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开关系统,包括电池开关电路和电池检测电路,电池开关电路与电池检测电路连接,电池开关电路包括开关S1、开关S2和电池保护电路,开关S1与开关S2串联连接,电池保护电路与开关S1或开关S2并联连接,电池检测电路包括电容器C1,电容器C1与电池开关电路连接,开关S1接入控制线G1,开关S2接入控制线G2,电容器C1接入电池检测线BAT check。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采用两个分离的信号,一个用于检测电池,安全后再连接另一个以连接电池或负载;2、当电池反向连接时,负电压很小,反向电流将受到电阻器的限制,以保护开关元件。
A battery switch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开关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
,特别涉及一种电池开关系统。
技术介绍
如图5所示,现有的电池开关电路工作原理如下:当开关200和开关300接通时,电池100向负载400放电,当开关200和开关300被关闭时,电池100不能向负载400供电,此电池开关电路有如下缺陷:1、当电池100不小心反接时(电流方向为反向负载500的方向),会产生大电流并损坏电路,开关200和开关300不容易快速关断并保存下来,这样很可能会损坏开关200和开关300;2、当负载400短路开关500时,开关200和开关300承受高应力,限流电阻器600会接受所有能量;3、背对背串行连接的两个开关(开关200和开关300)只有一个信号驱动,在非隔离驱动下不能单独分离;4、在开关后测量蓄电池电压会导致泄漏蓄电池。因此,有必要做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有效防止大电流、可简化控制驱动、实用性强的电池开关系统,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电池开关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开关电路和电池检测电路,所述电池开关电路与电池检测电路连接,电池开关电路包括开关S1、开关S2和电池保护电路,开关S1与开关S2串联连接,电池保护电路与开关S1或开关S2并联连接,电池检测电路包括电容器C1,电容器C1与电池开关电路连接,开关S1接入控制线G1,开关S2接入控制线G2,电容器C1接入电池检测线BATcheck;检测电池状态时,开关S1和开关S2其中一个闭合,另一个断开;电池负载时,开关S1和开关S2均闭合。所述电池检测电路还包括变压器T1和整流器D1,变压器T1副边的一端连接整流器D1的输入端、另一端连接电容器C1的负极,整流器D1的输出端接入电容器C1的正极。所述电池保护电路与开关S2并联连接,电池保护电路包括相互串联连接的电阻器R1和二极管D2,电阻器R1和开关S2均接入电池负极BAT-,二极管D2的负极接入开关S1,电容器C1的负极与开关S1连接,整流器D1的输出端连接电池正极BAT+。所述电池保护电路与开关S2并联连接,电池保护电路包括相互串联连接的电阻器R1和二极管D2,电阻器R1和开关S2均接入电池正极BAT+,开关S1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电容器C1的负极连接电池负极BAT-,整流器D1的输出端连接开关S1。所述电池保护电路与开关S1并联连接,电池保护电路包括相互串联连接的电阻器R1和二极管D2,电阻器R1与开关S2连接,开关S2接入电池负极BAT-,二极管D2的负极和开关S1均接入电容器C1的负极,整流器D1的输出端连接电池正极BAT+。所述电池保护电路与开关S1并联连接,电池保护电路包括相互串联连接的电阻器R1和二极管D2,电阻器R1与开关S2连接,开关S2接入电池正极BAT+,电容器C1的负极连接电池负极BAT-,整流器D1的输出端分别连接开关S1和二极管D2的正极。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采用两个分离的信号,一个用于检测电池,安全后再连接另一个以连接电池或负载;(2)当电池反向连接时,负电压很小,反向电流将受到电阻器的限制,以保护开关元件;(3)电池短路时可大幅降低输出开关元件的额度应力,以保护开关元件;(4)简化控制驱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电池开关系统的电路原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中电池开关系统的电路原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中电池开关系统的电路原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中电池开关系统的电路原理图。图5为传统电池开关系统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第一实施例参见图1,本电池开关系统,包括电池开关电路和电池检测电路,电池开关电路与电池检测电路连接,电池开关电路包括开关S1、开关S2和电池保护电路,开关S1与开关S2串联连接,电池保护电路与开关S1或开关S2并联连接,电池检测电路包括电容器C1,电容器C1与电池开关电路连接,开关S1接入控制线G1,开关S2接入控制线G2,电容器C1接入电池检测线BATcheck。