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海绵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33813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9: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医用海绵及其制备方法,涉及生物医用材料技术领域,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配制纺丝液;S2:将所述纺丝液转移至静电纺纱机的两个注射器中,两个所述注射器分别与两个对喷纺丝头相连,启动所述静电纺纱机进行静电纺丝,对两个所述对喷纺丝头分别施加正负电场,两个所述对喷纺丝头均将所述纺丝液喷向设置于两个所述对喷纺丝头之间的旋转漏斗,在所述旋转漏斗上得到医用海绵。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医用海绵的制备方法,制备的医用海绵能够保持纳米形貌和长纤维结构,能够增加与血细胞以及受损组织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而提高该医用海绵对组织缺损、深度创伤和大面积弥漫性出血的止血效果。

A medical sponge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用海绵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医用材料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医用海绵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不可控出血是造成创伤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不可控出血造成的死亡占全世界所有创伤性死亡的30%以上,其中超过一半的不可控出血发生在实施紧急治疗之前。另外,重大创伤往往会造成组织或器官的缺损,止血以及缺损组织的填充干预对具有重大创伤者的生存和恢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开发能够快速止血和进行填充的支架对于急诊创伤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理想的止血材料应具备以下特点:止血效率高、临床安全性好、价格低廉、重量轻。生物医用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的止血和填充支架材料,具有可吸收、高效、经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外科止血治疗;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止血生物医用材料有多糖类、蛋白类、氧化纤维素、合成高分子材料及无机多孔材料等,这些止血生物医用材料在肢体表面创伤止血方面表现出优秀的性能,但它们通常对组织缺损、深度创伤和大面积弥漫性出血的止血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问题是目前的止血生物医用材料对组织缺损、深度创伤和大面积弥漫性出血的止血效果较差。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医用海绵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以可降解聚合物或天然高分子物质为原料配制纺丝液;S2:将所述纺丝液转移至静电纺纱机的两个注射器中,两个所述注射器分别与两个对喷纺丝头相连,启动所述静电纺纱机进行静电纺丝,对两个所述对喷纺丝头分别施加正负电场,两个所述对喷纺丝头均将所述纺丝液喷向设置于两个所述对喷纺丝头之间的旋转漏斗,在所述旋转漏斗上得到医用海绵;以所述天然高分子物质为原料配制所述纺丝液时,还包括:进行交联反应。可选地,步骤S2中所述注射器的供液速度为1.0mL/h~1.5mL/h,所述对喷纺丝头与所述旋转漏斗之间的距离为10cm~15cm,所述正负电场的电压为7KV~15KV,所述旋转漏斗的转速为1转/分钟~20转/分钟,所述静电纺丝的时间为1h~3h。可选地,步骤S11中所述聚合物选自可降解聚合物或天然高分子物质;所述可降解聚合物选自乳酸-己内酯共聚物、聚己内酯、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天然高分子物质选自明胶、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壳聚糖、透明质酸钠中的至少一种。可选地,步骤S1中所述纺丝液中还添加有药物,所述药物包括生长因子、凝血因子以及抗菌药物中的至少一种。可选地,所述交联反应为热交联反应或化学交联反应。可选地,所述交联反应为热交联反应时,所述医用海绵的制备方法还包括:S3:将所述医用海绵于150℃~220℃条件下进行热交联。可选地,步骤S3中所述热交联的时间为1h~3h。可选地,所述交联反应为化学交联反应时,步骤S1还包括:S12:在所述纺丝液中加入交联剂。可选地,所述交联剂选自京尼平、甲醛、乙二醛、丁醛、戊二醛、多聚醛、环氧氯丙烷、柠檬酸、硼砂中的至少一种。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用海绵,由如上所述的医用海绵的制备方法制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医用海绵的制备方法具有如下优势: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医用海绵的制备方法,利用静电纺纱机,通过三维静电纺丝技术,在电场作用下,使得生成的纳米纤维沉积在旋转漏斗上,并诱导纳米纤维瞬间自组装来制备医用海绵,使得制备的医用海绵不仅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较大的空隙度、良好的弹性和良好的液体吸收能力,还能够保持纳米形貌和长纤维结构,从而使得该医用海绵能够任意压缩,这种结构特点使得该医用海绵能够增加与血细胞以及受损组织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而提高该医用海绵对组织缺损、深度创伤和大面积弥漫性出血的止血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