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质片材容纳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6680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质片材容纳箱,包括外箱壳,外轮廓呈长方体,外箱壳具备开口朝上的外箱容腔;内箱壳,位于外箱壳内,内箱壳包括开口朝上并容纳钢板的内箱容腔,内箱容腔的四角包括四个竖向布置的圆柱腔,内箱壳由间隔布置的侧立板、弧形板围成,侧立板的内壁与钢板各边沿接触,圆柱腔的自身轴线与侧立板所在空间平面重合,每个弧形板与外箱壳内壁的两个相邻面接触;内撑板,位于外箱壳与内箱壳之间,弧形板与侧立板的交界处构成阴角缝,内撑板连接阴角缝与外箱壳。采用此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堆叠钢板的四周保护,使钢板竖向码齐。钢板四角不与容纳箱内壁接触,防止钢板四角挤压损伤,圆柱腔为吊索勾住钢板四角提供路径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质片材容纳箱
本技术涉及收集箱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质片材容纳箱。
技术介绍
针对大批量额定矩形尺寸规格的薄钢板的收纳,车间现场一般采用托盘料架,众多的钢板一个个堆叠码放。但是这样收纳的钢板只有底部承托,四周都没有包裹,容易被外界环境污染,钢板码放的整齐度也难以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钢质片材容纳箱,对堆叠钢板的四周保护,使钢板竖向码齐。钢板四角不与容纳箱内壁接触,防止钢板四角挤压损伤,圆柱腔为吊索勾住钢板四角提供路径空间。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钢质片材容纳箱,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钢质片材容纳箱,包括:外箱壳,外轮廓呈长方体,外箱壳具备开口朝上的外箱容腔;内箱壳,位于外箱壳内,内箱壳包括开口朝上并容纳钢板的内箱容腔,内箱容腔的四角包括四个竖向布置的圆柱腔,内箱壳由间隔布置的侧立板、弧形板围成,侧立板的内壁与钢板各边沿接触,圆柱腔的自身轴线与侧立板所在空间平面重合,每个弧形板与外箱壳内壁的两个相邻面接触;内撑板,位于外箱壳与内箱壳之间,弧形板与侧立板的交界处构成阴角缝,内撑板连接阴角缝与外箱壳。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片材容纳箱对堆叠的钢板的四周也起到保护。四个侧立板与钢板的边沿接触,限定了钢板的水平位置,使得钢板竖向码齐。同时圆柱腔的空间使得钢板四角不与容纳箱内壁接触,防止相对脆弱的钢板四角被挤压损伤,反过来也防止锐利的钢板四角划伤容纳箱。钢板放入后圆柱腔内还具备空间,为吊索提供路径空间,便于吊索进入到圆柱腔内,固定住钢板的四角,对钢板进行吊放。外箱壳与内箱壳之间具备空间,内撑板位于这些空间内,强化连接了外箱壳与内箱壳,在轻量化的前提下,强化了内箱壳的结构强度,便于承受大质量的钢板。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内撑板呈竖向布置,内撑板的底部与外箱容腔的底部接触,内撑板的顶部与外箱容腔口部齐平。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内撑板将整个钢质片材容纳箱的侧壁都加强了。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每个侧立板与外箱壳之间具备由一个第一撑板、一个第二撑板交叉构成的内撑板,弧形板与外箱壳内壁的接触处构成固定线,第一撑板或第二撑板的一边与阴角缝接触,第一撑板或第二撑板的另一边与固定线接触。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内撑板的布局与受力方向契合度比较好,内撑板的两边固定位置都是阴角,使得内撑板不易滑移,同时限定了阴角缝的空间位置,创造了多个三角形稳固结构,从而保证了内箱容腔形态的稳定。作为本技术的又进一步改进,第一撑板、第二撑板之间通过插接缝相互插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插接方式构成的交叉第一撑板、第二撑板使得装配方式简单。作为本技术的又进一步改进,插接缝的长度为第一撑板或第二撑板高度的一半,第一撑板或第二撑板的中心位置位于插接缝上。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插接后的第一撑板或第二撑板呈对称的X字形,受力比较均一对称。作为本技术的又进一步改进,外箱壳、内箱壳、内撑板的厚度相同。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厚度相同的外箱壳、内箱壳、内撑板降低制造难度。作为本技术的又进一步改进,外箱壳、内箱壳、内撑板材质为聚乙烯材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聚乙烯材质坚韧有弹性,能够承受钢板的重压与冲击,也会对钢板起到一定的弹性保护,聚乙烯也便于一体加工出内箱壳。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爆炸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应用示意图。