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巡检机器人自动充电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46054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21: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巡检机器人自动充电用的充电桩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可提供精准定位、高可靠性以及手自动模式的自动充电桩,属于移动巡检机器人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下固定壳、上固定壳、电源把手、触发撞针结构、接触弹键、手动充电装置、红外装置、充电器、底座板和电源接入口,所述的下固定壳、上固定壳、电源把手和底座板组成整个充电桩的机壳,电源把手固定在上固定壳上,触发撞针结构固定在上固定壳的内部且位于红外装置的上方,接触弹键设置在下固定壳的内部,且左右各设置一个,手动充电装置设置在下固定壳的左下方,红外装置固定在上固定壳的内部,充电器通过螺钉锁紧固定在底座板上,电源接入口设置在下固定壳的右侧下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巡检机器人自动充电桩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巡检机器人自动充电用的充电桩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可提供精准定位、高可靠性以及手自动模式的自动充电桩,属于移动巡检机器人领域。
技术介绍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运维中心及运维服务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保证机房内服务器的正常运作,及时发现设备缺陷或隐患,往往需要机房运维人员定时或不定时地对机房内设备进行检查,并手工抄录仪器仪表设备的示数,不仅工作量大,且受环境、人员素质等因素影响,容易造成检测数据不准确,致使巡视效率及质量达不到预期效果。针对人工巡检效率、质量低的问题,目前常利用全智能巡检机器人替代人工对机房环境及设备进行检查,不仅高效率地完成任务,并且提高了运维中心的核心竞争力。利用全智能巡检机器人进行机房环境24小时的全方位、定时或不定时巡检,机器人的自动充电功能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环节,为了保证自动充电的可靠性及稳定性,需要设计一种巡检机器人自动充电用的充电桩装置,以保证机器人的长时间的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巡检机器人自动充电用的充电桩装置,本专利技术具有自动、手动两种充电方式,机构设计巧妙简洁,工作可靠,效果明显。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巡检机器人自动充电桩,包括下固定壳、上固定壳、电源把手、防撞垫、触发撞针结构、接触弹键、手动充电装置、红外装置、充电器、底座板和电源接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固定壳、上固定壳、电源把手和底座板组成整个充电桩的机壳,下固定壳通过螺钉固定在底座板上,上固定壳固定在下固定壳上,电源把手通过螺钉固定在上固定壳上,防撞垫设置在上固定壳上,触发撞针结构固定在上固定壳的内部且位于防撞垫的下方,接触弹键设置在下固定壳的内部,并位于底座板的上方,且左右各设置一个,左侧为电源正极,右侧为电源负极,手动充电装置设置在下固定壳的内部且位于左侧位置,红外装置固定在上固定壳的内部,充电器通过螺钉锁紧固定在底座板上,电源接入口设置在下固定壳的右侧下方。进一步地,所述的电源把手,包括主充电把手和活动充电把手,上述的活动充电把手通过旋转销固定在主充电把手上,活动充电把手固定在上固定壳上,如图所示,活动充电把手为一种打开状态,当活动充电把手通过铁磁吸附在主充电把手上时,可形成长条形的储物空间,用于存放手动充电时的充电线缆。进一步地,所述的触发撞针结构,包括触发撞针、撞针安装架、撞针压簧、撞针压簧安装座、接近开关安装柱、接近开关安装座和接近开关,上述的撞针安装架通过固定螺钉固定在上固定壳上,触发撞针在装在撞针安装架的内部,撞针压簧安装在触发撞针上,撞针压簧安装座固定在撞针安装架上,接近开关安装座通过四个接近开关安装柱固定在撞针压簧安装座上,接近开关固定在接近开关安装座上,当触发撞针的前端被机器人顶撞时,触发撞针的后端会触发接近开关,使接近开关导通,进而接通接触弹键给机器人充电,当触发撞针未被压下时,接触弹键不会接通充电器,进而保证接触弹键的安全性。进一步地,所述的接触弹键,包括弹键底座、弹键上盖、弹键、电极板、线耳、线耳固定螺钉、线耳连接螺栓和弹键压簧,上述的弹键上盖设在弹键底座的上方,弹键设置在弹键底座和弹键上盖的内部,电极板通过前后两颗线耳固定螺钉紧固在弹键上,线耳通过线耳连接螺栓与电极板相连,线耳另一端与充电器的电极线相连,弹键压簧设置在弹键底座和弹键之间,用于将电极板顶紧在机器人的充电触头上。进一步地,所述的手动充电装置,包括手动充电盖板、手动弹柱压簧、手动充电安装架和手动充电口,上述的手动充电盖板通过导柱固定在手动充电安装架上,手动充电安装架固定在底座板上,手动弹柱压簧设置在手动充电盖板的导柱上,手动充电口位于手动充电盖板的后面且固定在手动充电安装架上,手动充电装置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手动充电方式,当自动充电失效时或其他需求时,能够通过手动充电装置给机器人进行手动充电。进一步地,所述的红外装置,包括红外驱动板和红外安装架,上述的红外安装架通过螺钉固定在上固定壳上,红外驱动板固定在红外安装架上,红外装置是为机器人自动充电时提供一种辅助引导装置,帮助机器人进行精准定位到接触弹键上,完成自动充电。进一步地,所述的下固定壳和上固定壳的背部,左右两侧均设有条纹状的散热口。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前右轴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前左轴测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后轴测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2A部位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下盖板结构示意图。图7为下固定壳结构示意图。图8为下固定壳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9为接触弹键结构示意图。