医用海绵的制备原理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医用海绵的制备过程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制备的医用海绵的外形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制备的医用海绵的扫描电镜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制备的医用海绵的红外光谱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制备的医用海绵的孔径分布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验证实施例中兔子耳静脉和肝脏止血实验对比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验证实施例中兔子耳静脉止血时间对比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验证实施例中兔子肝脏止血时间对比图。附图标记说明:1-注射器;2-对喷纺丝头;3-旋转漏斗;4-医用海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表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为解决目前的止血生物医用材料对组织缺损、深度创伤和大面积弥漫性出血的止血效果较差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医用海绵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以可降解聚合物或天然高分子物质为原料配制纺丝液;S2:将纺丝液转移至静电纺纱机的两个注射器1中,两个注射器1分别与两个对喷纺丝头2相连,启动静电纺纱机进行静电纺丝,对两个对喷纺丝头2分别施加正负电场,两个对喷纺丝头2均将纺丝液喷向设置于两个对喷纺丝头2之间的旋转漏斗3,在旋转漏斗3上得到医用海绵4。参见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利用静电纺纱机,通过三维静电纺丝技术来制备医用海绵;具体的,静电纺纱机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对喷纺丝头2,以及设置于两个对喷纺丝头2之间的接收装置,本申请中的接收装置为旋转漏斗3;每一对喷纺丝头2的进料口均与一注射器1相连,通过注射器1来向相应的对喷纺丝头2中输送纺丝液;静电纺纱机还包括高压静电发生装置,静电纺纱机启动后,通过高压静电发生装置向一个对喷纺丝头2施加正电场,向另一个对喷纺丝头2施加负电场,两个注射器1中的纺丝液分别通过相应的对喷纺丝头2喷出,进行喷射纺丝,得到纳米纤维;生成的纳米纤维沉积于位于两个对喷纺丝头2之间的旋转漏斗3上,在电场作用下诱导这些纳米纤维进行瞬间自组装,得到医用海绵4。在该止血海绵制备过程中,参见图2所示,在进行三维静电纺丝的初始阶段(0~5min),电场集中于旋转漏斗3的下边缘,从而引导生成的纳米纤维沉积于该旋转漏斗3的下边缘处;在强电场作用下,由于静电感应和极化作用的存在,沉积于旋转漏斗3上的纳米纤维带负电荷,这些沉积的纳米纤维作为新的尖端来吸引新生成的纳米纤维继续进行沉积;由于沉积于旋转漏斗3上的纳米纤维最初带有相同的电荷,当这些带有相同电荷的纳米纤维沉积于一起时,相互之间互相排斥,从而使得形成的医用海绵4具有松散的多孔结构;并且,在电荷作用下,后期沉积的纳米纤维比初期沉积的纳米纤维的结构更加松散,这些纳米纤维的快速沉积,有助于使制备的医用海绵4维持三维结构。由于本申请提供的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医用海绵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S1:以可降解聚合物或天然高分子物质为原料配制纺丝液;/nS2:将所述纺丝液转移至静电纺纱机的两个注射器(1)中,两个所述注射器(1)分别与两个对喷纺丝头(2)相连,启动所述静电纺纱机进行静电纺丝,对两个所述对喷纺丝头(2)分别施加正负电场,两个所述对喷纺丝头(2)均将所述纺丝液喷向设置于两个所述对喷纺丝头(2)之间的旋转漏斗(3),在所述旋转漏斗(3)上得到医用海绵(4);/n以所述天然高分子物质为原料配制所述纺丝液时,还包括:进行交联反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海绵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以可降解聚合物或天然高分子物质为原料配制纺丝液;
S2:将所述纺丝液转移至静电纺纱机的两个注射器(1)中,两个所述注射器(1)分别与两个对喷纺丝头(2)相连,启动所述静电纺纱机进行静电纺丝,对两个所述对喷纺丝头(2)分别施加正负电场,两个所述对喷纺丝头(2)均将所述纺丝液喷向设置于两个所述对喷纺丝头(2)之间的旋转漏斗(3),在所述旋转漏斗(3)上得到医用海绵(4);
以所述天然高分子物质为原料配制所述纺丝液时,还包括:进行交联反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海绵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注射器(1)的供液速度为1.0mL/h~1.5mL/h,所述对喷纺丝头(2)与所述旋转漏斗(3)之间的距离为10cm~15cm,所述正负电场的电压为7KV~15KV,所述旋转漏斗(3)的转速为1转/分钟~20转/分钟,所述静电纺丝的时间为1h~3h。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海绵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降解聚合物选自乳酸-己内酯共聚物、聚己内酯、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天然高分子物质选自明胶、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壳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秀梅谢宪瑞张文彩郭刚
申请(专利权)人:诺一迈尔苏州生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