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现浇混凝土高大截面劲性柱的模板加固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41299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14
一种现浇混凝土高大截面劲性柱的模板加固体系,包括模板面板、次背楞、主楞体系和第一对拉螺栓;次背楞由方钢制成,沿水平方向平行间隔设在模板面板外侧面上,次背楞与模板面板间采用紧固件连接;次背楞外侧、位于次背楞顶部和底部位置处分别焊接有水平的连接杆;劲性柱转角两侧次背楞间连接有第二对拉螺栓;主楞体系设在次背楞外侧,包括由横向工字钢和竖向方钢构成的网架结构;横向工字钢沿竖向间隔布置;竖向方钢沿水平向间隔连在横向工字钢的外侧,与横向工字钢焊接连接;位于劲性柱对侧的主楞体系间采用第一对拉螺栓拉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传统的模板加固速度慢,浇筑混凝土时容易涨模以及安全管理风险也随之增加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现浇混凝土高大截面劲性柱的模板加固体系
本技术属于建筑工程
,特别涉及一种现浇混凝土高大截面劲性柱的模板加固体系。
技术介绍
目前,高大截面劲性柱模板使用木制模板施工时,存在模板加固速度慢,且随着劲性柱高度增加,浇筑混凝土时容易出现涨模,安全管理风险也随之增加的问题;使用钢制模板时,由于劲性柱截面大,钢模板重量大,吊装钢模板不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现浇混凝土高大截面劲性柱的模板加固体系,要解决传统的模板加固速度慢,随着劲性柱高度增加,浇筑混凝土时容易出现涨模,安全管理风险也随之增加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现浇混凝土高大截面劲性柱的模板加固体系,包括有模板面板、次背楞、主楞体系和第一对拉螺栓;所述模板面板搭设在待浇筑的劲性柱四周侧面位置处;所述次背楞由方钢制成,且沿水平方向平行间隔布置在模板面板的外侧面上;所述次背楞与模板面板之间采用紧固件固定连接;在次背楞的外侧、位于次背楞的顶部和底部位置处分别焊接连接有水平的连接杆;在劲性柱转角两侧的次背楞之间连接有斜向的第二对拉螺栓;所述主楞体系设置在次背楞的外侧,包括由横向工字钢和竖向方钢构成的网架结构;所述横向工字钢沿竖向间隔布置;所述竖向方钢沿水平方向间隔连接在横向工字钢的外侧,且与横向工字钢焊接连接;位于劲性柱对侧的主楞体系之间采用第一对拉螺栓拉结。优选的,所述模板面板采用木模板或者采用竹胶板。优选的,相邻次背楞之间的间距为150~250mm;所述紧固件在每根次背楞上设置有一组,相邻紧固件之间的间距为900~1100mm;所述紧固件为自攻螺丝或者为水泥钉。优选的,在转角两侧的次背楞上、分别沿竖向间隔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与次背楞焊接连接;所述第二对拉螺栓的两端对应焊接连接在转角两侧的连接块上。优选的,所述第一对拉螺栓包括螺纹钢筋、螺母和承压板;所述螺纹钢筋的两端分别穿设在劲性柱对侧的主楞体系中;所述承压板紧贴在主楞体系的外侧面上;所述螺母拧在螺纹钢筋的两端,且压接在对应一侧的承压板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紧固件将次背楞与模板面板连接,通过焊接方式将连接杆与次背楞焊接连接,增加次背楞之间的整体性和稳定性;主楞体系中横向工字型钢与竖向方钢通过焊接方式连接在一起,加大主楞体系的刚度,将主楞形成一体,最终达到木模板快速加固,节约时间,浇筑的混凝土不涨模和整体效果好的目的。2、本技术通过将背楞与模板合理组合,加快木模板加固安装速度,通过合理加大刚度,使浇筑的混凝土不涨模,提高了劲性柱的成型质量。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次背楞与模板面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主楞体系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中第二对拉螺栓与连接块的连接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模板面板、2-次背楞、3-第一对拉螺栓、3.1-螺纹钢筋、3.2-螺母、3.3-承压板4-紧固件、5-连接杆、6-第二对拉螺栓、7-横向工字钢、8-竖向方钢、9-连接块、9.1-缺口。