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子豪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火车的乘客上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72906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0: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乘客上车架,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火车的乘客上车架,包括上车板、侧板和滚轮座,上车板的左右两端紧密连接有两块侧板,且侧板的外侧紧密焊接有滚轮座,上车板的后端设有与其在同一水平线上的下车板,且上车板与下车板之间设有连接块,并通过连接块相连接,上车板与下车板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磨砂板;该种用于火车的乘客上车架的上车板和下车板通过连接块紧密连接在一起,并且上车板与下车板均为倾斜状,其中上车板坡口向前,下车板坡口向后,有助于残疾人的轮椅进入火车车厢,而且上车板与下车板的表面均安装有磨砂板,有效减少打滑的发生,从而达到残疾人安全且快速进入到火车车厢的好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火车的乘客上车架
本技术涉及乘客上车架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火车的乘客上车架。
技术介绍
在高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火车已经成为大家出远门的大多数选择,而乘客的种类又有很多,其中就包括手脚不便乘坐轮椅的残疾人或者盲人等伤残人士,在火车车门打开时,这些伤残人士上火车就不太方便了,所以用于火车的乘客上车架也应运而生。但是现在火车停靠在站台时,车门距离站台基本还有一小段距离,这样就导致了手脚不便乘坐轮椅的残疾人在上火车时,还需要别人帮忙把火车抬起,才能顺利上车,而盲人在上火车时,可能会踩空,从而使得盲人的腿部卡在火车与站台之间,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旨在于解决现在火车停靠在站台时,车门距离站台基本还有一小段距离,这样就导致了手脚不便乘坐轮椅的残疾人在上火车时,还需要别人帮忙把火车抬起,才能顺利上车,而盲人在上火车时,可能会踩空,从而使得盲人的腿部卡在火车与站台之间,造成不必要的麻烦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用于火车的乘客上车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火车的乘客上车架,包括上车板、侧板和滚轮座,所述上车板的左右两端紧密连接有两块侧板,且侧板的外侧紧密焊接有滚轮座,所述上车板的后端设有与其在同一水平线上的下车板,且上车板与下车板之间设有连接块并通过连接块相连接,所述上车板与下车板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磨砂板;所述侧板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挡板,且侧板上表面的前后两端活动连接有两个按块,所述侧板的下端的中部开有履带口,且履带口内嵌设置有履带,所述侧板底部的前后两端开有两个固定口;所述滚轮座的前端开有凹槽,且凹槽内部的上下两端均开有一个转动槽,且两个转动槽在同一直线上,所述转动槽内嵌设置有转动杆,且转动杆的内侧活动连接有挡块,所述挡块内侧紧密连接有导向轮。本技术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按块贯穿过侧板与固定口相接触,且按块使履带离地。本技术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向轮通过转动杆在凹槽内转动,且转动杆由挡块卡接在转动槽内侧。本技术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车板与下车板均为倾斜状,其中上车板坡口向前,下车板坡口向后。本技术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块的高度与上车板最高处和下车板最高处的高度均为五厘米。本技术的优点是:与现有技术相比:1.该种用于火车的乘客上车架在火车到站,且车门打开时,可以经由侧板底部的履带在履带口内转动,并通过滚轮座内的导向轮与车门内侧的墙壁相接触,使得导向轮通过转动杆在转动槽内滚动,并由挡块将转动杆卡在转动槽内,防止转动杆上下晃动,让得该上车架保持直线滑向站台,使得火车与站台之间的空隙消失,并通过按块防止履带继续滑动,方便盲人安全且快速进入到火车内部;2.该种用于火车的乘客上车架的上车板和下车板通过连接块紧密连接在一起,并且上车板与下车板均为倾斜状,其中上车板坡口向前,下车板坡口向后,有助于残疾人的轮椅进入火车车厢,而且上车板与下车板的表面均安装有磨砂板,有效减少打滑的发生,从而达到残疾人安全且快速进入到火车车厢的好处。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A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侧板底部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上车板;2-挡板;3-按块;4-磨砂板;5-侧板;6-连接块;7-下车板;8-滚轮座;9-转动槽;10-转动杆;11-导向轮;12-挡块;13-凹槽;14-履带口;15-履带;16-固定口。