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铰缝加固维修方法及加固维修装置,铰缝加固维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在铰缝位置开出槽口;步骤二、在铰缝中钻出竖向通孔;步骤三、在槽口处设置上锚固板,板梁下方对应槽口位置设置下锚固板,上锚固板和下锚固板之间设置对拉杆,对拉杆穿过上锚固板和下锚固板,对拉杆设置于竖向通孔中,然后将对拉杆和上锚固板以及下锚固板紧固;步骤四、对槽口进行修补;步骤五、将铰缝底部封闭;步骤六、注胶。本发明专利技术增加加固维修装置,使板梁之间的横向联系增强,削弱单梁受力状态,避免梁板振动,从而避免裂缝修补胶的开裂、离散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铰缝加固维修方法及加固维修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铰缝加固维修方法及加固维修装置。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桥梁或高架上经常使用多个板梁连接形成,各个板梁之间通过铰缝形成横向受力联系,使得各个板梁之间形成受力整体。板梁的铰缝损坏后会造成梁板损坏。要修复铰缝,现阶段主要采用的是向铰缝内注胶或注浆的方法对铰缝进行加固维修。但是,注入的胶体会出现开裂、离散化的情况,使得注胶效果丧失;而铰缝里注入胶体后会使得铰缝无法再次修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铰缝加固维修方法及加固维修装置。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铰缝加固维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在铰缝位置开出槽口;步骤二、在铰缝中钻出竖向通孔;步骤三、在铰缝处设置加固维修装置;步骤四、对槽口进行修补;步骤五、将铰缝底部封闭;步骤六、注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步骤一中,开出槽口时,在铰缝位置将桥梁部分结构凿除,直至露出钢筋结构为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竖向通孔设置于铰缝的中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步骤三具体为:在槽口处设置上锚固板,板梁下方对应槽口位置设置下锚固板,上锚固板和下锚固板之间设置对拉杆,对拉杆穿过上锚固板和下锚固板,对拉杆设置于竖向通孔中,然后将对拉杆和上锚固板以及下锚固板紧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对拉杆为中空结构,对拉杆的一端有连通口,连通口使得中空结构与外部连通,对拉杆的周面设有多个出浆孔,各个出浆孔向内与中空部分连通,注胶时,使用裂缝修补胶,裂缝修补胶从连通口灌入中空结构,通过出浆孔注入铰缝结构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槽口自梁跨1/4点至3/4点范围内布置,1m≤槽口间距≤3×h,h为板梁的高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上锚固板的宽度L1满足,B+10cm≤L1≤B+20cm,B为铰缝的宽度;下锚固板的宽度L2满足,20cm≤L2≤30cm;槽口的宽度L3满足,L1+4cm≤L3≤L1+8cm。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步骤四修补使用快硬混凝土和/或沥青混凝土对槽口进行填充。一种加固维修装置,包括:上锚固板;下锚固板,上锚固板和下锚固板间隔地设置;对拉杆,对拉杆为中空结构,对拉杆的周面设有多个出浆孔,各个出浆孔向内与中空部分连通;上锚固板和下锚固板可分别与对拉杆配合地设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对拉杆的一端设有固定螺帽,固定螺帽可抵扣于上锚固板或下锚固板上;对拉杆的另一端设置螺纹和紧固螺母;对拉杆的一端有连通口,连通口使得中空结构与外部连通;出浆孔均位于对拉杆的固定螺帽和螺纹之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还包括注胶管,注胶管的端部可与对拉杆的螺纹一端配合连接。在板梁的铰缝损伤较为严重时,板梁已经形成单梁受力状态,梁板振动幅度大,所以,桥上荷载引起的梁板振动会导致裂缝修补胶在未固化时开裂、离散化,铰缝注胶效果将会完全丧失。为此,本专利技术增加加固维修装置,使板梁之间的横向联系增强,削弱单梁受力状态,避免梁板振动,从而避免裂缝修补胶的开裂、离散化。采用快硬混凝土、沥青混凝土对槽口进行修补,有利于桥面交通快速通行。从对拉杆中注胶,注胶均匀,注胶效果好。附图说明图1为未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桥梁的断面图,其中,1-板梁、2-铰缝、3-沥青铺装层、4-混凝土铺装层、5-钢筋网片;图2为实施例1中步骤一至步骤三的桥梁的断面图;图3为实施例1中步骤四的桥梁的断面图;图4为加固维修装置的结构图;图5为桥梁的立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实施例1本实施例铰缝加固维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如图2所示,在铰缝2位置开出槽口6;具体是在铰缝2的顶部;开出槽口6时,在铰缝2位置将桥梁部分结构凿除,直至露出钢筋结构为止。