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开利公司专利>正文

运输制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34800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21:41
一种运输制冷系统包括制冷回路,该制冷回路包括压缩机和排热热交换器。至少一个膨胀装置和至少一个吸热热交换器包括在内。第一冷却空气出口在至少一个吸热热交换器的下游。第二冷却空气出口在至少一个吸热热交换器的下游。第一冷却空气出口与第二冷却空气出口间隔开。

Transportation refrigeration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运输制冷系统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请求享有2018年4月13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第62/657299号的优先权,其通过引用结合到本文中。
本申请涉及在具有分隔壁的货物空间中使用的制冷系统。
技术介绍
制冷系统是已知的。大体上,压缩机压缩制冷剂并将其输送到冷凝器中。制冷剂被冷却并经过膨胀阀。制冷剂被膨胀并经过蒸发器。蒸发器冷却待输送到要调节的环境中的空气。这种制冷系统的一种应用是运输制冷系统。例如,卡车可具有冷藏拖车。已知在普通拖车内的不同隔室提供不同的温度。通常使用单独的制冷回路来提供不同的温度。
技术实现思路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运输制冷系统包括制冷回路,该制冷回路包括压缩机和排热热交换器。至少一个膨胀装置和至少一个吸热热交换器包括在内。第一冷却空气出口在至少一个吸热热交换器的下游。第二冷却空气出口在至少一个吸热热交换器的下游。第一冷却空气出口与第二冷却空气出口间隔开。在上述任何一项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分隔壁接触表面将第一冷却空气出口与第二冷却空气出口分开。在上述任何一项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舱壁在制冷回路附近。分隔壁接触表面位于舱壁上。在上述任何一项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冷却空气出口位于舱壁的第一侧向半部中,且第二冷却空气出口位于舱壁的第二侧向半部中。在上述任何一项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冷却空气出口与第二冷却空气出口间隔开至少十(10)英寸。在上述任何一项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冷却空气出口与第二冷却空气出口间隔开不超过十二(12)英寸。在上述任何一项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一个吸热热交换器包括位于第一冷却通路中的第一吸热热交换器。在上述任何一项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冷却通路包括与第一吸热热交换器和第一冷却空气出口流体连通的第一冷却空气入口。在上述任何一项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冷却通路包括与第一风扇和第一冷却空气出口流体连通的第一喷嘴。在上述任何一项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一个吸热热交换器包括位于第二冷却通路中的第二吸热热交换器。在上述任何一项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冷却通路包括与第二吸热热交换器和第二冷却空气出口流体连通的第二冷却空气入口。在上述任何一项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冷却通路包括与第二风扇和第二冷却空气出口流体连通的第二喷嘴。在上述任何一项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喷嘴与风扇、第一冷却空气出口和第二冷却空气出口流体连通。在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操作制冷循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将冷却空气的第一部分引导出第一冷却空气出口并进入第一隔室,来调节货物空间中的第一隔室。通过将冷却空气的第二部分引导出第二冷却空气出口并进入第二隔室,来调节货物空间中的第二隔室。第一冷却空气出口与第二冷却空气出口间隔开。在上述任何一项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该方法包括利用分隔壁将第一隔室与第二隔室分开。第一冷却空气出口利用分隔壁接触表面与第二冷却空气出口分开。在上述任何一项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舱壁在第一冷却空气出口和第二冷却空气出口附近。分隔壁接触表面位于舱壁上。在上述任何一项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冷却空气出口与第二冷却空气出口间隔开至少十(10)英寸。在上述任何一项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冷却空气出口与第二冷却空气出口间隔开不超过十二(12)英寸。在上述任何一项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该方法包括沿位于第一冷却空气出口和第二冷却空气出口之间的分隔壁接触表面来在货物空间中调整分隔壁。在上述任何一项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冷却空气的第一部分经过第一冷却空气通路,该第一冷却空气通路具有与第一吸热热交换器流体连通的第一冷却空气入口。第一冷却空气出口和冷却流体的第二部分经过第二冷却流体通路,该第二冷却流体通路具有与第二吸热热交换器和第二冷却空气出口流体连通的第二冷却流体入口。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货物空间中的现有技术制冷系统的示意图。图2是示出具有分隔壁的图1的现有技术制冷系统的示意图。图3是示出根据一个示例的运输制冷系统的示意图。图4是图3的运输制冷系统的空气流的示意图。图5是示出具有分隔壁的图3的运输制冷系统的示意图。