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式浇注包及铸造用连续浇注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5633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承载式浇注包及铸造用连续浇注设备,承载式浇注包包括顶部为敞口结构、底壁设有出液口的包本体;设在包本体内的塞部;与塞部传动连接的执行机构;设在包本体上的承载部;铸造用连续浇注设备包括一对纵轨道;以可行走方式设在一对纵轨道上并用于承载待浇注模具的模具台车;沿横向布置在一对纵轨道外侧的一对支座;横跨一对纵轨道且通过浮动机构浮动设在一对支座上的横梁;以可行走方式设在一对横轨道上的承载架;承载式浇注包支撑在承载架上并随其移动而移动,待浇注模具的浇口具有第一移动轨迹,承载式浇注包的出液口具有第二移动轨迹,两移动轨迹在垂直方向上具有距离,在浮动机构浮动下,出液口与浇口相对接,完成浇注作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承载式浇注包及铸造用连续浇注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铸造
,特别涉及一种承载式浇注包;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具有该承载式浇注包的铸造用连续浇注设备。
技术介绍
铸造是人类掌握比较早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铸造是将液体金属浇铸到与零件形状相适应的铸造空腔中,待其冷却凝固后,以获得零件或毛坯的方法。被铸物质为常态下多为固态、可加热至液态的金属(如铜、铁、铝、锡、铅等),而铸模的材料可以是砂、金属甚至陶瓷。传统的浇注设备用铁水包来进行模具的浇注。在铸造车间内,一般利用行车来吊运铁水包,将铁水包吊运至熔炉处承接熔融铁水,然后再通过行车将盛装铁水的铁水包运送至铸型处进行浇注作业。铁水包采用双向回转式结构,在浇注作业时,铁水包朝向一侧方向倾转,并将铁水通过模具的浇口浇注入模具的型腔内,待铁水从模具的帽口处流出时,即可完成浇注作业。通常是人工手动转动手摇轮或借助旋转动力设备来驱动铁水包倾转,实现铁水的倾泻浇注。这种回转式结构的铁水包以及倾转浇注方式,在对多个模具分别进行浇注作业时,模具间浇注间隔时间较长,浇注效率不高。这种回转式铁水包在对模具进行浇注作业时,需要控制铁水包的倾转角度,避免倾转角度过大,铁水四处倾泻,对模具或人员造成伤害,浇注作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浇注效率更高、安全性更好的承载式浇注包以及具有该承载式浇注包的铸造用连续浇注设备。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承载式浇注包,包括:包本体,顶部为敞口结构、底壁设有出液口;设置在所述包本体内的塞部,所述塞部配置成打开或关闭所述出液口;与所述塞部传动连接的执行机构,所述执行机构配置成将动力传递至所述塞部以便所述塞部执行相应动作;承载部,设置在所述包本体上,所述承载式浇注包藉由所述承载部平稳的支撑在一承载架上。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包本体底壁设置出液口,在包本体内设置能打开和关闭出液口的塞部,通过执行机构与塞部传动连接,从而将动力传递至塞部以便塞部执行相应动作,承载式浇注包藉由包本体上的承载部平稳的支撑在一承载架上。与传统的回转式结构的铁水包不同,本专利技术的浇注包在浇注作业时,通过执行机构来控制塞部的打开和关闭,以便实现铁水等金属液体的释放,浇注包无需倾转角度,解决传统铁水包倾转式浇注方式带来的效率低下、安全性和可靠性不高的问题。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承载部包括一对承载耳,一对所述承载耳固定连接在所述包本体外周侧壁相对两侧。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优选方案,所述塞部为棒状结构,所述棒状结构下端部与所述出液口相紧密适配。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优选方案,所述执行机构包括动力提升组件和连杆,所述塞部与所述连杆固定连接,所述动力提升组件设置在所述承载架上并与所述连杆传动连接,所述动力提升组件配置成将动力传递至所述塞部以便所述塞部向上移动并脱离所述出液口或向下移动并封堵在所述出液口处。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连杆沿水平延伸,所述动力提升组件包括丝杆升降机,所述丝杆升降机的底座固定在所述承载架上,所述丝杆升降机的螺母与所述连杆相固定。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铸造用连续浇注设备,包括:一对纵轨道;以可移动的方式设置在一对所述纵轨道上的模具台车,所述模具台车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模具台车移动的第一行走机构,所述模具台车配置成承载至少一个待浇注模具,所述待浇注模具的浇口具有由所述模具台车的移动而形成的第一移动轨迹;沿横向布置在一对所述纵轨道外侧的一对支座;横跨一对所述纵轨道的横梁,所述横梁与一对所述支座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横梁上下浮动的浮动机构,所述横梁上固定设置有一对横轨道;以可移动的方式设置在一对所述横轨道上的承载架,所述承载架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承载架移动的第二行走机构;支撑在所述承载架上的前述技术方案中任一所述的承载式浇注包,所述出液口具有由所述承载式浇注包的移动而形成的第二移动轨迹;所述第一移动轨迹和所述第二移动轨迹在垂直方向上具有距离,所述浮动机构配置成驱动所述横梁浮动所述距离以便所述承载式浇注包的出液口与所述待浇注模具的浇口相对接。因具有前述所述承载式浇注包,因此本专利技术具备和前述所述承载式浇注包同样的优点,在此不做赘述,此外采用本专利技术公开的铸造用连续浇注设备,在对多个待浇注模具进行浇注作业时,多个模具之间的浇注间隔时间较短,浇注效率显著提高。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一对所述支座下侧设置有第一位置传感部,所述第一位置传感部配置成检测所述模具台车是否到达所述横梁下方指定位置;所述承载架上设置有第二位置传感部和液位传感部,所述第二位置传感部配置成检测所述承载式浇注包的出液口与所述模具台车上所述待浇注模具的浇口是否相对准,所述液位传感部配置成检测所述待浇注模具的帽口处的流体液位;一对所述支座上侧设置有测距传感部,所述测距传感部配置成测量所述承载式浇注包的出液口与所述模具台车上所述待浇注模具的浇口之间的所述距离。