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继强专利>正文

一种吡嗪并吡唑并萘啶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6337045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9: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吡嗪并吡唑并萘啶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类化合物是由临溴苯乙酮与N‑溴代丁二酰亚胺反应制备的2‑溴‑1‑(2‑溴苯基)乙酮与芳基甲醛腙及乙烯基三丁基锡反应制备原料化合物2,再与氨基吡嗪基酮类化合物1在金属催化剂及氧化剂的作用下反应制备的,该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底物普适性,该反应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提供的一种全新的合成方法,合成的吡嗪并吡唑并萘啶类化合物对大肠杆菌、黑曲霉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枯草芽孢杆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对抗菌药物的研究与临床使用具有深远的意义。

A pyrazino pyrazolo naphthidine compound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吡嗪并吡唑并萘啶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药
,尤其涉及一种吡嗪并吡唑并萘啶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萘啶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天然产物和药物结构单元,本身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物学特性,而随着对萘啶及其衍生物的不断研究,发现萘啶及其衍生物具有良好的抗菌、抗炎、抗病毒活性,同时也是较好的荧光物质,因其多样化的性质使其在医药、生物及材料等领域的应用逐渐增多,并且其作为抗菌、抗肿瘤、抗疟疾药物时副作用小、价格便宜,因此在药用方面的应用研究逐渐成为热点。吡唑类化合物是一种重要的五元杂环化合物,作为一类重要的药物合成中间体,吡唑及其衍生物同样在抗肿瘤、抗病毒、抗菌、抗抑郁等医药领域发挥着广泛的应用,2012年Liu课题组报道了利用姜黄素和取代酰肼制备的姜黄素-N-取代吡唑类衍生物,且对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黑曲霉菌、青霉菌有较好的抑菌效果(LiuZ,ZhangY.SynthesisandAntibacterialActivitiesofN—SubstitutedPyrazoleCurcuminDerivatives[J].Chin.J.Org.Chem.2012,32,1487.);2016年Kivrak课题组利用α,β-不饱和醛与苯肼反应生成α,β-不饱和腙,然后在碱的作用下与苯硒氯进行环化反应制备4-苯硒吡唑(ZoraM,DemirciD,KivrakA,KelgokmenY.One-potsynthesisof4-(phenylselanyl)-substitutedpyrazoles[J].TetrahedronLett.2016,57,993.);2016年Huang课题组报道了腙与硝基烯的[3+2]成环反应,合成了1,3,4-三取代和1,3,4,5-四取代吡唑(ShiC,MaCW,MaHJ,HuangGS.Copper-catalyzedsynthesisof1,3,4-trisubstitutedand1,3,4,5-tetrasubstitutedpyrazolesvia[3+2]cyclo-additionsofhydrazonesandnitroolefins[J].Tetrahedron.2016,72,4055.);同年,Zhao课题组报道了通过临炔基苯甲醛合成异喹啉并吡唑化合物(LiYB,ZhaoYH,LuoMJ,TangZL,etal.SynthesisofIsoquinolinesDerivativesfromo-AlkynylAldehydes[J].Chin.J.Org.Chem.2016,36,2504.)基于萘啶类化合物及吡唑类化合物的特殊性质及广泛的应用价值,合成结构复杂多样且具有潜在药理活性的杂环化合物并对其性能进行测试筛选,意义广泛而深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吡嗪并吡唑并萘啶类化合物及制备方法,并研究了该类化合物对大肠杆菌、黑曲霉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枯草芽孢杆菌的抗菌活性。本专利技术的吡嗪并吡唑并萘啶类化合物,具有以下结构通式:其中,R1=H、Me、Cl;R2=H、Me;R3=H、Me、OMe、Ph、p-Tolyl;Ar=Ph、p-tolyl、4-Hydroxyphenyl、2,4,6-trimethylphenyl、2-Bromo-5-chloro-phenyl、1-Naphthyl、4-Methylbiphenyl,pyrazine基团也可以为imidazole。优选地,所述吡嗪并吡唑并萘啶类化合物包括以下化合物:13-甲基-2-苯基苯并[c]吡嗪并[2,3-g]吡唑并[1,5-a][1,5]萘啶;11,13-二甲基-2-苯基苯并[c]吡嗪并[2,3-g]吡唑并[1,5-a][1,5]萘啶;11-氯-13-甲基-2-苯基苯并[c]吡嗪并[2,3-g]吡唑并[1,5-a][1,5]萘啶;10,11-二氯-13-甲基-2-苯基苯并[c]吡嗪并[2,3-g]吡唑并[1,5-a][1,5]萘啶;11-氯-13-甲氧基-2-苯基苯并[c]吡嗪并[2,3-g]吡唑并[1,5-a][1,5]萘啶;10,11-二氯-2-苯基苯并[c]吡嗪并[2,3-g]吡唑并[1,5-a][1,5]萘啶;2,13-二苯基苯并[c]吡嗪并[2,3-g]吡唑并[1,5-a][1,5]萘啶;11-氯-2,13-二苯基苯并[c]吡嗪并[2,3-g]吡唑并[1,5-a][1,5]萘啶;2-苯基-12-(对甲苯基)-11H-苯并[c]咪唑并[4,5-g]吡唑并[1,5-a][1,5]萘啶;13-甲基-2-(对甲苯基)苯并[c]吡嗪并[2,3-g]吡唑并[1,5-a][1,5]萘啶;4-(13-甲基苯并[c]吡嗪并[2,3-g]吡唑并[1,5-a][1,5]萘啶-2-基)苯酚;13-甲基-2-(2,4,6-三甲基苯基)苯并[c]吡嗪并[2,3-g]吡唑并[1,5-a][1,5]萘啶;2-(2-溴-5-氯苯基)-13-甲基苯并[c]吡嗪并[2,3-g]吡唑并[1,5-a][1,5]萘啶;13-甲基-2-(萘-1-基)苯并[c]吡嗪并[2,3-g]吡唑并[1,5-a][1,5]萘啶;13-甲基-2-(4'-甲基-[1,1'-联苯]-2-基)苯并[c]吡唑并[2,3-g]吡唑并[1,5-a][1,5]萘啶;5,13-二甲基-2-苯基苯并[c]吡嗪并[2,3-g]吡唑并[1,5-a][1,5]萘啶;本专利技术的吡嗪并吡唑并萘啶类化合物,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得到产物:由临溴苯乙酮与N-溴代丁二酰亚胺发生溴化反应生成2-溴-1-(2-溴苯基)乙酮,之后再与芳基甲醛腙反应得到2-(2-(芳亚甲基)肼基)-1-(2-溴苯基)乙酮,接着与乙烯基三丁基锡发生C-C偶联反应制备原料化合物2,原料化合物2与氨基吡嗪基酮类化合物1在金属催化剂及氧化剂的作用下反应制得吡嗪并吡唑并萘啶类化合物;优选地,所述化合物1为1-(3-氨基吡嗪-2-基)乙酮,1-(3-氨基-6-甲基吡嗪-2-基)乙酮,1-(3-氨基-6-氯吡嗪-2-基)乙酮,1-(3-氨基-5,6-二氯吡嗪-2-基)乙酮,3-氨基-6-氯吡嗪-2-羧酸甲酯,3-氨基-5,6-二氯吡嗪-2-甲醛,(3-氨基-6-氯吡嗪-2-基)(苯基)甲酮,(3-氨基吡嗪-2-基)(苯基)甲酮,(4-氨基-1H-咪唑-5-基)(对甲苯基)甲酮;优选地,所述制备的化合物2为2-(2-亚苄基肼基)-1-(2-乙烯基苯基)乙酮,2-(2-(4-甲基亚苄基)肼基)-1-(2-乙烯基苯基)乙酮,2-(2-(4-羟基亚苄基)肼基)-1-(2-乙烯基苯基)乙酮,2-(2-(2,4,6-三甲基亚苄基)肼基)-1-(2-乙烯基苯基)乙酮,2-(2-(2-溴-5-氯亚苄基)肼基)-1-(2-乙烯基苯基)乙酮,2-(2-(萘-1-基亚甲基)肼基)-1-(2-乙烯基苯基)乙酮,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吡嗪并吡唑并萘啶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该吡嗪并吡唑并萘啶类化合物的结构通式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吡嗪并吡唑并萘啶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该吡嗪并吡唑并萘啶类化合物的结构通式为:



其中,R1=H、Me、Cl;R2=H、Me;R3=H、Me、OMe、Ph、p-Tolyl;Ar=Ph、p-tolyl、4-Hydroxyphenyl、2,4,6-trimethylphenyl、2-Bromo-5-chloro-phenyl、1-Naphthyl、4-Methylbiphenyl,pyrazine基团也可以为imidazole。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吡嗪并吡唑并萘啶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化合物:
13-甲基-2-苯基苯并[c]吡嗪并[2,3-g]吡唑并[1,5-a][1,5]萘啶;
11,13-二甲基-2-苯基苯并[c]吡嗪并[2,3-g]吡唑并[1,5-a][1,5]萘啶;
11-氯-13-甲基-2-苯基苯并[c]吡嗪并[2,3-g]吡唑并[1,5-a][1,5]萘啶;
10,11-二氯-13-甲基-2-苯基苯并[c]吡嗪并[2,3-g]吡唑并[1,5-a][1,5]萘啶;
11-氯-13-甲氧基-2-苯基苯并[c]吡嗪并[2,3-g]吡唑并[1,5-a][1,5]萘啶;
10,11-二氯-2-苯基苯并[c]吡嗪并[2,3-g]吡唑并[1,5-a][1,5]萘啶;
2,13-二苯基苯并[c]吡嗪并[2,3-g]吡唑并[1,5-a][1,5]萘啶;
11-氯-2,13-二苯基苯并[c]吡嗪并[2,3-g]吡唑并[1,5-a][1,5]萘啶;
2-苯基-12-(对甲苯基)-11H-苯并[c]咪唑并[4,5-g]吡唑并[1,5-a][1,5]萘啶;
13-甲基-2-(对甲苯基)苯并[c]吡嗪并[2,3-g]吡唑并[1,5-a][1,5]萘啶;
4-(13-甲基苯并[c]吡嗪并[2,3-g]吡唑并[1,5-a][1,5]萘啶-2-基)苯酚;
13-甲基-2-(2,4,6-三甲基苯基)苯并[c]吡嗪并[2,3-g]吡唑并[1,5-a][1,5]萘啶;
2-(2-溴-5-氯苯基)-13-甲基苯并[c]吡嗪并[2,3-g]吡唑并[1,5-a][1,5]萘啶;
13-甲基-2-(萘-1-基)苯并[c]吡嗪并[2,3-g]吡唑并[1,5-a][1,5]萘啶;
13-甲基-2-(4'-甲基-[1,1'-联苯]-2-基)苯并[c]吡唑并[2,3-g]吡唑并[1,5-a][1,5]萘啶;
5,13-二甲基-2-苯基苯并[c]吡嗪并[2,3-g]吡唑并[1,5-a][1,5]萘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吡嗪并吡唑并萘啶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方法得到的产物:
由临溴苯乙酮与N-溴代丁二酰亚胺发生溴化反应生成2-溴-1-(2-溴苯基)乙酮,之后再与芳基甲醛腙反应得到2-(2-(芳亚甲基)肼基)-1-(2-溴苯基)乙酮,接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继强
申请(专利权)人:朱继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