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梁线型调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67021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到桥梁建筑施工领域,公布了一种桥梁架设过程中线型的调节装置,该装置包括千斤顶,反力座,滑移模块、垫块;其中千斤顶包括至少一台第一千斤顶、至少四台第二千斤顶;垫块包括钢桁梁主垫块、千斤顶主垫块;反力座包括四组反力座。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反力座克服桥梁竖向起顶后,横向位移所产生的摩擦力,使桥梁整体位移,达到桥梁架设过程中线型调整的目的。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节省了大量的临时支架、拉索、预埋反力装置等材料、设备的投入,节省了大量成本,加快了施工进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桥梁线型调整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桥梁工程施工
,涉及到桥梁建筑施工领域,具体为一种桥梁线型调整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在基建、科研、设计方面创造了辉煌的成就,其中我国在桥梁建设方面更是有了快速的崛起,近年来,我国公路桥梁平均以每年2.7万座的速度增长。2015年末,全国公路桥梁达到77.9万座,已成为世界第一桥梁大国。如今我国桥梁建设已不仅仅局限于功能性、安全性与经济性等方面,而是向着更大跨径、更大难度、更加新颖、优美造型等方面发展。在桥梁架设施工过程中,往往需要对已架设桥梁进行相应的线型调整,以往桥梁线型调整方式中,对于吨位较小的桥梁线型调节常采用倒链人工拖拽,预埋反力挡墙配合千斤顶顶推;对于吨位较大的桥梁则需要运用搭设临时支架以及大型机械辅助拖拉或顶推、吊索塔架辅助线型控制等方式进行桥梁线型控制。以上方式施工中存在线型控制技术难度高、需要使用大型施工设备、造成施工设备投入大、施工风险高、施工进度慢的问题。因此,制造一款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能够更加经济、便捷的桥梁架设线型的调节装置,来满足现场起线型调整需要显得尤为迫切,这也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有利的企业需求及实用背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解决目前桥梁线型调整方式中需投入大型设备造成施工周期长、施工难度大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桥梁线型调整装置。本专利技术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桥梁线型调整装置,包括设置在桥墩上表面并位于四个方位的四个反力座,反力座之间放置有滑移模块,滑移模块上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顶起桥梁的第一千斤顶,每个反力座内侧面均水平布置有至少一个与该反力座配合的第二千斤顶;第二千斤顶的活动杆从四个方向朝向第一千斤顶。所述桥梁线型调整装置采用千斤顶横向或纵向起顶的方式对桥梁产生纵向或横向调节作用。所述桥梁线型调整装置,一般采用两个组;线型调整作业时应同步进行;第一千斤顶先将桥梁顶起,然后通过位于四个方向的第二千斤顶分别对第一千斤顶施加推力,第一千斤顶在滑移模块上滑移,实现对其位置的精确调整,进而实现对桥梁位置的线型调整。采用两组液压站分别对墩顶两侧千斤顶进行控制。在所述装置中,千斤顶与反力座之间加设滑移模块,降低线型调整过程中,横向摩擦力。反力座外围还设有至少一个用于顶升桥梁并与第一千斤顶倒用的第三千斤顶。第三千斤顶位于反力座外围,和第一千斤顶相互倒替使用,均用于对桥梁的顶起,其中,外围千斤顶除在桥梁起顶调节过程中参与整体顶升外还负责单独起顶,使内部千斤顶脱空,调节内部抄垫高度的作用。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桥梁线型调整装置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桥梁线型调整装置,包括设置在桥墩上表面并位于四个方位的四个反力座,反力座之间放置有滑移模块,滑移模块上放置有一个活动底座,活动底座上固定有两个第一千斤顶;两个第一千斤顶均采用三向千斤顶,两个三向千斤顶的竖向活动杆用于顶起桥梁,两个三向千斤顶的另外四个水平布置的活动杆分别朝向四个反力座。两个第一千斤顶均采用三向千斤顶,这样第一千斤顶通过对四个反力座施加作用力,就可以实现对自身位置的调整。在所述装置中,桥梁线型调整装置可以根据需要增加数量。本专利技术采用的装置,减少了桥梁临线型调整前预埋挡墙、临时支架的设置,避免了大量人力、材料、机械设备的投入、避免了时间与空间的占用,节省成本,加快施工进度。本装置安装简单方便,减低安全隐患,降低施工难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安装结构正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安装结构侧视图。1-反力座,2-滑移模块,3-桥梁,4-第一千斤顶,5-第二千斤顶,6-第三千斤顶,7-垫块,8-千斤顶底座。具体实施方式一种桥梁线型调整装置,包括设置在桥墩上表面并位于四个方位的四个反力座1,反力座1之间放置有滑移模块2,滑移模块2上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顶起桥梁3的第一千斤顶4,每个反力座1内侧面均水平布置有至少一个与该反力座1配合的第二千斤顶5;第二千斤顶5的活动杆从四个方向朝向第一千斤顶4(顶住其底座)。