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钢管支撑施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本申请涉及建筑施工
,尤其是涉及一种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钢管支撑施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由于高层建筑中不同建筑层使用功能要求不同的空间划分布置,要求有不同的结构形式,在两种结构的交接部位设置过渡结构,就是转换层。梁式转换层的梁板截面大,自重大,施工难度大。目前工程中针对梁式转换层施工常用荷载传递法多层支模、叠合浇筑法支模这两种梁式转换层模板支撑方案。在使用叠合浇筑法对转换层进行浇筑时,需要将转换层砼浇筑分2-3次完成,先浇筑下部梁,待混凝土强度达到100%后,再浇筑中部梁和上部梁。施工中存在周期长、对梁板工程质量影响较大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缩短施工周期,本申请提供一种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钢管支撑施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钢管支撑施工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钢管支撑施工结构,包括上层梁模板、下层梁模板和立架,所述上层梁模板和下层梁模板自上向下间隔固定设置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钢管支撑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层梁模板(1)、下层梁模板(11)和立架(12),所述上层梁模板(1)和下层梁模板(11)自上向下间隔固定设置在立架(12)上,所述下层梁模板(11)的顶壁上竖直设置有顶部开口的第一柱模板(2),所述上层梁模板(1)的底壁上开设有与第一柱模板(2)的开口相适配的穿孔(31),所述上层梁模板(1)的底壁上可拆卸设置有上、下两端开口的第二柱模板(3),所述第二柱模板(3)沿竖直方向滑动设置在立架(12)上,所述第二柱模板(3)的底端可拆卸设置有用于开闭第二柱模板(3)的底部开口的底模板(4),所述第二柱模板(3)的上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钢管支撑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层梁模板(1)、下层梁模板(11)和立架(12),所述上层梁模板(1)和下层梁模板(11)自上向下间隔固定设置在立架(12)上,所述下层梁模板(11)的顶壁上竖直设置有顶部开口的第一柱模板(2),所述上层梁模板(1)的底壁上开设有与第一柱模板(2)的开口相适配的穿孔(31),所述上层梁模板(1)的底壁上可拆卸设置有上、下两端开口的第二柱模板(3),所述第二柱模板(3)沿竖直方向滑动设置在立架(12)上,所述第二柱模板(3)的底端可拆卸设置有用于开闭第二柱模板(3)的底部开口的底模板(4),所述第二柱模板(3)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用于连接上层梁模板(1)、下层梁模板(11)以及底模板(4)的连接件,所述第一柱模板(2)和第二柱模板(3)内均沿竖直方向可拆卸设置有立筒模板(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钢管支撑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筒模板(5)包括安装片(51)、围成完整圆筒形的多片竖直的模板片(52)以及用于驱使多片模板片(52)同步同向转动的驱动装置(53),所述安装片(51)可拆卸安装在第一柱模板(2)和上层梁模板(1)的顶壁上,所述模板片(52)的顶壁上位于模板片(52)的一侧竖直边缘竖直固设有转动轴(521),所述安装片(51)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转动孔(511),所述转动轴(521)转动穿设在转动孔(511)的底端,所述模板片(52)围绕安装片(51)竖直中线均匀分布,所述模板片(52)的底壁能与底模板(4)的内底壁接触,所述模板片(52)的底壁能与下层模板的内底壁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钢管支撑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53)包括转动杆(531)、把手(532)和连杆(533),所述转动杆(531)转动设置在安装片(51)的底壁上,所述把手(532)设置在安装片(51)的上方并与转动杆(531)同轴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杆(533)的一端与转动杆(531)的外壁铰接、另一端与模板片(52)的活动端铰接,所述连杆(533)两端的铰接轴平行且均垂直于转动杆(531)的轴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钢管支撑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531)上沿自身轴向均匀间隔设置有多根连杆(533)。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钢管支撑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片(52)的活动端沿竖直方向固设有延长片(522),所述模板片(52)的内壁上靠近自身铰接轴的边缘沿竖直方向开设有与延长片(522)相适配的卡接槽(523)。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雄,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省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