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充电管理方法以及换电站的电池充电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34604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21: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充电管理方法以及换电站的电池充电管理系统。该电池充电管理方法包括:判断动力电池是否放入电池舱位;如果动力电池放入电池舱位,则获取动力电池的最优充电策略表单;获取动力电池的最优充电策略表单之后,判断当前换电站运营负荷是否高于预设负荷阈值;如果当前换电站运营负荷高于预设负荷阈值,则执行最快充电模式对动力电池充电;如果当前换电站运营负荷不高于预设负荷阈值,则按照最优充电策略表单执行最优充电模式对动力电池充电。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池充电管理方法,根据当前换电站运营负荷与预设负荷阈值的关系,选用最快充电模式或最优充电模式对动力电池进行充电,有利于换电站的运营管理,降低运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充电管理方法以及换电站的电池充电管理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换电站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充电管理方法以及换电站的电池充电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换电站在对动力电池充电时,充电效率较低或者充电模式单一,无法针对谷峰电价差值合理用电,从而导致换电站的运营成本居高不下,影响换电站的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电池充电管理方法,能够针对动力电池选取合适的充电模式。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用于实现上述电池充电管理方法的换电站的电池充电管理系统。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充电管理方法包括:判断动力电池是否放入电池舱位;如果动力电池放入电池舱位,则获取所述动力电池的最优充电策略表单;获取所述动力电池的最优充电策略表单之后,判断当前换电站运营负荷是否高于预设负荷阈值;如果当前换电站运营负荷高于预设负荷阈值,则执行最快充电模式对所述动力电池充电;如果当前换电站运营负荷不高于预设负荷阈值,则按照所述最优充电策略表单执行最优充电模式对所述动力电池充电。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充电管理方法,在当前换电站运营负荷高于预设负荷阈值时,选用最快充电模式对动力电池进行充电,在当前换电站运营负荷不高于预设负荷阈值时,选用最优充电模式对动力电池进行充电,有利于换电站的运营管理,降低运营成本。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在所述最快充电模式下,以预设充电电流对所述动力电池充电。进一步地,在所述最优充电模式下,以最优充电电流对所述动力电池充电,所述最优充电电流不高于所述预设充电电流。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最优充电电流与所述动力电池的电池温度正相关。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最优充电电流与所述动力电池的剩余电量负相关。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所述动力电池充电时,所述电池充电管理方法还包括:判断充电是否结束;如果充电未结束,则再次判断当前换电站运营负荷是否高于预设负荷阈值;如果充电结束,则再次判断动力电池是否放入电池舱位。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按照预设时间间隔定期判断当前换电站运营负荷是否高于预设负荷阈值。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实施例的换电站的电池充电管理系统,用于实现上述的电池充电管理方法,所述电池充电管理系统包括:云端服务器,用于制定动力电池的最优充电策略表单并计算或估算当前换电站运营负荷;站端能量管理系统,所述站端能量管理系统与所述云端服务器通讯,且所述站端能量管理系统用于接收所述最优充电策略表单和所述当前换电站运营负荷;充电控制器,用于为所述动力电池充电,且所述充电控制器与所述站端能量管理系统电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不同时间段对应不同的最优充电策略表单。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站端能量管理系统包括: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动力电池是否放入电池舱位;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动力电池的最优充电策略表单;充电选择模块,用于选择最快充电模式或最优充电模式对动力电池充电。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充电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池充电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3是换电站的电池充电管理系统的示意图;图4是站端能量管理系统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结合图1-图4详细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充电管理方法。参照图1、图3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充电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1、判断动力电池是否放入电池舱位。在一些实施例中,换电站内设置有充电货架,充电货架上设置有电池舱位,电池舱位内设置有电连接器插拔机构,电连接器插拔机构与充电控制器143电连接,充电控制器143(即CHU)又与站端能量管理系统142(即EMS)电连接,当动力电池放入电池舱位内时,电连接器插拔机构与动力电池建立连接,站端能量管理系统142根据电连接器插拔机构与动力电池的连接关系可判断动力电池是否放入电池舱位。具体而言,当电连接器插拔机构与动力电池建立连接时,表示动力电池已放入电池舱位;当电连接器插拔机构与动力电池未建立连接时,表示动力电池还未放入电池舱位。如果动力电池放入电池舱位,则执行步骤S102;如果动力电池未放入电池舱位,则执行步骤S103。S102、获取动力电池的最优充电策略表单。在一些实施例中,云端服务器141(即CPF)中制定并存储有动力电池的最优充电策略表单,站端能量管理系统142向云端服务器141索要动力电池的最优充电策略表单。S103、在第一预设时间间隔后再次判断动力电池是否放入电池舱位。也就是说,如果动力电池未放入电池舱位,则再次判断动力电池是否放入电池舱位。第一预设时间间隔可以是0秒、5秒、10秒等,用户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参照图1所示,获取动力电池的最优充电策略表单之后,执行步骤S104。S104、判断当前换电站运营负荷是否高于预设负荷阈值。站端能量管理系统142判断当前换电站运营负荷是否高于预设负荷阈值。当前换电站运营负荷表征换电站的当前运营状态,例如在单位时间内预约换电的电动汽车数量,当单位时间内预约换电的电动汽车数量较多时,当前换电站运营负荷较大。当单位时间内预约换电的电动汽车数量较少时,当前换电站运营负荷较小。预设负荷阈值可以与特定数量的预约换电的电动汽车数量对应,用户可根据实际需求对预设负荷阈值进行设定。如果当前换电站运营负荷高于预设负荷阈值,则执行步骤S105;如果当前换电站运营负荷不高于预设负荷阈值,则执行步骤S106。S105、执行最快充电模式对动力电池充电。如果当前换电站运营负荷高于预设负荷阈值,则站端能量管理系统142执行最快充电模式对动力电池充电,由此可以缩短动力电池的充电时间,从而使换电站的运营负荷得以降低。S106、按照最优充电策略表单执行最优充电模式对动力电池充电。如果当前换电站运营负荷不高于预设负荷阈值,则站端能量管理系统142向云端服务器141索要动力电池的最优充电策略表单,并按照最优充电策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充电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判断动力电池是否放入电池舱位;/n如果动力电池放入电池舱位,则获取所述动力电池的最优充电策略表单;/n获取所述动力电池的最优充电策略表单之后,判断当前换电站运营负荷是否高于预设负荷阈值;/n如果当前换电站运营负荷高于预设负荷阈值,则执行最快充电模式对所述动力电池充电;/n如果当前换电站运营负荷不高于预设负荷阈值,则按照所述最优充电策略表单执行最优充电模式对所述动力电池充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充电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判断动力电池是否放入电池舱位;
如果动力电池放入电池舱位,则获取所述动力电池的最优充电策略表单;
获取所述动力电池的最优充电策略表单之后,判断当前换电站运营负荷是否高于预设负荷阈值;
如果当前换电站运营负荷高于预设负荷阈值,则执行最快充电模式对所述动力电池充电;
如果当前换电站运营负荷不高于预设负荷阈值,则按照所述最优充电策略表单执行最优充电模式对所述动力电池充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充电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最快充电模式下,以预设充电电流对所述动力电池充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充电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最优充电模式下,以最优充电电流对所述动力电池充电,所述最优充电电流不高于所述预设充电电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充电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最优充电电流与所述动力电池的电池温度正相关。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充电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最优充电电流与所述动力电池的剩余电量负相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充电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动力电池充电时,还包括:
判断充电是否结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涛由勇赵岩飞韩广璞申子垒
申请(专利权)人:蓝谷智慧北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