图10为接触弹键的剖视图。图11为手动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触发撞针结构示意图。图13为图12A-A处的剖视图。图中所示:1为下固定壳,2为上固定壳,3为电源把手,3-1为主充电把手,3-2为活动充电把手,4为防撞垫,5为触发撞针结构,5-1为触发撞针,5-2为撞针安装架,5-3为撞针压簧,5-4为撞针压簧安装座,5-5为接近开关安装柱,5-6为接近开关安装座,5-7为接近开关,6为接触弹键,6-1为弹键底座,6-2为弹键上盖,6-3为弹键,6-4为电极板,6-5为线耳,6-6为线耳固定螺钉,6-7为线耳连接螺栓,6-8为弹键压簧,7为手动充电装置,7-1为手动充电盖板,7-2为手动弹柱压簧,7-3为手动充电安装架,7-4为手动充电口,8为红外装置,8-1为红外驱动板,8-2为红外安装架,9为充电器,10为底座板,11为电源接入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的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实施例不能在此一一赘述,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不因此限定于以下实施例。实施例1参照附图1至附图13,一种巡检机器人自动充电桩,包括下固定壳1、上固定壳2、电源把手3、防撞垫4、触发撞针结构5、接触弹键6、手动充电装置7、红外装置8、充电器9、底座板10和电源接入口1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固定壳1、上固定壳2、电源把手3和底座板10组成整个充电桩的机壳,下固定壳1通过螺钉固定在底座板10上,上固定壳2固定在下固定壳1上,电源把手3通过螺钉固定在上固定壳2上,防撞垫4设置在上固定壳2上,触发撞针结构5固定在上固定壳2的内部且位于防撞垫4的下方,接触弹键6设置在下固定壳1的内部,并位于底座板10的上方,且左右各设置一个,左侧为电源正极,右侧为电源负极(如图1所示),手动充电装置7设置在下固定壳1的内部且位于左侧位置,红外装置8固定在上固定壳2的内部,充电器9通过螺钉锁紧固定在底座板10上,电源接入口11设置在下固定壳1的右侧下方。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区别在于,所述的电源把手3,包括主充电把手3-1和活动充电把手3-2,上述的活动充电把手3-2通过旋转销固定在主充电把手3-1上,活动充电把手3-2固定在上固定壳2上,如图1所示,活动充电把手3-2为一种打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巡检机器人自动充电桩,包括下固定壳(1)、上固定壳(2)、电源把手(3)、防撞垫(4)、触发撞针结构(5)、接触弹键(6)、手动充电装置(7)、红外装置(8)、充电器(9)、底座板(10)和电源接入口(1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固定壳(1)、上固定壳(2)、电源把手(3)和底座板(10)组成整个充电桩的机壳,下固定壳(1)通过螺钉固定在底座板(10)上,上固定壳(2)固定在下固定壳(1)上,电源把手(3)通过螺钉固定在上固定壳(2)上,防撞垫(4)设置在上固定壳(2)上,触发撞针结构(5)固定在上固定壳(2)的内部且位于防撞垫(4)的下方,接触弹键(6)设置在下固定壳(1)的内部,并位于底座板(10)的上方,且左右各设置一个,左侧为电源正极,右侧为电源负极,手动充电装置(7)设置在下固定壳(1)的内部且位于左侧位置,红外装置(8)固定在上固定壳(2)的内部,充电器(9)通过螺钉锁紧固定在底座板(10)上,电源接入口(11)设置在下固定壳(1)的右侧下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巡检机器人自动充电桩,包括下固定壳(1)、上固定壳(2)、电源把手(3)、防撞垫(4)、触发撞针结构(5)、接触弹键(6)、手动充电装置(7)、红外装置(8)、充电器(9)、底座板(10)和电源接入口(1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固定壳(1)、上固定壳(2)、电源把手(3)和底座板(10)组成整个充电桩的机壳,下固定壳(1)通过螺钉固定在底座板(10)上,上固定壳(2)固定在下固定壳(1)上,电源把手(3)通过螺钉固定在上固定壳(2)上,防撞垫(4)设置在上固定壳(2)上,触发撞针结构(5)固定在上固定壳(2)的内部且位于防撞垫(4)的下方,接触弹键(6)设置在下固定壳(1)的内部,并位于底座板(10)的上方,且左右各设置一个,左侧为电源正极,右侧为电源负极,手动充电装置(7)设置在下固定壳(1)的内部且位于左侧位置,红外装置(8)固定在上固定壳(2)的内部,充电器(9)通过螺钉锁紧固定在底座板(10)上,电源接入口(11)设置在下固定壳(1)的右侧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巡检机器人自动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源把手(3),包括主充电把手(3-1)和活动充电把手(3-2),上述的活动充电把手(3-2)通过旋转销固定在主充电把手(3-1)上,活动充电把手(3-2)固定在上固定壳(2)上,活动充电把手(3-2)为一种打开状态,当活动充电把手(3-2)通过铁磁吸附在主充电把手(3-1)上时,可形成长条形的储物空间,用于存放手动充电时的充电线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巡检机器人自动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触发撞针结构(5),包括触发撞针(5-1)、撞针安装架(5-2)、撞针压簧(5-3)、撞针压簧安装座(5-4)、接近开关安装柱(5-5)、接近开关安装座(5-6)和接近开关(5-7),上述的撞针安装架(5-2)通过固定螺钉固定在上固定壳(2)上,触发撞针(5-1)在装在撞针安装架(5-2)的内部,撞针压簧(5-3)安装在触发撞针(5-1)上,撞针压簧安装座(5-4)固定在撞针安装架(5-2)上,接近开关安装座(5-6)通过四个接近开关安装柱(5-5)固定在撞针压簧安装座(5-4)上,接近开关(5-7)固定在接近开关安装座(5-6)上,当触发撞针(5-1)的前端被机器人顶撞时,触发撞针(5-1)的后端会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振秦俊鑫陆志徐飞代青平蒙达生杜晶晶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哨马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