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差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2637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差速器,涉及传动机构技术领域;包括壳体、与壳体转动连接的输入轴、与壳体转动连接的第一输出轴、与壳体转动连接的第二输出轴,所述壳体内设有套设在输入轴上的第一齿轮、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靠近第二齿轮的一侧设有凹槽,所述第二齿轮上固接有转轴,所述转轴远离第二齿轮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三齿轮,所述凹槽的内侧壁上设有轮齿,所述输入轴在第三齿轮对应位置设有轮齿,所述第一输出轴上固接有与其同轴的第四齿轮,所述第二输出轴上固接有与其同轴的第五齿轮,所述第四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五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场景限制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差速器
本技术属于传动机构
,特别涉及一种差速器。
技术介绍
传统的差速器两个输出轴同轴,但是在某些领域,需要两个输出轴不同轴,这时候传统的差速器就不能适用了,传统的差速器使用场景限制大。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9952454A,专利名称:差速器装置和具有差速器装置的车辆,公开一种差速器装置,其具有差速器行星轮,其中,所述差速器行星轮具有带有四个销区段a、b、c、d和四个锥齿轮a、b、c、d的销体,其中,所述锥齿轮a、b、c、d套接在所述销区段a、b、c、d上;所述差速器装置还具有差速器壳体,其中,所述差速器行星轮布置在所述差速器壳体中,其中,所述差速器壳体限定旋转轴线R,所述销体具有带有两个销区段c、d的差速器主销和分别带有销区段a、b的两个差速器销a、b,其中,所述差速器主销具有容纳区段,其中,所述差速器销a、b容纳在所述容纳区段中。该专利技术虽然结构简单,但是两个输出轴同轴,但是使用场景限制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使用场景限制大的缺点,提出一种差速器,使用场景限制小。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差速器,包括壳体、与壳体转动连接的输入轴、与壳体转动连接的第一输出轴、与壳体转动连接的第二输出轴,所述输入轴、第一输出轴相互平行,第一输出轴与第二输出轴同轴或平行,所述壳体内设有套设在输入轴上的第一齿轮、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均与输入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齿轮靠近第二齿轮的一侧设有凹槽,所述第二齿轮上固接有转轴,所述转轴远离第二齿轮的一端伸入凹槽内并转动连接有第三齿轮,所述凹槽的内侧壁上设有轮齿,所述输入轴在第三齿轮对应位置设有轮齿,所述第三齿轮一侧与凹槽的内侧壁啮合,所述第三齿轮另一侧与输入轴啮合,所述第一输出轴上固接有与其同轴的第四齿轮,所述第二输出轴上固接有与其同轴的第五齿轮,所述第四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五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第一输出轴与第二输出轴相互平行,可以在第一输出轴与第二输出轴不同轴的情况下运行,同时,也可以在第一输出轴与第二输出轴同轴的情况下运行,适用场景广。作为优选,第三齿轮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三齿轮以输入轴的轴所在平面为对称面对称布置。第二齿轮受力均匀。作为优选,壳体上设有用于给壳体散热的叶片,所述壳体上设有用于转动叶片的电机。增加散热性能。作为优选,叶片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叶片靠近第一输出轴,另一个叶片靠近第二输出轴。增加散热性能。作为优选,第一输出轴上固接有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靠近壳体一侧固接有第一永磁体,所述壳体在第一永磁体对应位置固接有第一线圈,所述第一线圈与靠近第一输出轴的叶片对应的电机连接,所述第二输出轴上固接有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靠近壳体一侧固接有第二永磁体,所述壳体在第二永磁体对应位置固接有第二线圈,所述第二线圈与靠近第二输出轴的叶片对应的电机连接。利用电磁感应原理供电。作为优选,第一线圈、第二线圈上均连接有断电报警装置。当空转的时候自动报警。作为优选,壳体的材质为铸铝。增加散热性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使用场景限制小,散热性能好,空转自动报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部分爆炸图。图中:壳体1、输入轴2、第一输出轴3、第二输出轴4、第一齿轮5、第二齿轮6、凹槽7、转轴8、第三齿轮9、第四齿轮10、第五齿轮11、叶片12、第一支架13、第一线圈14、第一永磁体15、第二支架16、第二线圈17、第二永磁体18、断电报警装置19。