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悬伸环形齿轮的差速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6966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38
一种具有外壳和环形齿轮的差速器组件。所述环形齿轮安装到所述外壳,并且可以包括安装凸缘和一组齿。所述安装凸缘可以具有紧固件孔。所述组齿悬于所述紧固件孔之上,使得所述组齿比所述紧固件孔的至少一部分朝向轴线延伸得更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悬伸环形齿轮的差速器组件
本披露涉及一种具有悬伸环形齿轮的差速器组件。
技术介绍
美国专利号8,327,541中披露了一种差速器组件。
技术实现思路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差速器组件。所述差速器组件可以包括外壳、环形齿轮和紧固件。所述外壳可以是围绕轴线可旋转的,并且可以具有通孔。所述环形齿轮可以安装到所述外壳。所述环形齿轮可以包括安装凸缘和一组齿。所述安装凸缘可以接合所述外壳并且可以具有紧固件孔。所述组齿可以从所述环形齿轮的面朝所述轴线的内侧朝所述环形齿轮的背向所述轴线的外侧延伸。所述组齿可以悬于所述紧固件孔之上,使得所述内侧可以位于比所述紧固件孔的至少一部分更靠近所述轴线。所述紧固件可以被接纳在所述通孔和所述紧固件孔中,并且可以将所述环形齿轮联接至所述外壳。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差速器组件。所述差速器组件可以包括外壳、环形齿轮和紧固件。所述外壳可以是围绕轴线可旋转的,并且可以具有通孔。所述环形齿轮可以安装到所述外壳。所述环形齿轮可以包括安装凸缘和一组齿。所述安装凸缘可以接合所述外壳并且可以具有紧固件孔。所述组齿可以围绕所述轴线安排。所述组齿可以悬于所述紧固件孔之上,使得所述组齿比所述紧固件孔的至少一部分朝所述轴线延伸得更远。所述紧固件可以被接纳在所述通孔和所述紧固件孔中,并且可以将所述环形齿轮联接至所述外壳。附图说明图1是具有差速器组件的车桥组件的透视图。图2是差速器组件和可旋转地支撑差速器组件的轴承组件的透视图。图3是沿截面线3-3的截面视图,所述截面视图也包括可能与差速器组件相关的半轴。图4是图3的一部分的放大视图,示出了环形齿轮的截面。图5是示出环形齿轮的另一截面的放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按照要求,本文披露了本专利技术的详细实施例;然而,应理解的是,所披露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能以不同形式和替代性的形式来实施的示例。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的;一些特征可以被夸大或者缩至最小以便示出具体部件的细节。因此,本文披露的具体结构性和功能性细节不应被解释为是限制性的,而是仅作为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以不同方式采用本专利技术的代表性基础。参考图1,示出了车桥组件10的示例。车桥组件10可以被提供用于机动车辆,比如卡车、公共汽车、农场设备、采矿设备、军事运输或武装车辆、或者用于陆地、空中、或海洋船舶的货物装载设备。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机动车辆可以包括用于运输货物的拖车。车桥组件10可以是车辆传动系的一部分,所述传动系可以对一个或多个牵引轮组件提供扭矩,所述牵引轮组件可以包括安装在车轮上的轮胎。可以向车辆提供一个或多个车桥组件10。例如,车桥组件10可以是单个驱动车桥组件或者可以被构造成串接车桥构型或多车桥构型的一部分,所述串接车桥构型或多车桥构型可以包括可以串联连接的多个车桥组件。如参照图1和图2最佳示出的,车桥组件10可以包括壳体组件20、差速器组件22、和至少一个半轴24。参考图1,壳体组件20可以接纳车桥组件10的各种部件。另外,壳体组件20可以有助于将车桥组件10安装至车辆。壳体组件20可以包括车桥壳体30和差速器载体32。车桥壳体30可以接纳并支撑半轴24。在至少一个构型中,车桥壳体30可以包括中心部分40和一个或多个臂部分42。中心部分40可以布置成接近车桥壳体30的中心。中心部分40可以限定空腔,所述空腔可以接纳差速器组件22。中心部分40可以包括载体安装表面。载体安装表面可以面朝差速器载体32并且可以与之接合。载体安装表面可以有助于将差速器载体32安装至车桥壳体30。例如,载体安装表面可以具有一组孔,所述组孔可以与差速器载体32上的对应孔对准。每个孔可以接纳紧固件,诸如螺栓,所述紧固件可以将差速器载体32联接至车桥壳体30。一个或多个臂部分42可以从中心部分40延伸。例如,两个臂部分42可以从中心部分40并背离差速器组件22在相反方向上延伸。臂部分42可以具有基本上相似的构型。例如,臂部分42可以各自具有中空构型或管状构型,所述构型可以围绕相应半轴24延伸并且可以帮助将半轴24与周围环境分开或隔离。臂部分42或其一部分可以与中心部分40一体形成。替代性地,臂部分42可以与中心部分40分开。在这样的构型中,每个臂部分42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附接至中心部分40,诸如通过焊接或者用一个或多个紧固件。每个臂部分42可以限定臂空腔,所述臂空腔可以接纳对应的半轴24。差速器载体32(其也可以被称为载体壳体)可以安装到车桥壳体30的中心部分40上。差速器载体32可以支撑差速器组件22的部件。例如,差速器载体32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轴承支撑件,所述一个或多个轴承支撑件可以接纳或支撑滚子轴承组件,所述滚子轴承组件可旋转地支撑差速器组件22。