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脚蹬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脚蹬结构设置在轨道车辆的车体上,脚蹬结构包括:脚蹬组件,脚蹬组件可转动地设置在车体上,以使脚蹬组件具有工作位置和避让位置;其中,脚蹬组件从工作位置沿逆时针方向转动预定角度至避让位置,预定角度小于90°,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脚蹬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车辆的脚蹬容易与车体发生干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脚蹬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辆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脚蹬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钢轨列车是用于装载、运输、卸载长钢轨的铁路工程车辆,由于车辆下部限界较小,故现有的脚蹬做成可折叠的脚蹬,能够向车辆内侧转动180度实现折叠,列车运行时要将脚蹬收起,使用时再将脚蹬放下。然而,在一些特殊的钢轨列车底架上,底架结构复杂,脚蹬如果向车辆内侧转动180度就会与底架结构发生干涉,从而无法收起,这种情况下脚蹬则不能收起,但是脚蹬垂直放置容易与其他障碍物发生碰撞,十分不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脚蹬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车辆的脚蹬容易与车体发生干涉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脚蹬结构,设置在轨道车辆的车体上,脚蹬结构包括:脚蹬组件,脚蹬组件可转动地设置在车体上,以使脚蹬组件具有工作位置和避让位置;其中,脚蹬组件从工作位置沿逆时针方向转动预定角度至避让位置,预定角度小于90°。进一步地,脚蹬结构还包括:连接板组件,连接板组件设置在车体上,脚蹬组件可移动地设置在连接板组件上,以通过连接板组件与车体连接。进一步地,连接板组件上设有第一条形槽和第二条形槽,第一条形槽的中心线与第二条形槽的中心线的夹角为锐角。进一步地,第一条形槽与第二条形槽连通,脚蹬组件上设有第一滑动轴和第二滑动轴,第一滑动轴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条形槽内,第二滑动轴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条形槽和第二条形槽内。进一步地,脚蹬组件与连接板组件转动连接,脚蹬结构包括:定位组件,定位组件设置在车体上,定位组件具有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其中,脚蹬组件移动至工作位置时,定位组件通过第一定位部与脚蹬组件连接并将脚蹬组件定位在工作位置处,脚蹬组件移动至避让位置时,定位组件通过第二定位部与脚蹬组件连接并将脚蹬组件定位在避让位置。进一步地,脚蹬组件上设有滑动槽,连接板组件上设有第三滑动轴,脚蹬组件通过滑动槽套设在第三滑动轴上,以相对连接板组件进行移动。进一步地,脚蹬组件上设有定位轴,定位组件为定位块,第一定位部为定位面,以在脚蹬组件移动至工作位置时,脚蹬组件通过定位轴与定位面抵接,第二定位部为限位槽,以在脚蹬组件移动至避让位置时,定位轴移动至限位槽内。进一步地,定位组件还包括导向部,脚蹬组件通过定位轴与导向部接触并沿导向部的导向方向在工作位置和避让位置之间移动。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车体和脚蹬结构,脚蹬结构为上述的脚蹬结构。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脚蹬结构主要应用在轨道列车上,位于门下方的底架上,该脚蹬结构具有脚蹬组件,以方便乘客或工作人员通过脚蹬组件上下车辆,该脚蹬组件可转动地设置在底架的下方,能够按照预定角度向车辆内侧转动,为了避免与底架上的配件发生干涉,转动的预定角度不大于90度,只是向车辆内侧倾斜一定的角度范围,定位在避让位置处,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车辆的脚蹬向车辆内侧转动180度时与车体底部的配件结构发生干涉的问题。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脚蹬结构的第一实施例中脚蹬组件处于工作状态时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技术的脚蹬结构的第一实施例中脚蹬组件处于避让状态时的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技术的脚蹬结构的第二实施例中脚蹬组件处于工作状态时的示意图;图4示出了本技术的脚蹬结构的第二实施例中脚蹬组件处于避让状态时的示意图;图5示出了本技术的脚蹬结构的第二实施例中定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脚蹬组件;11、第一滑动轴;12、第二滑动轴;13、滑动槽;14、定位轴;20、连接板组件;21、第一条形槽;22、第二条形槽;23、第三滑动轴;30、定位组件;31、第一定位部;32、第二定位部;33、导向部。