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5所示,这种现浇混凝土高大截面劲性柱的模板加固体系,包括有模板面板1、次背楞2、主楞体系和第一对拉螺栓3;所述模板面板1搭设在待浇筑的劲性柱四周侧面位置处;所述次背楞2由方钢制成,且沿水平方向平行间隔布置在模板面板1的外侧面上;所述次背楞2与模板面板1之间采用紧固件4固定连接;在次背楞2的外侧、位于次背楞2的顶部和底部位置处分别焊接连接有水平的连接杆5;在劲性柱转角两侧的次背楞2之间连接有斜向的第二对拉螺栓6;所述主楞体系设置在次背楞2的外侧,包括由横向工字钢7和竖向方钢8构成的网架结构;所述横向工字钢7沿竖向间隔布置;所述竖向方钢8沿水平方向间隔连接在横向工字钢7的外侧,且与横向工字钢7焊接连接;位于劲性柱对侧的主楞体系之间采用第一对拉螺栓3拉结。本实施例中,所述模板面板1采用木模板或者采用竹胶板。本实施例中,相邻次背楞之间的间距为150~250mm;所述紧固件4在每根次背楞2上设置有一组,相邻紧固件4之间的间距为900~1100mm;所述紧固件4为自攻螺丝或者为水泥钉。本实施例中,在转角两侧的次背楞2上、分别沿竖向间隔设有连接块9;所述连接块9与次背楞2焊接连接;所述第二对拉螺栓6的两端对应焊接连接在转角两侧的连接块9上。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对拉螺栓3包括螺纹钢筋3.1、螺母3.2和承压板3.3;所述螺纹钢筋3.1的两端分别穿设在劲性柱对侧的主楞体系中;所述承压板3.3紧贴在主楞体系的外侧面上;所述螺母3.2拧在螺纹钢筋3.1的两端,且压接在对应一侧的承压板3.3上。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杆5为螺杆。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块9的一端端部开设有L形的缺口9.1;所述缺口9.1卡在次背楞2的楞上,并且连接块9与次背楞2焊接连接。本实施例中,模板面板1与次背楞2之间通过连接,形成一体,顶部和底部各通过一根连接杆5与次背楞2焊接连接,增加次背楞2间的整体性,模板面板1与次背楞2通过第二对拉螺栓6固定成矩形框;横向工字型钢7与竖向方钢8通过焊接在一起,组成主楞体系,通过第一对拉螺栓3加固模板与次背楞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现浇混凝土高大截面劲性柱的模板加固体系,包括有模板面板(1)、次背楞(2)、主楞体系和第一对拉螺栓(3);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面板(1)搭设在待浇筑的劲性柱四周侧面位置处;所述次背楞(2)由方钢制成,且沿水平方向平行间隔布置在模板面板(1)的外侧面上;所述次背楞(2)与模板面板(1)之间采用紧固件(4)固定连接;在次背楞(2)的外侧、位于次背楞(2)的顶部和底部位置处分别焊接连接有水平的连接杆(5);在劲性柱转角两侧的次背楞(2)之间连接有斜向的第二对拉螺栓(6);所述主楞体系设置在次背楞(2)的外侧,包括由横向工字钢(7)和竖向方钢(8)构成的网架结构;所述横向工字钢(7)沿竖向间隔布置;所述竖向方钢(8)沿水平方向间隔连接在横向工字钢(7)的外侧,且与横向工字钢(7)焊接连接;位于劲性柱对侧的主楞体系之间采用第一对拉螺栓(3)拉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现浇混凝土高大截面劲性柱的模板加固体系,包括有模板面板(1)、次背楞(2)、主楞体系和第一对拉螺栓(3);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面板(1)搭设在待浇筑的劲性柱四周侧面位置处;所述次背楞(2)由方钢制成,且沿水平方向平行间隔布置在模板面板(1)的外侧面上;所述次背楞(2)与模板面板(1)之间采用紧固件(4)固定连接;在次背楞(2)的外侧、位于次背楞(2)的顶部和底部位置处分别焊接连接有水平的连接杆(5);在劲性柱转角两侧的次背楞(2)之间连接有斜向的第二对拉螺栓(6);所述主楞体系设置在次背楞(2)的外侧,包括由横向工字钢(7)和竖向方钢(8)构成的网架结构;所述横向工字钢(7)沿竖向间隔布置;所述竖向方钢(8)沿水平方向间隔连接在横向工字钢(7)的外侧,且与横向工字钢(7)焊接连接;位于劲性柱对侧的主楞体系之间采用第一对拉螺栓(3)拉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浇混凝土高大截面劲性柱的模板加固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面板(1)采用木模板或者采用竹胶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孝煌窦超蒋昀郁李明远贾金龙马强韩长辉冯晓荣杨肖宋保保师帅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