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双肢薄壁高墩系梁无支架施工方法,包括步骤:爬模爬升后顶标高位于系梁底标高减系梁下倒角高度,浇筑本节段墩身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拆除爬模顶部悬挂梁,分别安装系梁下倒角段模板、系梁中段模板、系梁上倒角段模板,再浇筑混凝土,再依次拆除系梁上倒角段、系梁中段、位于系梁下爬模操作平台和横桥向连接梁、横桥向侧的墩柱模板、系梁下倒角段模板;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高墩系梁施工时需全部拆除原有墩身模板,造成反复安拆的问题;墩身、系梁两个施工体系达到融合效果,系梁施工整体过程中无需任何支架,同时利用墩身施工中的模板一体平台,及保证了功效,又大大提高了安全保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肢薄壁高墩系梁无支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双肢薄壁高墩系梁无支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当桥墩达到一定高度时,需在墩间设置系梁连接,保证桥墩的整体稳定性。现阶段高墩系梁施工基本采用托架法和落地支架法。托架法:在墩身预留孔洞穿设钢棒,在钢棒上搭设型钢平台施工系梁。需在墩身内提前预埋构件成孔,预埋位置精度要求高,钢平台的搭设优劣受施工人员素质左右。落地支架法:支架搭设、拆除时间长;当墩高过高时,造成支架高宽比太大,不符合安全施工要求;且使用支架材料数量大,施工周期长。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双肢薄壁高墩系梁无支架施工方法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双肢薄壁高墩系梁无支架施工方法。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双肢薄壁高墩系梁无支架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爬模爬升后顶标高位于系梁底标高减系梁下倒角高度,浇筑本节段墩身混凝土;S2、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拆除爬模顶部悬挂梁,分别安装系梁下倒角段模板、系梁中段模板、系梁上倒角段模板,浇筑系梁下倒角段、系梁中段、系梁上倒角段混凝土;S3、依次拆除系梁上倒角段、系梁中段、位于系梁下爬模操作平台和横桥向连接梁、横桥向侧的墩柱模板、系梁下倒角段模板;S4、爬模依次爬升,到达系梁上倒角段顶,重新安装拆除的操作平台和模板,进入正常施工爬升阶段。具体地,步骤S1包括以下步骤:A1、爬模爬升后顶标高位于系梁底标高减系梁下倒角高度;A2、在爬模里程方向竖向安装多层对拉杆,顺桥向预埋爬模爬锥,浇筑本节段混凝土。具体地,步骤S2包括以下步骤:B1、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拆除爬模顶部悬挂梁;B2、安装系梁下倒角模、系梁底模、下段系梁侧模;B3、在系梁下倒角模、下段系梁侧模里程方向竖向安装多层对拉杆,顺桥向预埋爬模爬锥,浇筑系梁下倒角段混凝土;B4、安装中段系梁侧模;在中段系梁侧模里程方向竖向安装多层对拉杆,顺桥向预埋爬模爬锥,浇筑系梁中段混凝土;B5、安装系梁上倒角模、上段系梁侧模;在系梁上倒角模、上段系梁侧模里程方向竖向安装多层对拉杆,顺桥向预埋爬模爬锥,浇筑系梁上倒角段混凝土。具体地,步骤S3包括以下步骤:C1、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拆除系梁上倒角模、上段系梁侧模;C2、拆除中段系梁侧模;C3、拆除位于系梁下面爬模上的操作平台和横桥向连接梁;C4、拆除爬模上横桥向侧的墩柱模板;C5、拆除系梁下倒角模、系梁底模、下段系梁侧模。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解决了高墩系梁施工时需全部拆除原有墩身模板,造成反复安拆的问题。2、免去了托架法施工中各种成孔件地安置和钢平台搭设、拆除程序。3、免去了落地支架法施工的支架搭设、拆除程序。4、墩身、系梁两个施工体系达到融合效果,系梁施工整体过程中无需任何支架,同时利用墩身施工中的模板一体平台,及保证了功效,又大大提高了安全保障。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中的施工阶段一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中的施工阶段二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中的施工阶段三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中的施工阶段四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中的施工阶段五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中的施工阶段六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中的施工阶段七示意图;图8为本申请中的施工阶段八示意图;图9为本申请中的施工阶段九示意图;图10为本申请中的施工阶段十示意图;图11为滑膜施工方法的示意图。图中:1-对拉杆;2-第一悬挂梁;3-第二悬挂梁;4-爬锥;5-系梁下倒角模;6-系梁底模;7-系梁上倒角模;8-系梁侧模;9-横桥向连接梁;11-第一浇筑水平位置;12-第二浇筑水平位置;13-第三浇筑水平位置;14-第四浇筑水平位置;21-支撑杆;22-提升千斤顶;23-提升架;24-上层操作平台。