侧板的端部分别设有插销孔,第三侧板的插销孔与相对的第三连接板的插销孔之间通过插销连接,所述的第四连接板的另一端与相对的第四侧板的端部分别设有插销孔,第四侧板的插销孔与相对的第四连接板的插销孔之间通过插销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定型化模具代替了传统采用木模板支设,在砌体墙施工的同时砌设模具并浇筑构造柱混凝土,从而实现随砌随浇的目的,施工方便,成型效果好,保障施工质量;本技术第一U形模具、第二U形模具采用可拼装结构,不但便于模具预制以及周转,而且构造柱现场施工也更加灵活;第一加强杆、第二加强杆起到增强结构稳固性的作用;模具顶部和底部的插销孔,在第一U形模具、第二U形模具交替砌设过程中起到准确定位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第一U形模具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第二U形模具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第一U形模具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第二U形模具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还包括第一加强杆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2还包括第二加强杆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1各部件拆开后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2各部件拆开后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5各部件拆开后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6各部件拆开后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构造柱施工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U形模具,1a-第一侧板,1b-第二侧板,1c-第一连接板,1d-第二连接板,1e-第一加强杆,2-第二U形模具,2a-第三侧板,2b-第四侧板,2c-第三连接板,2d-第四连接板,2e-第二加强杆,3-砌体墙,4-纵向绑扎钢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技术加以限制,基于本技术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换或替换,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附图1~图11所示本技术包括第一U形模具1、第二U形模具2,所述的第一U形模具1的长度大于第二U形模具2的长度,砌体墙3的构造柱预留位从下到上交替砌设第一U形模具1、第二U形模具2,使第一U形模具1、第二U形模具2上下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U形模具1包括第一侧板1a、第二侧板1b、第一连接板1c、第二连接板1d,所述的第一连接板1c的一端与相对的第二连接板1d的一端分别设有插销孔,第一连接板1c的插销孔与相对的第二连接板1d的插销孔之间通过插销连接,所述的第一连接板1c的另一端与相对的第一侧板1a的端部分别设有插销孔,第一侧板1a的插销孔与相对的第一连接板1c的插销孔之间通过插销连接,所述的第二连接板1d的另一端与相对的第二侧板1b的端部分别设有插销孔,第二侧板1b的插销孔与相对的第二连接板1d的插销孔之间通过插销连接;所述的第二U形模具2包括第三侧板2a、第四侧板2b、第三连接板2c、第四连接板2d,所述的第三连接板2c的一端与相对的第四连接板2d的一端分别设有插销孔,第三连接板2c的插销孔与相对的第四连接板2d的插销孔之间通过插销连接,所述的第三连接板2c的另一端与相对的第三侧板2a的端部分别设有插销孔,第三侧板2a的插销孔与相对的第三连接板2c的插销孔之间通过插销连接,所述的第四连接板2d的另一端与相对的第四侧板2b的端部分别设有插销孔,第四侧板2b的插销孔与相对的第四连接板2d的插销孔之间通过插销连接。优选地,还包括位于第一侧板1a与第二侧板1b之间的第一加强杆1e,第一加强杆1e的一端与相对的第一侧板1a上分别设有插销孔,第一侧板1a的插销孔与相对的第一加强杆1e的插销孔之间通过插销连接,第一加强杆1e的另一端与相对的第二侧板1b上分别设有插销孔,第二侧板1b的插销孔与相对的第一加强杆1e的插销孔之间通过插销连接。优选地,还包括位于第三侧板2a与第四侧板2b之间的第二加强杆2e,第二加强杆2e的一端与相对的第三侧板2a上分别设有插销孔,第三侧板2a的插销孔与相对的第二加强杆2e的插销孔之间通过插销连接,第二加强杆2e的另一端与相对的第四侧板2b上分别设有插销孔,第四侧板2b的插销孔与相对的第二加强杆2e的插销孔之间通过插销连接。优选地,所述的第一连接板1c与第二连接板1d连接后的总长度与第三连接板2c、第四连接板2d连接后的总长度相等,均等于砌体墙3宽度。优选地,所述的第一侧板1a、第二侧板1b、第一连接板1c、第二连接板1d、第三侧板2a、第四侧板2b、第三连接板2c、第四连接板2d均为混凝土预制件。