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建筑工程,特别涉及一种陶瓦屋面隐藏式避雷带结构。
技术介绍
1、某景观仿古建筑结构的屋面系统为陶瓦屋面系统,由于该建筑结构较高,为了避免在雷雨天气遭受雷击损坏,通长需要在在屋面上设置避雷装置。传统避雷装置一般在建筑物的最高点设置凸出建筑表面的避雷带及避雷针,在最终完成后,使得该避雷装置特别突兀的表现在外。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陶瓦屋面隐藏式避雷带结构,要解决传统的解决传统避雷装置凸出建筑表面,与建筑本身风格不契合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陶瓦屋面隐藏式避雷带结构,设计在屋面的屋脊处;包括有由下而上依次设置的屋面龙骨、压型钢板、保温层、屋面陶瓦层和避雷带;所述保温层铺设在压型钢板的顶部,且保温层通过连接组件与压型钢板连接;在保温层的顶部满铺有防水层;在防水层的顶部、位于屋脊两侧分别沿坡向间隔设置有方通;所述屋面陶瓦层通过连接座连接在方通的上方,且屋脊两侧的屋面陶瓦层之间留有间距;所述避雷带呈条状,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陶瓦屋面隐藏式避雷带结构,设计在屋面的屋脊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由下而上依次设置的屋面龙骨(1)、压型钢板(2)、保温层(3)、屋面陶瓦层(4)和避雷带(5);所述保温层(3)铺设在压型钢板(2)的顶部,且保温层(3)通过连接组件(6)与压型钢板(2)连接;在保温层(3)的顶部满铺有防水层(7);在防水层(7)的顶部、位于屋脊两侧分别沿坡向间隔设置有方通(8);所述屋面陶瓦层(4)通过连接座(11)连接在方通(8)的上方,且屋脊两侧的屋面陶瓦层(4)之间留有间距;所述避雷带(5)呈条状,沿纵向通长布置在屋脊两侧屋面陶瓦层(4)之间的间距中,且避雷带(5)的横截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陶瓦屋面隐藏式避雷带结构,设计在屋面的屋脊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由下而上依次设置的屋面龙骨(1)、压型钢板(2)、保温层(3)、屋面陶瓦层(4)和避雷带(5);所述保温层(3)铺设在压型钢板(2)的顶部,且保温层(3)通过连接组件(6)与压型钢板(2)连接;在保温层(3)的顶部满铺有防水层(7);在防水层(7)的顶部、位于屋脊两侧分别沿坡向间隔设置有方通(8);所述屋面陶瓦层(4)通过连接座(11)连接在方通(8)的上方,且屋脊两侧的屋面陶瓦层(4)之间留有间距;所述避雷带(5)呈条状,沿纵向通长布置在屋脊两侧屋面陶瓦层(4)之间的间距中,且避雷带(5)的横截面呈倒置的y形;所述避雷带(5)下部的两个斜板段分别贴设在屋脊两侧的防水层(7)上,避雷带(5)的竖板段顶部超出屋脊两侧屋面陶瓦层(4)的顶面;所述避雷带(5)下部的两个斜板段与防水层(7)之间垫设有垫板(9);靠近屋脊的两根方通(8)分别压接在避雷带(5)的两个斜板段上;避雷带(5)上连接有引下线;所述引下线的下端与接地装置做可靠的电气连接,用以避雷带(5)接受的雷电流引向接地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陶瓦屋面隐藏式避雷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面龙骨(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添,乔桂茹,高兵,戴君宝,邹洋,徐勇,马利群,张松涛,李成功,万松麟,唐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