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一位置传感部、所述第二位置传感部、液位传感部以及所述测距传感部分别信号连接,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一行走机构、所述第二行走机构、所述浮动机构以及所述执行机构分别控制连接,所述控制单元配置成基于所述第一位置传感部反馈的检测信号来控制所述第一行走机构动作、基于所述第二位置传感部反馈的检测信号来控制所述第二行走机构动作、基于所述测距传感部反馈的检测信号来控制所述浮动机构动作、基于所述液位传感部反馈的检测信号来控制所述执行机构动作。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行走机构和所述第二行走机构均包括行走轮组件,所述行走轮组件包括电机、减速机、传动轴和行走轮,所述电机与所述减速机传动连接,所述减速机输出轴与所述传动轴固定连接,所述行走轮同轴固定在所述传动轴上。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优选方案,所述浮动机构包括一对丝杆升降机,每个所述丝杆升降机的底座固定设置在相应所述支座上,每个所述丝杆升降机的螺母与所述横梁相应端部固定连接。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承载式浇注包的一个俯视透视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承载式浇注包的一个侧剖视透视示意图;图3本专利技术铸造用连续浇注设备的一个俯视透视示意图;图4是图3中所示承载式浇注包藉由承载架在横梁上行走的一个俯视透视示意图;图5是图4中所示承载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00、承载式浇注包;11、包本体;111、出液口;12、塞部;13、执行机构;131、动力提升组件;132、连杆;14、承载部;141、承载耳;200、铸造用连续浇注设备;21、纵轨道;22、模具台车;23、第一行走机构;24、支座;25、横梁;26、浮动机构;27、横轨道;28、承载架;29、第二行走机构;30、行走轮组件。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达成目的及功效,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予以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详细说明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承载式浇注包(100),其特征在于,包括:/n包本体(11),顶部为敞口结构、底壁设有出液口(111);/n设置在所述包本体(11)内的塞部(12),所述塞部(12)配置成打开或关闭所述出液口(111);/n与所述塞部(12)传动连接的执行机构(13),所述执行机构(13)配置成将动力传递至所述塞部(12)以便所述塞部(12)执行相应动作;/n承载部(14),设置在所述包本体(11)上,所述承载式浇注包(100)藉由所述承载部(14)平稳的支撑在一承载架(28)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承载式浇注包(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包本体(11),顶部为敞口结构、底壁设有出液口(111);
设置在所述包本体(11)内的塞部(12),所述塞部(12)配置成打开或关闭所述出液口(111);
与所述塞部(12)传动连接的执行机构(13),所述执行机构(13)配置成将动力传递至所述塞部(12)以便所述塞部(12)执行相应动作;
承载部(14),设置在所述包本体(11)上,所述承载式浇注包(100)藉由所述承载部(14)平稳的支撑在一承载架(28)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式浇注包(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14)包括一对承载耳(141),一对所述承载耳(141)固定连接在所述包本体(11)外周侧壁相对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式浇注包(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塞部(12)为棒状结构,所述棒状结构下端部与所述出液口(111)相紧密适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承载式浇注包(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机构(13)包括动力提升组件(131)和连杆(132),所述塞部(12)与所述连杆(132)固定连接,所述动力提升组件(131)设置在所述承载架(28)上并与所述连杆(132)传动连接,所述动力提升组件(131)配置成将动力传递至所述塞部(12)以便所述塞部(12)向上移动并脱离所述出液口(111)或向下移动并封堵在所述出液口(111)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承载式浇注包(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132)沿水平延伸,所述动力提升组件(131)包括丝杆升降机,所述丝杆升降机的底座固定在所述承载架(28)上,所述丝杆升降机的螺母与所述连杆(132)相固定。


6.一种铸造用连续浇注设备(200),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对纵轨道(21);
以可移动的方式设置在一对所述纵轨道(21)上的模具台车(22),所述模具台车(22)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模具台车(22)移动的第一行走机构(23),所述模具台车(22)配置成承载至少一个待浇注模具,所述待浇注模具的浇口具有由所述模具台车(22)的移动而形成的第一移动轨迹;
沿横向布置在一对所述纵轨道(21)外侧的一对支座(24);
横跨一对所述纵轨道(21)的横梁(25),所述横梁(25)与一对所述支座(24)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横梁(25)上下浮动的浮动机构(26),所述横梁(25)上固定设置有一对横轨道(27);
以可移动的方式设置在一对所述横轨道(27)上的承载架(2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广志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飞锦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