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3,本技术公开的一种用于火车的乘客上车架,包括上车板1、侧板5和滚轮座8,所述上车板1的左右两端紧密连接有两块侧板5,且侧板5的外侧紧密焊接有滚轮座8,所述上车板1的后端设有与其在同一水平线上的下车板7,且上车板1与下车板7之间设有连接块6并通过连接块6相连接,所述上车板1与下车板7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磨砂板4,所述连接块6的高度与上车板1最高处和下车板7最高处的高度均为五厘米,该种用于火车的乘客上车架的上车板1和下车板7通过连接块6紧密连接在一起,并且上车板1与下车板7均为倾斜状,其中上车板1坡口向前,下车板7坡口向后,有助于残疾人的轮椅进入火车车厢,而且上车板1与下车板7的表面均安装有磨砂板4,有效减少打滑的发生,从而使得残疾人安全且快速进入到火车车厢;所述侧板5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挡板2,且侧板5上表面的前后两端活动连接有两个按块3,所述侧板5的下端的中部开有履带口14,且履带口14内嵌设置有履带15,所述侧板5底部的前后两端开有两个固定口16,该种用于火车的乘客上车架在火车到站,且车门打开时,可以经由侧板5底部的履带15在履带口14内转动,并通过滚轮座8内的导向轮11与车门内侧的墙壁相接触,使得导向轮11通过转动杆10在转动槽9内滚动,并由挡块12将转动杆10卡在转动槽9内,防止转动杆10上下晃动,让得该上车架保持直线滑向站台,使得火车与站台之间的空隙消失,并通过按块3防止履带15继续滑动,从而达到残疾人安全且快速进入到火车车厢的好处;所述滚轮座8的前端开有凹槽13,且凹槽13内部的上下两端均开有一个转动槽9,且两个转动槽9在同一直线上,所述转动槽9内嵌设置有转动杆10,且转动杆10的内侧活动连接有挡块12,所述挡块12内侧紧密连接有导向轮11。作为优选的:所述按块3贯穿过侧板5与固定口16相通,且按块3可使履带15离地,通过将按块3向下按,使得按块将上车板和下车板7撑起,从而防止上车板1和下车板7停下之后继续滑动。作为优选的:所述导向轮11通过转动杆10在凹槽13内转动,且转动杆10由挡块12卡接在转动槽9内侧,火车到站时,通过推动该上车架,使得导向轮11与火车入口仓的墙壁摩擦而滚动,从而使得导向轮11在凹槽13内转动,并通过挡块12防止转动杆10在凹槽13内晃动,从而使得该上车架不能呈直线向前滑动。作为优选的:所述上车板1与下车板7均为倾斜状,其中上车板1坡口向前,下车板7坡口向后,使得残疾人坐在轮椅上通过顺利的经过上车板1,并由下车板7进入到火车内部。上述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描述,只用于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本领域的技术工程师根据上述技术的内容对本技术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中使用的1-上车板;2-挡板;3-按块;4-磨砂板;5-侧板;6-连接块;7-下车板;8-滚轮座;9-转动槽;10-转动杆;11-导向轮;12-挡块;13-凹槽;14-履带口;15-履带;16-固定口,均可以通过市场购买或私人订制所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火车的乘客上车架,包括上车板(1)、侧板(5)和滚轮座(8),所述上车板(1)的左右两端紧密连接有两块侧板(5),且侧板(5)的外侧紧密焊接有滚轮座(8),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车板(1)的后端设有与其在同一水平线上的下车板(7),且上车板(1)与下车板(7)之间设有连接块(6)并通过连接块(6)相连接,所述上车板(1)与下车板(7)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磨砂板(4);所述侧板(5)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挡板(2),且侧板(5)上表面的前后两端活动连接有两个按块(3),所述侧板(5)的下端的中部开有履带口(14),且履带口(14)内嵌设置有履带(15),所述侧板(5)底部的前后两端开有两个固定口(16);所述滚轮座(8)的前端开有凹槽(13),且凹槽(13)内部的上下两端均开有一个转动槽(9),且两个转动槽(9)在同一直线上,所述转动槽(9)内嵌设置有转动杆(10),且转动杆(10)的内侧活动连接有挡块(12),所述挡块(12)内侧紧密连接有导向轮(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火车的乘客上车架,包括上车板(1)、侧板(5)和滚轮座(8),所述上车板(1)的左右两端紧密连接有两块侧板(5),且侧板(5)的外侧紧密焊接有滚轮座(8),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车板(1)的后端设有与其在同一水平线上的下车板(7),且上车板(1)与下车板(7)之间设有连接块(6)并通过连接块(6)相连接,所述上车板(1)与下车板(7)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磨砂板(4);所述侧板(5)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挡板(2),且侧板(5)上表面的前后两端活动连接有两个按块(3),所述侧板(5)的下端的中部开有履带口(14),且履带口(14)内嵌设置有履带(15),所述侧板(5)底部的前后两端开有两个固定口(16);所述滚轮座(8)的前端开有凹槽(13),且凹槽(13)内部的上下两端均开有一个转动槽(9),且两个转动槽(9)在同一直线上,所述转动槽(9)内嵌设置有转动杆(10),且转动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子豪
申请(专利权)人:杨子豪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