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阐述:实施例:参见图1至图2,一种差速器,包括由铸铝制成的壳体1、与壳体1转动连接的输入轴2、与壳体1转动连接的第一输出轴3、与壳体1转动连接的第二输出轴4,所述输入轴2、第一输出轴3相互平行,第一输出轴与第二输出轴同轴或者相互平行,所述壳体1内设有套设在输入轴2上的第一齿轮5、第二齿轮6,所述第一齿轮5、第二齿轮6均与输入轴2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齿轮5靠近第二齿轮6的一侧设有凹槽7,所述第二齿轮6上固接有转轴8,所述转轴8远离第二齿轮6的一端伸入凹槽7内并转动连接有第三齿轮9,第三齿轮9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三齿轮9以输入轴2的轴所在平面为对称面对称布置;所述凹槽7的内侧壁上设有轮齿,所述输入轴2在第三齿轮9对应位置设有轮齿,所述第三齿轮9一侧与凹槽7的内侧壁啮合,所述第三齿轮9另一侧与输入轴2啮合,所述第一输出轴3上固接有与其同轴的第四齿轮10,所述第二输出轴4上固接有与其同轴的第五齿轮11,所述第四齿轮10与第二齿轮6啮合,所述第五齿轮11与第一齿轮5啮合。壳体1上设有用于给壳体1散热的叶片12,所述壳体1上设有用于转动叶片12的电机;叶片12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叶片12靠近第一输出轴3,另一个叶片12靠近第二输出轴4;第一输出轴3上固接有第一支架13,所述第一支架13靠近壳体1一侧固接有第一永磁体15,所述壳体1在第一永磁体15对应位置固接有第一线圈14,所述第一线圈14与靠近第一输出轴3的叶片12对应的电机连接,所述第二输出轴4上固接有第二支架16,所述第二支架16靠近壳体1一侧固接有第二永磁体18,所述壳体1在第二永磁体18对应位置固接有第二线圈17,所述第二线圈17与靠近第二输出轴4的叶片12对应的电机连接;第一线圈14、第二线圈17上均连接有断电报警装置19。实施例原理:输入轴2转动的时候,将力传递给第三齿轮9,第三齿轮9将一部分力传递给第一齿轮5,第三齿轮9将另一部分力通过转轴8传递给第二齿轮6。最终输入轴2转动,第三齿轮9自转的同时,绕着输入轴2旋转,第一齿轮5、第二齿轮6均自转,第一输出轴3与第二输出轴4同时转动。当第一输出轴3受到阻力的时候,第四齿轮10受到阻力,第二齿轮6受到阻力,此时,第三齿轮9很难通过转轴8转动第二齿轮6,第三齿轮9只能更多发生自转,第一齿轮5在第三齿轮9的带动下转的更快,第五齿轮11转的更快,第二输出轴4转的更快,同时,第一输出轴3转速变慢。当第一输出轴3受到阻力彻底停止转动的时候,输入轴2将所有的扭力传递给第二输出轴4。同理,当第二输出轴4收到阻力的时候,第三齿轮9更多的绕着输入轴2旋转,第一输出轴3转速变快。在第一输出轴3与第二输出轴4转动的时候,第一线圈14在第一永磁体15附近运动,第二线圈17在第二永磁体18附近运动,根据电磁感应远离,第一线圈14、第二线圈17分别给电机供电,从而使得叶片12转动,当第一输出轴3完全失去阻力的时候,第一输出轴3会空转,而第二输出轴4则停止转动,当第二输出轴4完全失去阻力的时候,第二输出轴4完全失去阻力的时候,第二输出轴4会空转,而第一输出轴3则停止转动;为了防止以上情况出现,增设断电报警装置19,断电报警装置19为成熟的现有技术,这里不做展开,当第一永磁体15或者第二永磁体18不运动的时候,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差速器,包括壳体、与壳体转动连接的输入轴、与壳体转动连接的第一输出轴、与壳体转动连接的第二输出轴,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轴、第一输出轴相互平行,第一输出轴与第二输出轴同轴或平行,所述壳体内设有套设在输入轴上的第一齿轮、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均与输入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齿轮靠近第二齿轮的一侧设有凹槽,所述第二齿轮上固接有转轴,所述转轴远离第二齿轮的一端伸入凹槽内并转动连接有第三齿轮,所述凹槽的内侧壁上设有轮齿,所述输入轴在第三齿轮对应位置设有轮齿,所述第三齿轮一侧与凹槽的内侧壁啮合,所述第三齿轮另一侧与输入轴啮合,所述第一输出轴上固接有与其同轴的第四齿轮,所述第二输出轴上固接有与其同轴的第五齿轮,所述第四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五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差速器,包括壳体、与壳体转动连接的输入轴、与壳体转动连接的第一输出轴、与壳体转动连接的第二输出轴,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轴、第一输出轴相互平行,第一输出轴与第二输出轴同轴或平行,所述壳体内设有套设在输入轴上的第一齿轮、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均与输入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齿轮靠近第二齿轮的一侧设有凹槽,所述第二齿轮上固接有转轴,所述转轴远离第二齿轮的一端伸入凹槽内并转动连接有第三齿轮,所述凹槽的内侧壁上设有轮齿,所述输入轴在第三齿轮对应位置设有轮齿,所述第三齿轮一侧与凹槽的内侧壁啮合,所述第三齿轮另一侧与输入轴啮合,所述第一输出轴上固接有与其同轴的第四齿轮,所述第二输出轴上固接有与其同轴的第五齿轮,所述第四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五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齿轮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三齿轮以输入轴的轴所在平面为对称面对称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国芳廖翠平谢允龙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速博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