输入轭50(如果设置的话)可以联接至车辆传动系部件(诸如驱动轴),所述车辆传动系部件可以联接至车辆变速器或变速箱的输出端,所述输出端进而可以从车辆动力源(诸如发动机或马达)接收扭矩。替代性地,输入轭50可以操作性地连接至另一车桥组件的输出端。输入轭50可以连接到输入轴或与输入轴一体形成,所述输入轴可以由一个或多个滚子轴承可旋转地支撑,所述一个或多个滚子轴承可以布置在差速器载体32上。输入轴可以操作性地连接到驱动小齿轮,或者可以与驱动小齿轮一体形成。驱动小齿轮可以向环形齿轮52提供扭矩,这在图2中最佳示出,所述环形齿轮可以设有差速器组件22,如将在下面更详细地讨论。例如,驱动小齿轮可以具有与环形齿轮52的齿相啮合的齿,使得驱动小齿轮的旋转可以使差速器组件22围绕轴线54旋转。差速器组件22可以操作性地连接到半轴24。这样,差速器组件22可以经由环形齿轮52接收扭矩并且将扭矩提供到半轴24。还可以设想的是,车桥组件10可以以不包括输入轭的构型进行设置。例如,车桥组件10可以包括电动马达模块。所述电动马达模块可以操作性地连接至所述差速器组件并且可以向所述差速器组件提供扭矩。例如,电动马达模块可以操作性地连接至差速器组件并且可以经由驱动小齿轮向差速器组件提供扭矩。美国专利公开号2019/0054816和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16/205,586中披露了具有电动马达模块的车桥组件的示例,这些专利通过引用以其全部内容结合在此。参考图2和图3,示出了差速器组件22的示例。差速器组件22可以布置在壳体组件20的中心部分40中。差速器组件22可以将扭矩传递给车辆牵引轮组件、并且允许牵引轮组件以不同的速度旋转。除了环形齿轮52之外,差速器组件22还可以包括外壳60、至少一个紧固件62和差速器单元64。外壳60可以被构造成用于接纳差速器组件22的部件。此外,外壳60可以是围绕轴线54可旋转的。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外壳60可以包括第一外壳部分70和第二外壳部分72,第一外壳部分和第二外壳部分可以协作以至少部分地限定空腔。空腔可以至少部分地接纳差速器单元64。参考图3,第一外壳部分70可以包括第一轴承部分80。第一轴承部分80可以围绕轴线54延伸。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差速器组件,包括:/n外壳,所述外壳可围绕轴线旋转并具有通孔;/n环形齿轮,所述环形齿轮安装到所述外壳,所述环形齿轮包括:/n安装凸缘,所述安装凸缘接合所述外壳,所述安装凸缘包括紧固件孔;以及/n一组齿,所述组齿围绕所述轴线安排,其中所述组齿从面朝所述轴线的内侧朝背向所述轴线的外侧延伸,使得所述组齿悬于所述紧固件孔之上,并且所述内侧位于比所述紧固件孔的至少一部分更靠近所述轴线;以及/n紧固件,所述紧固件被接纳在所述通孔和所述紧固件孔中,并将所述环形齿轮联接至所述外壳。/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430 US 16/398,8471.一种差速器组件,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可围绕轴线旋转并具有通孔;
环形齿轮,所述环形齿轮安装到所述外壳,所述环形齿轮包括:
安装凸缘,所述安装凸缘接合所述外壳,所述安装凸缘包括紧固件孔;以及
一组齿,所述组齿围绕所述轴线安排,其中所述组齿从面朝所述轴线的内侧朝背向所述轴线的外侧延伸,使得所述组齿悬于所述紧固件孔之上,并且所述内侧位于比所述紧固件孔的至少一部分更靠近所述轴线;以及
紧固件,所述紧固件被接纳在所述通孔和所述紧固件孔中,并将所述环形齿轮联接至所述外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速器组件,其中,所述内侧围绕所述轴线连续地延伸。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速器组件,其中,所述组齿从所述内侧延伸至所述外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速器组件,其中,所述紧固件孔是螺纹通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速器组件,其中,所述紧固件孔沿着紧固件孔轴线延伸,并且所述紧固件孔轴线位于比所述内侧更靠近所述轴线。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速器组件,其中,所述紧固件孔沿着紧固件孔轴线延伸,并且所述内侧位于比所述紧固件孔轴线更靠近所述轴线。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差速器组件,其中,所述紧固件孔轴线被布置成平行于所述轴线。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速器组件,其中,所述紧固件具有头部和从所述头部延伸的柄部,其中所述头部被布置成邻近所述安装凸缘,并且所述柄部延伸穿过所述通孔和所述紧固件孔。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差速器组件,其中,所述柄部与所述内侧间隔开。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差速器组件,其中,所述柄部延伸穿过所述安装凸缘并从所述安装凸缘伸出,使得所述内侧悬于所述柄部之上。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差速器组件,其中,所述内侧位于比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达纳帕·维塔拉·拉亚钟宜兆彭涛克利斯登·G·伯德
申请(专利权)人:阿文美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