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脚蹬结构,设置在轨道车辆的车体上,请参考图1至图5,脚蹬结构包括:脚蹬组件10,脚蹬组件10可转动地设置在车体上,以使脚蹬组件10具有工作位置和避让位置;其中,脚蹬组件10从工作位置沿逆时针方向转动预定角度至避让位置,预定角度小于90°本实施例中的脚蹬结构主要应用在轨道列车上,位于门下方的底架上,该脚蹬结构具有脚蹬组件,以方便乘客或工作人员通过脚蹬组件上下车辆,该脚蹬组件可转动地设置在底架的下方,能够按照预定角度向车辆内侧转动,为了避免与底架上的配件发生干涉,转动的预定角度不大于90度,只是向车辆内侧倾斜一定的角度范围,定位在避让位置处,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车辆的脚蹬向车辆内侧转动180度时与车体底部的配件结构发生干涉的问题。脚蹬结构还包括:连接板组件20,连接板组件20设置在车体上,脚蹬组件10可移动地设置在连接板组件20上,以通过连接板组件20与车体连接。连接板组件20上设有第一条形槽21和第二条形槽22,第一条形槽21的中心线与第二条形槽22的中心线的夹角为锐角。第一条形槽21与第二条形槽22连通,脚蹬组件10上设有第一滑动轴11和第二滑动轴12,第一滑动轴11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条形槽21内,第二滑动轴12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条形槽21和第二条形槽22内。本实施例中的脚蹬结构包括连接板组件20,连接板组件设置在车体上,与车体固定连接,脚蹬组件与连接板组件铰接,连接板组件上设有两个连通的第一条形槽21和第二条形槽22,脚蹬组件通过第一滑动轴和第二滑动轴插设在槽内,以沿条形槽的延伸方向移动,当脚蹬组件处于工作位置时,第一滑动轴和第二滑动轴均位于第一条形槽21内,当需要收起脚蹬组件时,将脚蹬组件向上移动,直至第二滑动轴移动到第二条形槽处,然后转动脚蹬组件使第二滑动轴移动至第二条形槽内,第二条形槽的中心线延伸方向与第一条形槽的中心线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第二条形槽向车辆底架的内侧下方延伸,从而使的第二滑动轴滑动到第二条形槽内后,脚蹬组件的至少部分收缩在车辆底架的下方。脚蹬组件10与连接板组件20转动连接,脚蹬结构包括:定位组件30,定位组件30设置在车体上,定位组件30具有第一定位部31和第二定位部32;其中,脚蹬组件10移动至工作位置时,定位组件30通过第一定位部31与脚蹬组件10连接并将脚蹬组件10定位在工作位置处,脚蹬组件10移动至避让位置时,定位组件30通过第二定位部32与脚蹬组件10连接并将脚蹬组件10定位在避让位置。脚蹬组件10上设有滑动槽13,连接板组件20上设有第三滑动轴23,脚蹬组件10通过滑动槽13套设在第三滑动轴23上,以相对连接板组件20进行移动。脚蹬组件10上设有定位轴14,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脚蹬结构,设置在轨道车辆的车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蹬结构包括:/n脚蹬组件(10),所述脚蹬组件(10)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车体上,以使所述脚蹬组件(10)具有工作位置和避让位置;/n其中,所述脚蹬组件(10)从所述工作位置沿逆时针方向转动预定角度至所述避让位置,所述预定角度小于9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脚蹬结构,设置在轨道车辆的车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蹬结构包括:
脚蹬组件(10),所述脚蹬组件(10)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车体上,以使所述脚蹬组件(10)具有工作位置和避让位置;
其中,所述脚蹬组件(10)从所述工作位置沿逆时针方向转动预定角度至所述避让位置,所述预定角度小于9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蹬结构还包括:
连接板组件(20),所述连接板组件(20)设置在所述车体上,所述脚蹬组件(10)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连接板组件(20)上,以通过所述连接板组件(20)与所述车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脚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组件(20)上设有第一条形槽(21)和第二条形槽(22),所述第一条形槽(21)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二条形槽(22)的中心线的夹角为锐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脚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条形槽(21)与所述第二条形槽(22)连通,所述脚蹬组件(10)上设有第一滑动轴(11)和第二滑动轴(12),所述第一滑动轴(11)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条形槽(21)内,所述第二滑动轴(12)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条形槽(21)和所述第二条形槽(22)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脚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蹬组件(10)与所述连接板组件(20)转动连接,所述脚蹬结构包括:
定位组件(30),所述定位组件(30)设置在所述车体上,所述定位组件(30)具有第一定位部(31)和第二定位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富,付勇,白雪,伊永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