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花斑蛋白HB1及其编码基因在调控植物花斑表型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37707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9: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植物花斑蛋白HB1及其编码基因在调控植物花斑表型中的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培育具有花斑表型的植株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对植物基因组中的HB1基因进行基因编辑,得到基因编辑植株,从基因编辑植株的自交后代中获得纯合型基因编辑植株;纯合型基因编辑植株即为具有花斑表型的植株。本发明专利技术还保护一种植物育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抑制植物中HB1基因的表达,从而得到具有花斑表型的植物。本发明专利技术对于花卉植物多彩观赏性状的定向选育、提高育种效率等方面有重要意义,具有极高商业价值及科研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植物花斑蛋白HB1及其编码基因在调控植物花斑表型中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
,涉及植物花斑蛋白HB1及其编码基因在调控植物花斑表型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叶片花斑突变体因其在同一叶片上具有绿色和非绿色(黄色或者白色)部分,在纯绿色植物的基础上带来不同的观赏性状,是未来增彩植物培育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花斑的形成是因为绿色组织中含有正常的叶绿体,而处于黄色或者白色区域的组织则含有发育不正常的质体。自然界中存在着花斑突变体,目前仅有少量用于多彩花卉植物的栽培与种植,且这种花斑产生的机制还尚不明确。目前,对于花斑植物的选育主要由自然突变、物理或化学方法诱变得来,一般存在耗费时间长、分子机理不明确、在植物中应用有限等一系列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植物花斑蛋白HB1及其编码基因在调控植物花斑表型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培育具有花斑表型的植株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对植物基因组中的HB1基因进行基因编辑,得到基因编辑植株,从基因编辑植株的自交后代中获得纯合型基因编辑植株;纯合型基因编辑植株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培育具有花斑表型的植株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对植物基因组中的HB1基因进行基因编辑,得到基因编辑植株,从基因编辑植株的自交后代中获得纯合型基因编辑植株;纯合型基因编辑植株即为具有花斑表型的植株;/n所述HB1基因为编码HB1蛋白的基因;/n所述HB1蛋白为如下(a1)或(a2)或(a3):/n(a1)序列表中序列1所示的蛋白质;/n(a2)将序列表中序列1所示的蛋白质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且与植物花斑表型相关的由其衍生的蛋白质;/n(a3)来源于拟南芥且与(a1)所限定的氨基酸序列至少具有75%、至少具有80%、至少具有85%、至少具有90%、至少具有9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培育具有花斑表型的植株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对植物基因组中的HB1基因进行基因编辑,得到基因编辑植株,从基因编辑植株的自交后代中获得纯合型基因编辑植株;纯合型基因编辑植株即为具有花斑表型的植株;
所述HB1基因为编码HB1蛋白的基因;
所述HB1蛋白为如下(a1)或(a2)或(a3):
(a1)序列表中序列1所示的蛋白质;
(a2)将序列表中序列1所示的蛋白质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且与植物花斑表型相关的由其衍生的蛋白质;
(a3)来源于拟南芥且与(a1)所限定的氨基酸序列至少具有75%、至少具有80%、至少具有85%、至少具有90%、至少具有95%、至少具有96%、至少具有97%、至少具有98%或至少具有99%以上同一性且与植物花斑表型相关的蛋白质。


2.一种培育具有花斑表型的植株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对植物基因组中的HB1基因进行基因编辑,得到纯合型基因编辑植株,即为具有花斑表型的植株;
所述HB1基因为编码HB1蛋白的基因;
所述HB1蛋白为如下(a1)或(a2)或(a3):
(a1)序列表中序列1所示的蛋白质;
(a2)将序列表中序列1所示的蛋白质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且与植物花斑表型相关的由其衍生的蛋白质;
(a3)来源于拟南芥且与(a1)所限定的氨基酸序列至少具有75%、至少具有80%、至少具有85%、至少具有90%、至少具有95%、至少具有96%、至少具有97%、至少具有98%或至少具有99%以上同一性且与植物花斑表型相关的蛋白质。


3.用于对植物基因组中的HB1基因进行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建伟满奕李晓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林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