1-外箱壳;1a-外箱容腔;2-内撑板;2a-第一撑板;2b-第二撑板;2c-插接缝;3-内箱壳;3a-圆柱腔;3b-内箱容腔;3c-阴角缝;3d-侧立板;3e-弧形板;4-钢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为了达到本技术的目的,一种钢质片材容纳箱,包括:外箱壳1,外轮廓呈长方体,外箱壳1具备开口朝上的外箱容腔1a;内箱壳3,位于外箱壳1内,内箱壳3包括开口朝上并容纳钢板4的内箱容腔3b,内箱容腔3b的四角包括四个竖向布置的圆柱腔3a,内箱壳3由间隔布置的侧立板3d、弧形板3e围成,侧立板3d的内壁与钢板4各边沿接触,圆柱腔3a的自身轴线与侧立板3d所在空间平面重合,每个弧形板3e与外箱壳1内壁的两个相邻面接触;内撑板2,位于外箱壳1与内箱壳3之间,弧形板3e与侧立板3d的交界处构成阴角缝3c,内撑板2连接阴角缝3c与外箱壳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片材容纳箱对堆叠的钢板的四周也起到保护。四个侧立板与钢板的边沿接触,限定了钢板的水平位置,使得钢板竖向码齐。同时圆柱腔的空间使得钢板四角不与容纳箱内壁接触,防止相对脆弱的钢板四角被挤压损伤,反过来也防止锐利的钢板四角划伤容纳箱。钢板放入后圆柱腔内还具备空间,为吊索提供路径空间,便于吊索进入到圆柱腔内,固定住钢板的四角,对钢板进行吊放。外箱壳与内箱壳之间具备空间,内撑板位于这些空间内,强化连接了外箱壳与内箱壳,在轻量化的前提下,强化了内箱壳的结构强度,便于承受大质量的钢板。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内撑板2呈竖向布置,内撑板2的底部与外箱容腔1a的底部接触,内撑板2的顶部与外箱容腔1a口部齐平。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内撑板将整个钢质片材容纳箱的侧壁都加强了。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个侧立板3d与外箱壳1之间具备由一个第一撑板2a、一个第二撑板2b交叉构成的内撑板2,弧形板3e与外箱壳1内壁的接触处构成固定线,第一撑板2a或第二撑板2b的一边与阴角缝3c接触,第一撑板2a或第二撑板2b的另一边与固定线接触。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内撑板的布局与受力方向契合度比较好,内撑板的两边固定位置都是阴角,使得内撑板不易滑移,同时限定了阴角缝的空间位置,创造了多个三角形稳固结构,从而保证了内箱容腔形态的稳定。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撑板2a、第二撑板2b之间通过插接缝2c相互插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插接方式构成的交叉第一撑板、第二撑板使得装配方式简单。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插接缝2c的长度为第一撑板2a或第二撑板2b高度的一半,第一撑板2a或第二撑板2b的中心位置位于插接缝2c上。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插接后的第一撑板或第二撑板呈对称的X字形,受力比较均一对称。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外箱壳1、内箱壳3、内撑板2的厚度相同。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质片材容纳箱,其特征在于,包括:/n外箱壳,外轮廓呈长方体,所述外箱壳具备开口朝上的外箱容腔;/n内箱壳,位于外箱壳内,所述内箱壳包括开口朝上并容纳钢板的内箱容腔,所述内箱容腔的四角包括四个竖向布置的圆柱腔,所述内箱壳由间隔布置的侧立板、弧形板围成,所述侧立板的内壁与钢板各边沿接触,所述圆柱腔的自身轴线与侧立板所在空间平面重合,每个弧形板与外箱壳内壁的两个相邻面接触;/n内撑板,位于外箱壳与内箱壳之间,所述弧形板与侧立板的交界处构成阴角缝,所述内撑板连接阴角缝与外箱壳。/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质片材容纳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箱壳,外轮廓呈长方体,所述外箱壳具备开口朝上的外箱容腔;
内箱壳,位于外箱壳内,所述内箱壳包括开口朝上并容纳钢板的内箱容腔,所述内箱容腔的四角包括四个竖向布置的圆柱腔,所述内箱壳由间隔布置的侧立板、弧形板围成,所述侧立板的内壁与钢板各边沿接触,所述圆柱腔的自身轴线与侧立板所在空间平面重合,每个弧形板与外箱壳内壁的两个相邻面接触;
内撑板,位于外箱壳与内箱壳之间,所述弧形板与侧立板的交界处构成阴角缝,所述内撑板连接阴角缝与外箱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质片材容纳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撑板呈竖向布置,所述内撑板的底部与外箱容腔的底部接触,所述内撑板的顶部与外箱容腔口部齐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质片材容纳箱,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世立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信杰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