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一种双肢薄壁高墩系梁无支架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爬模爬升后顶标高位于系梁底标高减系梁下倒角高度,浇筑本节段墩身混凝土;S2、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拆除爬模顶部悬挂梁(悬挂梁包括如图1所示的第一悬挂梁2和第二悬挂梁3),分别安装系梁下倒角段模板、系梁中段模板、系梁上倒角段模板,浇筑系梁下倒角段、系梁中段、系梁上倒角段混凝土;S3、依次拆除系梁上倒角段、系梁中段、位于系梁下爬模操作平台和横桥向连接梁9、横桥向侧的墩柱模板、系梁下倒角段模板;S4、爬模依次爬升,到达系梁上倒角段顶,重新安装拆除的操作平台和模板,进入正常施工爬升阶段,如图9、10所示。在步骤S4中,模板依次爬升4次。如图1所示,步骤S1包括以下步骤:A1、爬模爬升后顶标高位于系梁底标高减系梁下倒角高度(第一浇筑水平位置11);A2、在爬模里程方向竖向安装多层对拉杆1(优选采用两层PSB830精轧螺纹对拉杆1),顺桥向预埋爬模爬锥4(顺桥向侧模板顶下0.45米处预埋),浇筑本节段混凝土。如图3所示,步骤S2包括以下步骤:B1、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拆除爬模顶部悬挂梁,如图2所示;B2、安装系梁下倒角模5、系梁底模6、下段系梁侧模;此步骤中系梁下倒角模5、系梁底模6为单独设计,系梁下倒角模5竖向小肋加密加强设置;系梁底模6跨度向主肋加密加强设置;系梁下倒角模5和系梁底模6通过法兰螺栓连接。系梁浇筑时系梁底模6受力通过底模主肋传递至底模倒角模竖肋向下传递;通过验算,整个体系强度、刚度、稳定性及变形均满足先行要求。B3、在系梁下倒角模5、下段系梁侧模里程方向竖向安装多层对拉杆1(优选采用两层PSB830精轧螺纹对拉杆1),使其等同翻模施工中的下承模板,顺桥向预埋爬模爬锥4(顺桥向侧模板顶下1.1米预埋),浇筑系梁下倒角段混凝土(系梁下倒角段混凝土的顶部标高为第二浇筑水平位置12);B4、安装中段系梁侧模;在中段系梁侧模里程方向竖向安装多层对拉杆1(优选采用两层PSB830精轧螺纹对拉杆1),顺桥向预埋爬模爬锥4,浇筑系梁中段混凝土(系梁中段混凝土的顶部标高为第三浇筑水平位置13);B5、安装系梁上倒角模7、上段系梁侧模;在系梁上倒角模7、上段系梁侧模里程方向竖向安装多层对拉杆1,顺桥向预埋爬模爬锥4,浇筑系梁上倒角段混凝土(系梁上倒角段混凝土的顶部标高为第四浇筑水平位置14)。系梁侧模8包括了下段系梁侧模、中段系梁侧模、上段系梁侧模。具体地,步骤S3包括以下步骤:C1、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拆除系梁上倒角模7、上段系梁侧模,如图4所示;C2、拆除中段系梁侧模,如图5所示;C3、拆除位于系梁下面爬模上的操作平台和横桥向连接梁9(目的是爬模爬升时避让已浇筑好的系梁),如图6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肢薄壁高墩系梁无支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爬模爬升后顶标高位于系梁底标高减系梁下倒角高度,浇筑本节段墩身混凝土;/nS2、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拆除爬模顶部悬挂梁,分别安装系梁下倒角段模板、系梁中段模板、系梁上倒角段模板,浇筑系梁下倒角段、系梁中段、系梁上倒角段混凝土;/nS3、依次拆除系梁上倒角段、系梁中段、位于系梁下爬模操作平台和横桥向连接梁、横桥向侧的墩柱模板、系梁下倒角段模板;/nS4、爬模依次爬升,到达系梁上倒角段顶,重新安装拆除的操作平台和模板,进入正常施工爬升阶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肢薄壁高墩系梁无支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爬模爬升后顶标高位于系梁底标高减系梁下倒角高度,浇筑本节段墩身混凝土;
S2、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拆除爬模顶部悬挂梁,分别安装系梁下倒角段模板、系梁中段模板、系梁上倒角段模板,浇筑系梁下倒角段、系梁中段、系梁上倒角段混凝土;
S3、依次拆除系梁上倒角段、系梁中段、位于系梁下爬模操作平台和横桥向连接梁、横桥向侧的墩柱模板、系梁下倒角段模板;
S4、爬模依次爬升,到达系梁上倒角段顶,重新安装拆除的操作平台和模板,进入正常施工爬升阶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肢薄壁高墩系梁无支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包括以下步骤:
A1、爬模爬升后顶标高位于系梁底标高减系梁下倒角高度;
A2、在爬模里程方向竖向安装多层对拉杆,顺桥向预埋爬模爬锥,浇筑本节段混凝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肢薄壁高墩系梁无支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治如,罗宁,谭俊,宋德佩,李云南,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八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