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构造柱支模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83364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混凝土构造柱支模体系,混凝土构造柱支模体系包含构造柱遇到内墙时的支模体系、构造柱遇到框架柱时的支模体系、构造柱遇到螺杆孔较难布设时的支模体系和构造柱遇到防水要求高外墙时的支模体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混凝土构造柱支模体系,结构设计简单,易于拆装,采用对拉螺杆加固可避免砖墙上留模板加固洞口,采用抗侧轻钢架可保障模板的稳固,可有效保障构造柱施工质量,从而预防质量通病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凝土构造柱支模体系
本技术属于土木工程领域,涉及一种混凝土构造柱支模体系,适用于混凝土构造柱支模施工。
技术介绍
砌体本身属于脆性材料,其强度等级低、吸水率高、收缩变形大。对于砌体的胀缩,不同的部位是不相同的,往往是两头大而中间小,当填充砌体与混凝土墙柱之间的连接强度较小且墙体材料的抗拉强度较大时,变形出现在界面处,产生界面缝。因此在混凝土墙柱与砌体接触的部位易出现裂缝,已成为建筑工程常见的质量通病。混凝土结构室内填充墙砌体裂缝主要集中于砌体与混凝土框架梁、柱、墙的结合部位,属于工程质量通病范畴。因室内填充墙多使用轻质砌块材料,砌块墙体整体性较差,抗拉强度较低,与混凝土结构的材质不同且膨胀系数不同,两者变形很难协调一致,因此在温度影响下,易引起变形裂缝,并导致墙面抹灰层、涂料层表面开裂。裂缝的存在降低了墙体的质量,如整体性、耐久性和抗震性能,同时墙体的裂缝给居住者在感观上和心理上造成不良影响。特别是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和建筑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建筑物墙体裂缝控制的要求更为严格。裂缝的存在给人在感观上和心理上造成不良影响,也增加了外墙面渗漏风险,已成为住户评判建筑物安全的一个非常直观和敏感的问题,因此应对其予以高度重视,亟需研发出一种可预防质量通病的新型混凝土构造柱支模体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构造柱支模体系,采用对拉螺杆加固可避免砖墙上留模板加固洞口,采用抗侧轻钢架可保障模板的稳固,可有效保障构造柱施工质量,从而预防质量通病的发生。本技术提供一种混凝土构造柱支模体系,应用于素混凝土构造柱遇到内墙时或者素混凝土构造柱同时遇到内墙和框架柱时,其中框架柱置于填充墙的边侧,素混凝土构造柱置于框架柱和填充墙之间,包括:多层模板、止水螺杆、方木、外侧龙骨;其中多层模板夹在填充墙上,素混凝土构造柱的外侧龙骨位于多层模板的外侧,方木位于在多层模板和外侧龙骨之间,止水螺杆穿过多层模板和外侧龙骨对拉紧固并固定。在一些实施例中,素混凝土构造柱的外侧龙骨外侧通过横向钢管紧固,用山形卡卡紧,用螺栓进行固定。在一些实施例中,止水螺杆中部设有止水钢片。在一些实施例中,橡胶塞设在止水螺杆上,且置于多层模板和止水螺杆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海绵条设在多层模板与填充墙之间。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混凝土构造柱支模体系,其中框架柱置于填充墙的边侧,素混凝土构造柱置于框架柱和填充墙之间,包括:抗侧轻钢架、预先植入的钢筋、构造柱模板、L型预埋筋;其中抗侧轻钢架固定于楼板上且设在构造柱模板外侧,构造柱模板通过预先植入的钢筋固定在填充墙外侧,或者通过L型预埋筋固定在框架柱内侧,构造柱模板外侧用抗侧轻钢架进行紧固。在一些实施例中,预先植入的钢筋间距设在填充墙外侧,L型预埋筋设在框架柱内侧,抗侧轻钢架固定在楼板上预埋的固定件上。在一些实施例中,抗侧轻钢架底部设有轻钢架底部固定件,轻钢架底部固定件通过底固螺杆与楼板预埋的固定件实现紧固。在一些实施例中,楼板预埋的固定件设在楼板顶部。在一些实施例中,抗侧轻钢架之间设有斜支撑。本技术具有以下的特点和有益效果:1本技术涉及的混凝土构造柱支模体系,设计新颖、合理,加工简单、安装方便,拆除灵活可以有效提高周转利用率高。2本技术涉及的构造柱遇到内墙时和框架柱时的支模体系,采用止水螺杆穿过多层模板和外侧龙骨实现对拉紧固,可有效保障构造柱模板的安装质量。3本技术采用对拉螺杆加固构造柱模板,可避免砖墙上留模板加固洞口,可有效保障构造柱施工质量,从而预防质量通病的发生。4本技术涉及的构造柱遇到螺杆孔较难布设时的支模体系和防水要求高外墙时的支模体系,采用预先植入的钢筋和L型预埋筋可解决构造柱模板的安装难题,抗侧轻钢架可保障模板的稳固,从而保障构造柱的施工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混凝土结构与填充墙间裂缝防治的原理图。