优选地,所述的第一U形模具1的U形开口端、第二U形模具2的U形开口端朝向相同。优选地,所述的构造柱预留位内的纵向绑扎钢筋4穿过第一U形模具1、第二U形模具2。优选地,所述的第一U形模具1的第一侧板1a、第二侧板1b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插销孔,第二U形模具2的第三侧板2a、第四侧板2b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插销孔,第一U形模具1的第一侧板1a的插销孔与上下相邻的第二U形模具2的第三侧板2a的插销孔通过插销连接,第一U形模具1的第二侧板1b的插销孔与上下相邻的第二U形模具2的第四侧板2b的插销孔通过插销连接。本技术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构造柱施工前,根据构造柱马牙槎以及砌体墙3的尺寸,制作第一侧板1a、第二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随砌随浇施工的定型化构造柱模具,包括第一U形模具(1)、第二U形模具(2),所述的第一U形模具(1)的长度大于第二U形模具(2)的长度,砌体墙(3)的构造柱预留位从下到上交替砌设第一U形模具(1)、第二U形模具(2),使第一U形模具(1)、第二U形模具(2)上下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U形模具(1)包括第一侧板(1a)、第二侧板(1b)、第一连接板(1c)、第二连接板(1d),所述的第一连接板(1c)的一端与相对的第二连接板(1d)的一端分别设有插销孔,第一连接板(1c)的插销孔与相对的第二连接板(1d)的插销孔之间通过插销连接,所述的第一连接板(1c)的另一端与相对的第一侧板(1a)的端部分别设有插销孔,第一侧板(1a)的插销孔与相对的第一连接板(1c)的插销孔之间通过插销连接,所述的第二连接板(1d)的另一端与相对的第二侧板(1b)的端部分别设有插销孔,第二侧板(1b)的插销孔与相对的第二连接板(1d)的插销孔之间通过插销连接;所述的第二U形模具(2)包括第三侧板(2a)、第四侧板(2b)、第三连接板(2c)、第四连接板(2d),所述的第三连接板(2c)的一端与相对的第四连接板(2d)的一端分别设有插销孔,第三连接板(2c)的插销孔与相对的第四连接板(2d)的插销孔之间通过插销连接,所述的第三连接板(2c)的另一端与相对的第三侧板(2a)的端部分别设有插销孔,第三侧板(2a)的插销孔与相对的第三连接板(2c)的插销孔之间通过插销连接,所述的第四连接板(2d)的另一端与相对的第四侧板(2b)的端部分别设有插销孔,第四侧板(2b)的插销孔与相对的第四连接板(2d)的插销孔之间通过插销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随砌随浇施工的定型化构造柱模具,包括第一U形模具(1)、第二U形模具(2),所述的第一U形模具(1)的长度大于第二U形模具(2)的长度,砌体墙(3)的构造柱预留位从下到上交替砌设第一U形模具(1)、第二U形模具(2),使第一U形模具(1)、第二U形模具(2)上下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U形模具(1)包括第一侧板(1a)、第二侧板(1b)、第一连接板(1c)、第二连接板(1d),所述的第一连接板(1c)的一端与相对的第二连接板(1d)的一端分别设有插销孔,第一连接板(1c)的插销孔与相对的第二连接板(1d)的插销孔之间通过插销连接,所述的第一连接板(1c)的另一端与相对的第一侧板(1a)的端部分别设有插销孔,第一侧板(1a)的插销孔与相对的第一连接板(1c)的插销孔之间通过插销连接,所述的第二连接板(1d)的另一端与相对的第二侧板(1b)的端部分别设有插销孔,第二侧板(1b)的插销孔与相对的第二连接板(1d)的插销孔之间通过插销连接;所述的第二U形模具(2)包括第三侧板(2a)、第四侧板(2b)、第三连接板(2c)、第四连接板(2d),所述的第三连接板(2c)的一端与相对的第四连接板(2d)的一端分别设有插销孔,第三连接板(2c)的插销孔与相对的第四连接板(2d)的插销孔之间通过插销连接,所述的第三连接板(2c)的另一端与相对的第三侧板(2a)的端部分别设有插销孔,第三侧板(2a)的插销孔与相对的第三连接板(2c)的插销孔之间通过插销连接,所述的第四连接板(2d)的另一端与相对的第四侧板(2b)的端部分别设有插销孔,第四侧板(2b)的插销孔与相对的第四连接板(2d)的插销孔之间通过插销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随砌随浇施工的定型化构造柱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第一侧板(1a)与第二侧板(1b)之间的第一加强杆(1e),第一加强杆(1e)的一端与相对的第一侧板(1a)上分别设有插销孔,第一侧板(1a)的插销孔与相对的第一加强杆(1e)的插销孔之间通过插销连接,第一加强杆(1e)的另一端与相对的第二侧板(1b)上分别设有插销孔,第二侧板(1b)的插销孔与相对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贺郝伦赵世昌罗顺立刘成才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四局第五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