第一千斤顶4的活动杆顶部与桥梁3之间设有垫块7。第一千斤顶4为两个及以上时,滑移模块2上放置有底板;第一千斤顶4放置在底板上,;第二千斤顶5的活动杆与底板之间也设有垫块。第二千斤顶顶住底板,以调整第一千斤顶的位置。滑移模块2采用四氟乙烯板。反力座1包括竖板以及用于支撑竖板的水平板;四个反力座1的水平板相互对接构成一个平台(四个水平板可做成一个整体,四个竖板位于平板/台的四个方位),所述滑移模块2放置在平台上。第一、第三千斤顶采用300t千斤顶,第二千斤顶采用50t千斤顶。一种桥梁线型调整装置,包括设置在桥墩上表面并位于四个方位的四个反力座1,反力座1之间放置有滑移模块2,滑移模块2上放置有一个活动底座,活动底座上固定有两个第一千斤顶4;两个第一千斤顶4均采用三向千斤顶,两个三向千斤顶的竖向活动杆用于顶起桥梁3,两个三向千斤顶的另外四个水平布置的活动杆分别朝向四个反力座1。参见图1至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桥梁线型调整装置及方法。图1中可见第一、第二千斤顶均位于反力座之间(位于反力座的水平板上),第三千斤顶位于反力座外围,第一、第三千斤顶用于顶起桥梁,且相互倒换使用,便于第一千斤顶的位置微调。图2中可见,该组桥梁线型调整装置中,第一、第三千斤顶为两个;第二千斤顶为8个,每个方位有两个,这样可以使施力均匀。具体应用时,可采用对组本装置同步进行作业。第一、第二千斤顶放置于反力座上(反力座的水平板上);千斤顶与反力座间设置滑移模块;反力座放置于墩顶,不与墩顶固定;反力座克服桥梁竖向起顶后,横向位移所产生的摩擦力,使桥梁整体位移,达到桥梁架设过程中线型调整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反力座克服桥梁竖向起顶后,横向位移所产生的摩擦力,使桥梁整体位移,达到桥梁架设过程中线型调整的目的。本专利技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节省了大量的临时支架、拉索、预埋反力装置等材料、设备的投入,节省了大量成本,加快了施工进度。尽管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专利技术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实施例新建广州南沙港铁路NSGZQ-5标,跨洪奇沥水道钢桁梁柔性拱特大桥工程,全桥钢桁梁重2.2万吨,长度998m,在主桥钢桁梁线型调整过程中,调整位移6cm,调整精度达2cm。因施工精度要求高,且桥身庞大,热胀冷缩影响大。经讨论研究决定,采用桥梁架设过程中线型的调节装置,该装置将第一、第二千斤顶放置于反力座上;第一千斤顶与反力座间设置滑移模块;反力座放置于墩顶;反力座克服桥梁竖向起顶后,横向位移所产生的摩擦力,使桥梁整体位移,达到桥梁架设过程中线型调整的目的。采用本专利技术,在没有任何预埋及设备投入,仅采用施工人员10人的情况下,整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桥梁线型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桥墩上表面并位于四个方位的四个反力座(1),反力座(1)之间放置有滑移模块(2),滑移模块(2)上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顶起桥梁(3)的第一千斤顶(4),每个反力座(1)内侧面均水平布置有至少一个与该反力座(1)配合的第二千斤顶(5);第二千斤顶(5)的活动杆从四个方向朝向第一千斤顶(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桥梁线型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桥墩上表面并位于四个方位的四个反力座(1),反力座(1)之间放置有滑移模块(2),滑移模块(2)上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顶起桥梁(3)的第一千斤顶(4),每个反力座(1)内侧面均水平布置有至少一个与该反力座(1)配合的第二千斤顶(5);第二千斤顶(5)的活动杆从四个方向朝向第一千斤顶(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梁线型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反力座(1)外围还设有至少一个用于顶升桥梁(3)并与第一千斤顶(4)倒用的第三千斤顶(6)。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桥梁线型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千斤顶(4)的活动杆顶部与桥梁(3)之间设有垫块(7)。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桥梁线型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千斤顶(4)为两个及以上时,滑移模块(2)上放置有底板;第一千斤顶(4)放置在底板上;第二千斤顶(5)的活动杆与底板之间也设有垫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国平宁忠吉李志程世玉魏凯王振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六局集团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