图2是遇到内墙时的构造柱模板的平面安装示意图。图3是遇到框架柱时的构造柱模板的平面安装示意图。图4是内墙或框架柱的构造柱模板的立面安装示意图。图5是遇到螺杆孔较难布设时的构造柱模板的立面安装示意图。图6是遇到螺杆孔较难布设时的构造柱模板的平面安装示意图。图7是遇到螺杆孔较难布设时的构造柱模板的侧面示意图。图8是遇到防水要求高外墙时的构造柱模板的平面示意图。图中:1-框架柱、2-素混凝土构造柱、3-填充墙、4-马牙槎、5-多层模板、6-止水螺杆、7-螺栓、8-方木、9-横向钢管、10-海绵条、11-橡胶塞、12-山形卡、13-外侧龙骨、14-抗侧轻钢架、15-构造柱模板、16-预先植入的钢筋、17-底固螺杆螺母、18-轻钢架底部固定件、19-底固螺杆、20-楼板预埋的固定件、21-斜支撑、22-楼板、23-L型预埋筋、24-止水钢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技术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本技术实施方式中钢管焊接以及切割、钢筋笼绑扎、砼浇筑等施工技术要求不再赘述,重点阐明本技术混凝土构造柱支模体系的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专利作进一步详细说明,该说明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图1是混凝土结构与填充墙间裂缝防治原理图;图2是遇到内墙时构造柱模板平面安装示意图;图3是遇到框架柱时构造柱模板平面安装示意图;图4是构造柱模板立面安装示意图(内墙或框架柱);图5是遇到螺杆孔较难布设时构造柱模板立面安装示意图;图6是遇到螺杆孔较难布设时构造柱模板平面安装示意图;图7是遇到螺杆孔较难布设时构造柱模板侧面示意图;图8是遇到防水要求高外墙时构造柱模板平面示意图。如图1~图8所示,本技术提供了适用于不同情况的混凝土构造柱支模体系,主要包括:混凝土构造柱支模体系包含构造柱遇到内墙时的支模体系、构造柱遇到框架柱(1)时的支模体系、构造柱遇到螺杆孔较难布设时的支模体系和构造柱遇到防水要求高外墙时的支模体系,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凝土构造柱支模体系,应用于素混凝土构造柱(2)遇到内墙时或者素混凝土构造柱(2)同时遇到内墙和框架柱(1)时,其中框架柱(1)置于填充墙(3)的边侧,素混凝土构造柱(2)置于框架柱(1)和填充墙(3)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n多层模板(5)、止水螺杆(6)、方木(8)、外侧龙骨(13);/n其中多层模板(5)夹在填充墙(3)上,素混凝土构造柱(2)的外侧龙骨(13)位于多层模板(5)的外侧,方木(8)位于在多层模板(5)和外侧龙骨(13)之间,止水螺杆(6)穿过多层模板(5)和外侧龙骨(13)对拉紧固并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构造柱支模体系,应用于素混凝土构造柱(2)遇到内墙时或者素混凝土构造柱(2)同时遇到内墙和框架柱(1)时,其中框架柱(1)置于填充墙(3)的边侧,素混凝土构造柱(2)置于框架柱(1)和填充墙(3)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层模板(5)、止水螺杆(6)、方木(8)、外侧龙骨(13);
其中多层模板(5)夹在填充墙(3)上,素混凝土构造柱(2)的外侧龙骨(13)位于多层模板(5)的外侧,方木(8)位于在多层模板(5)和外侧龙骨(13)之间,止水螺杆(6)穿过多层模板(5)和外侧龙骨(13)对拉紧固并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构造柱支模体系,其特征在于,素混凝土构造柱(2)的外侧龙骨(13)外侧通过横向钢管(9)紧固,用山形卡(12)卡紧,用螺栓(7)进行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构造柱支模体系,其特征在于,止水螺杆(6)中部设有止水钢片(2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构造柱支模体系,其特征在于,橡胶塞(11)设在止水螺杆(6)上,且置于多层模板(5)和止水螺杆(6)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构造柱支模体系,其特征在于,海绵条(10)设在多层模板(5)与填充墙(3)之间。


6.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文开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尧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