开关S1和开关S2为电晶体或继电器等任何型态的可控元件。电池检测电路还包括变压器T1和整流器D1,变压器T1副边的一端连接整流器D1的输入端、另一端连接电容器C1的负极,整流器D1的输出端接入电容器C1的正极。电池保护电路与开关S2并联连接,电池保护电路包括相互串联连接的电阻器R1和二极管D2,电阻器R1和开关S2均接入电池负极BAT-,二极管D2的负极接入开关S1,电容器C1的负极与开关S1连接,整流器D1的输出端连接电池正极BAT+。当检测电池状态时,通过电池检测线BATcheck可从电容器C1检测到电池电压,以判断电池是否反接,检测时,通过控制线G1闭合S1,通过控制线G2断开S2,然后检测电池电压,如果蓄电池连接方向正确,电容器C1可检测到正极电压,此时可通过控制线G2闭合S2,接通电池电路或负载电路。当电池反接时,因为变压器T1和整流器D1是正向的,反向电流会被电阻器R1和二极管D2卡住,使负电压很小,使得流向开关的电流也很小,这样可保护开关S1和开关S2。当不需要保持电流方向时,二极管D2可能短路或被取消。本电池开关系统在开关前测量电压,因为开关在测量电池时才会接上,平时开关是断开的,因此测量蓄电池电压时不会漏电,而且由于平时开关S1和开关S2是断开的,电池的反向泄漏电流将被阻断,电池可长时间存放。第二实施例参见图2,本电池开关系统,其不同于第一实施例之处在于:电池保护电路与开关S2并联连接,电池保护电路包括相互串联连接的电阻器R1和二极管D2,电阻器R1和开关S2均接入电池正极BAT+,开关S1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电容器C1的负极连接电池负极BAT-,整流器D1的输出端连接开关S1。其他未述部分同第一实施例,这里不再分析说明。第三实施例参见图3,本电池开关系统,其不同于第一实施例之处在于:电池保护电路与开关S1并联连接,电池保护电路包括相互串联连接的电阻器R1和二极管D2,电阻器R1与开关S2连接,开关S2接入电池负极BAT-,二极管D2的负极和开关S1均接入电容器C1的负极,整流器D1的输出端连接电池正极BAT+。当检测电池状态时,通过控制线G2闭合S2,通过控制线G1断开S1,然后检测电池电压,如果蓄电池连接方向正确,电容器C1可检测到正极电压,此时可通过控制线G1闭合S1,接通电池电路或负载电路。其他未述部分同第一实施例,这里不再分析说明。第四实施例参见图4,本电池开关系统,其不同于第一实施例之处在于:电池保护电路与开关S1并联连接,电池保护电路包括相互串联连接的电阻器R1和二极管D2,电阻器R1与开关S2连接,开关S2接入电池正极BAT+,电容器C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开关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开关电路和电池检测电路,所述电池开关电路与电池检测电路连接,电池开关电路包括开关S1、开关S2和电池保护电路,开关S1与开关S2串联连接,电池保护电路与开关S1或开关S2并联连接,电池检测电路包括电容器C1,电容器C1与电池开关电路连接,开关S1接入控制线G1,开关S2接入控制线G2,电容器C1接入电池检测线BAT check;检测电池状态时,开关S1和开关S2其中一个闭合,另一个断开;电池负载时,开关S1和开关S2均闭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开关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开关电路和电池检测电路,所述电池开关电路与电池检测电路连接,电池开关电路包括开关S1、开关S2和电池保护电路,开关S1与开关S2串联连接,电池保护电路与开关S1或开关S2并联连接,电池检测电路包括电容器C1,电容器C1与电池开关电路连接,开关S1接入控制线G1,开关S2接入控制线G2,电容器C1接入电池检测线BATcheck;检测电池状态时,开关S1和开关S2其中一个闭合,另一个断开;电池负载时,开关S1和开关S2均闭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池开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检测电路还包括变压器T1和整流器D1,变压器T1副边的一端连接整流器D1的输入端、另一端连接电容器C1的负极,整流器D1的输出端接入电容器C1的正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电池开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保护电路与开关S2并联连接,电池保护电路包括相互串联连接的电阻器R1和二极管D2,电阻器R1和开关S2均接入电池负极BAT-,二极管D2的负极接入开关S1,电容器C1的负极与开关S1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小兵,林建良,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冠宇达电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