本实施例中具体是,在铰缝2位置将桥梁的沥青铺装层3和部分混凝土铺装层4凿除,露出混凝土铺装层4内的钢筋网片5为止,即凿除混凝土铺装层4中钢筋网片5的上方混凝土,露出钢筋网片5为止。步骤二、在铰缝2中钻出竖向通孔;所述的竖向通孔开于铰缝2的中部。竖向通孔的直径通常小于铰缝2的宽度。步骤三、在铰缝2处设置加固维修装置100,具体是,在槽口6处设置上锚固板7,板梁下方对应槽口6位置设置下锚固板8,上锚固板7和下锚固板8之间设置对拉杆9,对拉杆9穿过上锚固板7和下锚固板8,对拉杆9设置于竖向通孔中,然后将对拉杆9和上锚固板7以及下锚固板8紧固;本实施例的板梁为空心板梁。步骤四、如图3所示,对槽口6进行修补;修补使用快硬混凝土和沥青混凝土对槽口6进行填充。步骤五、将铰缝2底部封闭;将铰缝2底部封闭使用封缝胶。步骤六、注胶。如图4所示,所述的对拉杆9为中空结构,对拉杆9的一端有连通口10,连通口10使得中空结构与外部连通,对拉杆9的周面设有多个出浆孔11,各个出浆孔11向内与中空部分连通,注胶时,使用裂缝修补胶,裂缝修补胶从连通口10灌入中空结构,通过出浆孔11注入铰缝2结构中。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对拉杆9的一端设有固定螺帽12,固定螺帽12抵扣于上锚固板7上;对拉杆9的另一端设置螺纹13和紧固螺母14,拧紧紧固螺母14即可实现对拉杆9、上锚固板7和下锚固板8的紧固;连通口10位于螺纹13一端;出浆孔11均位于对拉杆9的固定螺帽12和螺纹13之间。各个出浆孔11交错分布。固定螺帽12与对拉杆9主体为一体结构。本实施例中,提供一个注胶管15,注胶管15的端部设有接头16,接头16套设于对拉杆9的连通口10。裂缝修补胶通过注胶管15灌入中空结构,然后通过出浆孔11注入铰缝2结构中。注胶压力P≤0.6MPa。如图2、图5所示,所述的槽口6自梁跨C的1/4点至3/4点范围内布置,1m≤槽口6间距≤3×h,h为板梁的高度,例如,槽口6间距取1m、h、2h、3h。如图2、图3所示,所述上锚固板7的宽度L1满足,B+10cm≤L1≤B+20cm,例如,L1取B+10cm、B+12cm、B+15cm、B+18cm、B+20cm,B为铰缝2的宽度,此宽度为铰缝2最大的宽度;下锚固板8的宽度L2满足,20cm≤L2≤30cm,例如,L2取20cm、22cm、25cm、28cm、30cm;槽口6的宽度L3满足,L1+4cm≤L3≤L1+8cm,例如,L3取L1+4cm、L1+8cm、L1+6cm、L1+5cm。所述的宽度L1、宽度B、宽度L2以及宽度L3的方向均为板梁1长度方向。实施例2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加固维修装置,包括:上锚固板7;下锚固板8,上锚固板7和下锚固板8间隔地设置;对拉杆9,对拉杆9为中空结构,对拉杆9的周面设有多个出浆孔11,各个出浆孔11向内与中空部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铰缝加固维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一、在铰缝位置开出槽口;/n步骤二、在铰缝中钻出竖向通孔;/n步骤三、在铰缝处设置加固维修装置;/n步骤四、对槽口进行修补;/n步骤五、将铰缝底部封闭;/n步骤六、注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铰缝加固维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铰缝位置开出槽口;
步骤二、在铰缝中钻出竖向通孔;
步骤三、在铰缝处设置加固维修装置;
步骤四、对槽口进行修补;
步骤五、将铰缝底部封闭;
步骤六、注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缝加固维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一中,开出槽口时,在铰缝位置将桥梁部分结构凿除,直至露出钢筋结构为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缝加固维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竖向通孔设置于铰缝的中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缝加固维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三具体为:在槽口处设置上锚固板,板梁下方对应槽口位置设置下锚固板,上锚固板和下锚固板之间设置对拉杆,对拉杆穿过上锚固板和下锚固板,对拉杆设置于竖向通孔中,然后将对拉杆和上锚固板以及下锚固板紧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铰缝加固维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对拉杆为中空结构,对拉杆的一端有连通口,连通口使得中空结构与外部连通,对拉杆的周面设有多个出浆孔,各个出浆孔向内与中空部分连通,注胶时,使用裂缝修补胶,裂缝修补胶从连通口灌入中空结构,通过出浆孔注入铰缝结构中。
6.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浩,李善亮,谢晓阳,林鑫,于海萍,张承善,马春辉,余光和,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浦东新区公路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