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板角部紧固件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模板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模板角部紧固件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由于爬模技术的发展,铝合金模板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在现场施工时,截面尺寸改变造成的模板和人工成本浪费及混凝土观感质量差,始终是制约铝合金模板发展的重要因素。传统的铝合金模板墙体阳角采用固定的螺栓进行连接紧固,无法满足墙体外部截面尺寸改变所带来的施工问题,因此造成模板和人工成本浪费,混凝土观感质量差无法合模等问题;此外,由于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会对模板产生巨大的压力,传统的模板角部紧固使用双钢管穿接对拉螺栓进行紧固,在浇筑过程中极易松动,留下安全隐患。因此急需要寻找一种可以根据混凝土墙体外部截面尺寸改变而进行调节的铝合金模板紧固方式,且利于连接装置的重复利用,节约成本,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观感质量,提高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模板角部紧固件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用以解决待浇筑结构外部截面尺寸变化时阳角位置的连接紧固、紧固连接结构的便捷安装和可调节以及重复利用等技术问题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板角部紧固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第一模板(1)、与第一模板(1)连接的第二模板(2)、连接于第一模板(1)上且位于第一模板(1)与第二模板(2)连接阳角处的第一背楞(3)和第一固定件(4)、连接于第二模板(2)上且位于第一模板(1)与第二模板(2)连接阳角处的第二背楞(5)和第二调节固定件(9)、以及连接于第一固定件(4)和第二调节固定件(9)间的对拉件(10);/n所述第一背楞(3)和第一固定件(4)固定连接,第一背楞(3)与第一模板(1)可拆卸连接;/n第二背楞(5)长向上间隔连接有卡板(7),卡板(7)与第二调节固定件(9)压接;第二背楞(5)与第二模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板角部紧固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第一模板(1)、与第一模板(1)连接的第二模板(2)、连接于第一模板(1)上且位于第一模板(1)与第二模板(2)连接阳角处的第一背楞(3)和第一固定件(4)、连接于第二模板(2)上且位于第一模板(1)与第二模板(2)连接阳角处的第二背楞(5)和第二调节固定件(9)、以及连接于第一固定件(4)和第二调节固定件(9)间的对拉件(10);
所述第一背楞(3)和第一固定件(4)固定连接,第一背楞(3)与第一模板(1)可拆卸连接;
第二背楞(5)长向上间隔连接有卡板(7),卡板(7)与第二调节固定件(9)压接;第二背楞(5)与第二模板(2)可拆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板角部紧固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拉件(10)包含对拉杆(101)和连接于对拉杆(101)两端的固定螺母(102),固定螺母(102)分别连接于第一固定件(4)外侧和第二调节固定件(9)外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模板角部紧固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拉杆(101)穿接于第一固定件(4)和第二调节固定件(9)间;固定螺母(102)分别与第一固定件(4)和第二调节固定件(9)间连接有垫板(6)。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模板角部紧固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背楞(5)包含第二上背楞(51)和平行连接于第二上背楞(51)下方的第二下背楞(52),第二上背楞(51)和第二下背楞(52)间间隔连接有第二背楞中连件(8);第二上背楞(51)和第二下背楞(52)间宽度适应穿过对拉件(10)中对拉杆(101)。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模板角部紧固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上背楞(51)和第二下背楞(52)均为方形管件,第二上背楞(51)和第二下背楞(52)的长度适应连接阳角处变化所需长度;第二背楞中连件(8)为方形管件,第二背楞中连件(8)高度适应第二上背楞(51)和第二下背楞(52)间高度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板角部紧固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节固定件(9)为角形件,第二调节固定件(9)一侧边压接在卡板(7)上;相邻卡板(7)间距离大于第二调节固定件(9)中角形件压接边的厚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板角部紧固件连接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金龙,徐皓明,鲍喜臣,李士军,明一,高吉,梁旭,柳楠,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一局集团第二建筑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