图6是示出根据另一示例的运输制冷系统的示意图。图7是图6的运输制冷系统的空气流的示意图。图8是示出具有分隔壁的图6的运输制冷系统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示出与货物空间22相关联的现有技术制冷系统20的示意图。制冷系统20位于货物空间22的前壁24中。制冷系统包括入口26,该入口引导来自货物空间22的空气经过吸热热交换器28,以从货物空间22移除热量。来自货物空间22的空气由风扇30吸入入口26。然后,风扇30将来自货物空间22的空气引导到喷嘴34中,该喷嘴将空气通过出口32供给并返回到货物空间22中。如图2中所示,当在货物空间22中使用时,现有技术制冷系统20至少部分地由舱壁36覆盖。舱壁36包括对应于入口26的入口开口38和对应于出口32的出口开口40。当使用分隔壁44将货物空间22分成第一隔室22A和第二隔室22B时,分隔壁44部分地覆盖出口32。在使用货物空间22来运输货物期间,可能需要对分隔壁44的位置进行调整以在第一隔室22A或第二隔室22B中产生更多的底板空间。分隔壁44可在分隔壁区域42中的任何地方横向移动。分隔壁区域42大体上是分隔壁44的宽度的2-4倍,并且至少部分地由图2中的虚线限定。分隔壁区域42限定分隔壁44至少接触舱壁36或前壁24的区域。当分隔壁44在分隔壁区域42中横向移动时,第一隔室22A和第二隔室22B中的一个将接收更大量的冷却,因为出口32对应于该隔室的部分将更大。相反,当分隔壁44移动时,第一隔室22A和第二隔室22B中的另一个将接收更少量的冷却,因为出口32的对应于第一隔室22A和第二隔室22B中的另一个的部分将较小。当试图为第一隔室22A和第二隔室22B中的每一个维持特定温度时,冷却的变化可能变得有问题。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的与诸如冷藏货物空间的货物空间122相关联的运输制冷系统120。在示出的示例中,货物空间122由分隔壁123分隔成第一隔室122A和第二隔室122B。控制器124管理制冷系统120的操作,以在货物空间122的第一隔室122A和第二隔室122B内建立和调节期望的产品存储温度。货物空间122可为拖车、卡车、沿海运输集装箱或联运集装箱的货物箱,其中存放易腐货物如例如农产品、肉、家禽、鱼、乳制品、鲜切花和其它新鲜或冷冻的易腐产品以运输。制冷系统120包括制冷剂压缩装置126、制冷剂排热热交换器128、第一膨胀装置130、第一制冷剂吸热热交换器132和连接在闭环制冷剂回路中并且布置在常规制冷循环中的出口阀138。第一膨胀装置130可为由控制器124控制的电控膨胀阀,以调节通过第一吸热热交换器132的制冷剂流。制冷系统120还包括与排热热交换器128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风扇134和与第一吸热热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运输制冷系统,包括:/n制冷回路,其包括压缩机、排热热交换器、至少一个膨胀装置、至少一个吸热热交换器;/n所述至少一个吸热热交换器下游的第一冷却空气出口;以及/n所述至少一个吸热热交换器下游的第二冷却空气出口,其中所述第一冷却空气出口与所述第二冷却空气出口间隔开。/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413 US 62/657,2991.一种运输制冷系统,包括:
制冷回路,其包括压缩机、排热热交换器、至少一个膨胀装置、至少一个吸热热交换器;
所述至少一个吸热热交换器下游的第一冷却空气出口;以及
所述至少一个吸热热交换器下游的第二冷却空气出口,其中所述第一冷却空气出口与所述第二冷却空气出口间隔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制冷系统,还包括分隔壁接触表面,所述分隔壁接触表面将所述第一冷却空气出口与所述第二冷却空气出口分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运输制冷系统,还包括在所述制冷回路附近的舱壁,并且所述分隔壁接触表面位于所述舱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运输制冷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冷却空气出口位于所述舱壁的第一侧向半部中,且所述第二冷却空气出口位于所述舱壁的第二侧向半部中。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运输制冷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冷却空气出口与所述第二冷却空气出口间隔开至少十(10)英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运输制冷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冷却空气出口与所述第二冷却空气出口间隔开不超过十二(12)英寸。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运输制冷系统,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吸热热交换器包括位于第一冷却通路中的第一吸热热交换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运输制冷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冷却通路包括与所述第一吸热热交换器和所述第一冷却空气出口流体连通的第一冷却空气入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运输制冷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冷却通路包括与第一风扇和所述第一冷却空气出口流体连通的第一喷嘴。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运输制冷系统,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吸热热交换器包括位于第二冷却通路中的第二吸热热交换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运输制冷系统,其中,所述第二冷却通路包括与所述第二吸热热交换器和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C·科萨科夫斯基
申请(专利权)人:开利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