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显示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4194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20:28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薄膜晶体管基板、设置于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上的发光层、设置于所述发光层上的封装层、以及设置于所述封装层上的触控层,所述发光层包括阴极,所述触控层包括同层设置的多个触控感应电极,其中,多个所述触控感应电极与多条触控信号线一一对应连接,多条所述触控信号线与一触控芯片连接,所述触控感应电极与所述阴极之间形成耦合电容,所述触控芯片通过侦测所述耦合电容的变化来判断是否存在触控操作。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能够有效避免互电容触控方案中,阴极对于互电容感应信号的吸收,提高触控的灵敏度和稳定性。

Touch display pan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触控显示面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触控
,尤其涉及一种触控显示面板。
技术介绍
OLED显示(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因其相对于液晶显示具有能耗低、视角宽、色域广、厚度薄等诸多优点,得到迅速发展。目前搭配OLED显示的触控技术主要有外挂式触控方案和将触控层制作在薄膜封装层上(On-cell)的触控方案,其中On-Cell触控方案由于不需要外挂式基板,可去掉光学透明胶层(OpticallyClearAdhesive,OCA)和触控基板,能够有效降低模组厚度,节约材料成本,相对于外挂式触控方案具有显著优势。目前OLEDOn-cell技术主要以互电容触控技术为主,但是由于显示屏的薄膜封装层倾向于薄化发展,导致触控层距离显示屏的阴极越来越近,显示屏阴极和触控电极之间存在对触控驱动不利的耦合寄生电容,这对于触控驱动芯片来讲是个重大挑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显示面板的薄膜封装层倾向于薄化发展,导致On-cell型的触控层距离显示面板的阴极越来越近,阴极与触控电极之间存在的耦合寄生电容对触控驱动造成不利影响,进而影响触控准确度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薄膜晶体管基板、设置于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上的发光层、设置于所述发光层上的封装层、以及设置于所述封装层上的触控层;所述发光层包括阴极;所述触控层包括同层设置的多个触控感应电极;其中,多个所述触控感应电极与多条触控信号线一一对应连接,多条所述触控信号线与一触控芯片连接,所述触控感应电极与所述阴极之间形成耦合电容,所述触控芯片通过侦测所述耦合电容的变化来判断是否存在触控操作。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触控层包括第一子区域、第二子区域、以及第三子区域,所述第一子区域与所述第二子区域相对设置,所述第三子区域与所述第一子区域以及所述第二子区域相邻。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区域包括第一外边侧,所述第二子区域包括与所述第一外边侧相对的第二外边侧,所述第三子区域包括与第一外边侧和第二外边侧垂直的第三外边侧。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触控芯片设置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的边框区域内,且靠近所述第三外边侧。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与所述第一子区域内的所述触控感应电极连接的每一所述触控信号线自所述第一外边侧引出并连接至所述触控芯片,与所述第二子区域内的所述触控感应电极连接的每一所述触控信号线自所述第二外边侧引出并连接至所述触控芯片,与所述第三子区域内的所述触控感应电极连接的每一所述触控信号线自所述第三外边侧引出并连接至所述触控芯片。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多条所述触控信号线与多个所述触控感应电极同层设置。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触控信号线位于所述显示区域的部分设置于相邻的所述触控感应电极形成的间隙内。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多条所述触控信号线与多个所述触控感应电极异层设置,每一所述触控信号线通过过孔与对应的一个所述触控感应电极连接。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触控感应电极为金属网格结构,所述金属网格的金属线之间的交叉点为闭合弧形。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触控感应电极的两相对侧均设置有多个凸起,每一侧的多个所述凸起与相邻的所述触控感应电极的多个所述凸起相互交错咬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与阴极形成耦合电容的单层的触控感应电极,触控芯片通过侦测该耦合电容的变化来判断是否存在触控操作,能够有效避免互电容触控方案中,阴极对于互电容感应信号的吸收,提高触控的灵敏度和稳定性;将触控感应电极分成多个区域,不同区域的触控信号线从不同方向引出,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小触控信号线占据的空间,进而提升触控感应电极的有效面积。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层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层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其他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感应电极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感应电极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请参阅图1和图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100,包括薄膜晶体管基板10、发光层20、封装层30、以及触控层40。所述发光层20设置于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10上,所述封装层30设置于所述发光层20上,所述触控层40设置于所述封装层上。其中,所述发光层20包括阴极23,所述触控层40包括同层设置的多个触控感应电极41。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触控层40为On-cell结构,所述触控层40可直接制备于所述封装层30上,可去除承载所述触控层40的基板和与薄膜晶体管基板10粘接的光学透明胶层,因此能够有效降低触控显示面板100。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10包括衬底和多个薄膜晶体管,所述衬底可为刚性基板,也可为柔性基板。所述发光层2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10上的阳极21和设置于所述阳极21上的功能层22,所述阴极23设置于所述功能层22上。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功能层22可包括依次设置的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材料层、电子传输层、以及电子注入层。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封装层30可采用第一无机层、有机层、第二无机层叠层设置的方式,来阻止水氧对所述发光层20的侵蚀。由于所述封装层30倾向于薄化发展,随着所述封装层30的厚度越来越薄,导致所述触控层40距离所述阴极23越来越近,所述触控感应电极41与所述阴极23之间存在的耦合电容对于互电容式触控驱动大为不利,影响触控驱动的准确性。请参阅图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在所述封装层30上设置单层的所述触控感应电极41,不必设置触控驱动电极,利用所述触控感应电极41与所述阴极之间形成耦合电容,触控芯片50通过侦测所述耦合电容的变化来判断是否存在触控操作,实现自电容式触控驱动。所述触控显示面板100可应用于触控显示屏中。具体地,当用户手指对屏幕进行触控操作时,由于手指可被认为是接地良好的导体,导致所述触控感应电极41与所述阴极23的耦合电容发生变化(一般电容值会增大),所述触控芯片50通过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n薄膜晶体管基板;/n发光层,设置于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上,所述发光层包括阴极;/n封装层,设置于所述发光层上;以及/n触控层,设置于所述封装层上,所述触控层包括同层设置的多个触控感应电极;其中,/n多个所述触控感应电极与多条触控信号线一一对应连接,多条所述触控信号线与一触控芯片连接,所述触控感应电极与所述阴极之间形成耦合电容,所述触控芯片通过侦测所述耦合电容的变化来判断是否存在触控操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薄膜晶体管基板;
发光层,设置于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上,所述发光层包括阴极;
封装层,设置于所述发光层上;以及
触控层,设置于所述封装层上,所述触控层包括同层设置的多个触控感应电极;其中,
多个所述触控感应电极与多条触控信号线一一对应连接,多条所述触控信号线与一触控芯片连接,所述触控感应电极与所述阴极之间形成耦合电容,所述触控芯片通过侦测所述耦合电容的变化来判断是否存在触控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层包括第一子区域、第二子区域、以及第三子区域,所述第一子区域与所述第二子区域相对设置,所述第三子区域与所述第一子区域以及所述第二子区域相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区域包括第一外边侧,所述第二子区域包括与所述第一外边侧相对的第二外边侧,所述第三子区域包括与第一外边侧和第二外边侧垂直的第三外边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芯片设置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的边框区域内,且靠近所述第三外边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波张一梅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