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触控显示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4193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20: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屏,包括一触控面板、一显示屏及两增透膜层,所述触控面板和所述显示屏相对设置,二者的相对面均贴附或涂覆有所述增透膜层,两个所述增透膜层的边缘胶装在一起,二者之间形成空气间隙层。本发明专利技术在触控面板和显示屏的一侧均设置增透膜层,该增透膜层可有效地抑制反射光,提升显示的对比度,起到防眩的效果;同时,增透膜层与显示屏之间采用框贴方式连接,二者之间形成空气间隙层,从而将触控面板与显示屏在结构上进行隔离,避免了全贴合方式带来的返修难度大及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触控显示屏
本专利技术涉及触控显示屏。
技术介绍
触控屏是一种可接收输入讯号的感应式显示装置,作为目前最方便、最自然的人机交互输入设备,现已广泛地应用在多媒体交互系统和数字信息系统中。随着电子器件市场的不断发展,行业内对触控屏各方面性能及综合成本的要求逐渐提高。触控屏在结构上由触控面板和显示屏组成,传统的制造工艺是将触控面板与显示屏采用框贴方式结合在一起,二者之间有间隙,在光线折射下显示效果将打折扣。为了消除空气间隙影响,后来逐渐采用触控面板和显示屏以全贴合方式制成一体的制造工艺。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使用全贴合技术制成的触控显示屏结构示意图,其中11’为盖板、12’为触控面板、13’为显示屏。通过全贴合方式制成的一体屏的触控面板12’与显示屏13’紧紧贴合在一起,导致表面的触控面板12’一旦破裂或故障,后期的返工和维修必须同时更换触控面板12’和显示屏13’,因此,全贴合制造触控显示屏的维修成本及难度远远高于传统框贴的触控显示屏。虽然全贴合触控屏在显示效果上明显优于传统的框贴工艺,但受限于其居高不下的维修成本,使得全贴合触控屏发展遇阻。有鉴于此,亟待开发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显示屏,用于解决传统框贴工艺显示效果差的问题,以及解决全贴合一体屏返修难度大及成本高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手段:一种触控显示屏,包括一触控面板、一显示屏及两增透膜层,所述触控面板和所述显示屏相对设置,二者的相对面均贴附或涂覆有所述增透膜层,两个所述增透膜层的边缘胶装在一起,二者之间形成空气间隙层。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增透膜层的厚度为0.01-1mm。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增透膜层的折射率为1.2-2.5。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增透膜层由增透材料涂覆在高分子薄膜基材上、再贴附在所述触控面板或所述显示屏上形成,或者将增透材料直接涂覆在所述触控面板或所述显示屏上形成;其中,所述增透材料包括氟化镁、氟化铈、氟化钙、氧化锌、二氧化硅和氮氧化硅中的一种或多种。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涂覆方式包括喷涂、微型凹版涂布或挤压涂布。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高分子薄膜基材包括聚酯薄膜或三醋酸纤维薄膜。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高分子薄膜基材的厚度为0.01-0.2mm。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空气间隙层的厚度为0.1-2.0mm。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空气间隙层的厚度为0.2-1.0mm。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显示屏包括液晶显示屏、LED显示屏或OLED显示屏中的任意一种。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带来以下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在触控面板和显示屏的一侧均设置一层增透膜层,该增透膜层可有效地抑制反射光,提升显示的对比度,起到防眩的效果;同时,增透膜层与显示屏之间采用框贴方式连接,二者之间形成空气间隙层,从而将触控面板与显示屏在结构上进行隔离,避免了全贴合方式带来的返修难度大及成本高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使用全贴合技术制成的触控显示屏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一种触控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触控面板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触控面板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盖板-11;触控面板-12;增透膜层-13;空气间隙层-14;粘胶条-141;显示屏-15;横向导电线路-21;基材-22;纵向导电线路-23;光学胶-2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实施例一请参阅图2,其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触控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以下描述以图1所示方位为参照),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触控显示屏为电容式触控显示屏,而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宗旨,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控显示屏还可以是电阻式、红外线式或表面声波式触控显示屏。所述触控显示屏包括一触控面板12、一显示屏15及两增透膜层13,所述触控面板12和所述显示屏15相对设置,二者的相对面均贴附或涂覆有所述增透膜层13,两个所述增透膜层13的边缘胶装在一起,二者之间形成空气间隙层14。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增透膜层13由增透材料涂覆在高分子薄膜基材上、再贴附在所述触控面板12或显示屏15上形成;其中,所述增透材料包括氟化镁、氟化铈、氟化钙、氧化锌、二氧化硅和氮氧化硅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涂覆方式包括喷涂、微型凹版涂布或挤压涂布。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方案,所述高分子薄膜基材选用聚酯薄膜或三醋酸纤维薄膜中的一种。优选的,所述高分子薄膜基材的厚度为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触控显示屏,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触控面板、一显示屏及两增透膜层,所述触控面板和所述显示屏相对设置,二者的相对面均贴附或涂覆有所述增透膜层,两个所述增透膜层的边缘胶装在一起,二者之间形成空气间隙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控显示屏,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触控面板、一显示屏及两增透膜层,所述触控面板和所述显示屏相对设置,二者的相对面均贴附或涂覆有所述增透膜层,两个所述增透膜层的边缘胶装在一起,二者之间形成空气间隙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透膜层的厚度为0.01-1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透膜层的折射率为1.2-2.5。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透膜层由增透材料涂覆在高分子薄膜基材上、再贴附在所述触控面板或所述显示屏上形成,或者将增透材料直接涂覆在所述触控面板或所述显示屏上形成;
其中,所述增透材料包括氟化镁、氟化铈、氟化钙、氧化锌、二氧化硅和氮氧化硅中的一种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宇恒张蓉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兴威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