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继强专利>正文

一种吡啶并吡唑并噌啉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625402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吡啶并吡唑并噌啉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类化合物是由1‑芳基‑2‑乙烯基吡唑烷酮化合物与氨基吡嗪酮类化合物在催化剂及添加剂的作用下同时发生Friedlander反应与芳氢烷基化反应得到的;该类化合物制备方法简单,具有良好的底物普适性,且本发明专利技术吡啶并吡唑并噌啉类化合物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提供的一种全新的合成方法,合成的吡啶并吡唑并噌啉类化合物对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枯草芽孢杆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为抗菌药物的研究与临床使用提供了新的选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吡啶并吡唑并噌啉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药
,尤其涉及一种吡啶并吡唑并噌啉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噌啉类化合物具有抗菌、抗癌、抗病毒、抗炎及镇静等多种生物活性,并且由于噌啉环还是优良的电子受体,噌啉骨架已经成为新材料和新药研发中的优势骨架。噌啉本身具有细胞毒性,对大肠杆菌菌种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引入取代基或并环结构的噌啉衍生物展现出了更为广泛的生物活性。自然界中没有天然的噌啉化合物存在,所报道过的噌啉类化合物均是通过有机合成得到的,然而由于合成方法有限,远不能满足高效合成结构多样性的噌啉衍生物的需求。随着金属催化的偶联反应及C-H活化的迅速发展,研究人员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逐渐建立起了许多合成噌啉类化合物的新方法,通过利用定位基和偶联试剂的变化建立的新合成方法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11年Gagosz课题组报道了Au(I)催化N-炔丙基-N-芳基肼甲酸甲酯分子内炔烃的芳氢化反应合成噌啉骨架的方法(JurbergID,GagoszF.Formationofcinnolinederivativesbyagold(I)-catalyzedhydroarylationofN-propargyl-N’-arylhydrazines[J].J.Organomet.Chem.2011,696,37–41.);2014年Gogoi课题组报道了Au(Ш)催化的烯醛苯腙的分子内的烯烃芳氢化反应合成4-苄基噌啉类化合物的新方法(GogoiP,GogoiSR,DeviN,BarmanP.AluminiumChloride–CatalyzedSynthesisof4-BenzylCinnolinesfromArylHydrazones[J].Synth.Commun.2014,44,1142–1148.);同年Zhang课题组利用N-芳基-1H-吡唑-5(4H)-酮与炔烃反应,以Rh(Ш)为催化剂,六氟异丙醇为溶剂,得到了一系列吡唑啉酮并噌啉类化合物(XingL,FanZL,HouCY,YongGP,ZhangA.SynthesisofPyrazolo[1,2-a]cinnolinesviaaRhodium-CatalyzedOxidativeCouplingApproach[J].Adv.Synth.Catal.2014,356,972–976.);2019年Dong课题组报道了Ir催化吡唑啉酮与次硫酸亚砜发生串联环形合成反应制备[1,2-α]噌啉(LiuCF,LiuM,DongL.Iridium(III)-CatalyzedTandemAnnulationSynthesisofPyrazolo[1,2-α]cinnolinesfromPyrazolonesandSulfoxoniumYlides[J].J.Org.Chem.2019,84,409-416.)。通过新方法合成一系列全新结构的噌啉类化合物的研究正在迅猛发展,但是对这些化合物的功能性的研究却较为滞后,因此不仅需要开发一种简单、高效、经济、选择性和耐受性好的方法来合成噌啉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同时对其功能性进行深入研究的需求也与日俱增。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吡啶并吡唑并噌啉类化合物及制备方法,并研究了该类化合物对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枯草芽孢杆菌的抗菌活性。本专利技术的吡啶并吡唑并噌啉类化合物,具有以下结构通式:其中,R1=H、Me、OMe、NH2、Ph、p-MePh、3-chloropyrazin;R2=H、Me、Cl、cyclohexane,且R2-pyrazine基团可以替换为imidazole;R3=H、Br、Cl、F、Me、OMe;R4=H、Me、2Me。优选地,所述吡啶并吡唑并噌啉类化合物包括以下化合物:13-甲基-5,6-二氢-14H-吡嗪并[2”,3”:5',6']吡啶并[2',3':3,4]吡唑并[1,2-a]噌啉;11,13-二甲基-5,6-二氢-14H-吡嗪并[2”,3”:5',6']吡啶并[2',3':3,4]吡唑并[1,2-a]噌啉;11-氯-13-甲基-5,6-二氢-14H-吡嗪并[2”,3”:5',6']吡啶并[2',3':3,4]吡唑并[1,2-a]噌啉;10,11-二氯-13-甲基-5,6-二氢-14H-吡嗪并[2”,3”:5',6']吡啶并[2',3':3,4]吡唑并[1,2-a]噌啉;11-氯-13-甲氧基-5,6-二氢-14H-吡嗪并[2”,3”:5',6']吡啶并[2',3':3,4]吡唑并[1,2-a]噌啉;10,11-二氯-5,6-二氢-14H-吡嗪并[2”,3”:5',6']吡啶并[2',3':3,4]吡唑并[1,2-a]噌啉;5,6,10,12,13,16-六氢-11H-喹喔啉[2”,3”:5',6']吡啶并[2',3':3,4]吡唑并[1,2-a]噌啉-15-胺;13-(3-氯吡嗪-2-基)-5,6-二氢-14H-喹啉[2',3':3,4]吡唑并[1,2-a]噌啉;13-苯基-5,6-二氢-14H-吡嗪并[2”,3”:5',6']吡啶并[2',3':3,4]吡唑并[1,2-a]噌啉;11-氯-13-苯基-5,6-二氢-14H-吡嗪并[2”,3”:5',6']吡啶并[2',3':3,4]吡唑并[1,2-a]噌啉;12-(对甲苯基)-5,6,11,13-四氢咪唑并[4”,5”:5',6']吡啶[2',3':3,4]吡唑并[1,2-a]噌啉;1-氟-13-甲基-5,6-二氢-14H-吡嗪并[2”,3”:5',6']吡啶并[2',3':3,4]吡唑并[1,2-a]噌啉;3-溴-13-甲基-5,6-二氢-14H-吡嗪并[2”,3”:5',6']吡啶并[2',3':3,4]吡唑并[1,2-a]噌啉;3-氯-13-甲基-5,6-二氢-14H-吡嗪并[2”,3”:5',6']吡啶并[2',3':3,4]吡唑并[1,2-a]噌啉;3-氟-13-甲基-5,6-二氢-14H-吡嗪并[2”,3”:5',6']吡啶并[2',3':3,4]吡唑并[1,2-a]噌啉;3,13-二甲基-5,6-二氢-14H-吡嗪并[2”,3”:5',6']吡啶并[2',3':3,4]吡唑并[1,2-a]噌啉;3-甲氧基-13-甲基-5,6-二氢-14H-吡嗪并[2”,3”:5',6']吡啶并[2',3':3,4]吡唑并[1,2-a]噌啉;2,13-二甲基-5,6-二氢-14H-吡嗪并[2”,3”:5',6']吡啶并[2',3':3,4]吡唑并[1,2-a]噌啉;4,13-二甲基-5,6-二氢-14H-吡嗪并[2”,3”:5',6']吡啶并[2',3';3,4]吡唑并[1,2-a]噌啉;2-甲氧基-13-甲基-5,6-二氢-14H-吡嗪并[2”,3”:5',6']吡啶并[2',3';3,4]吡唑并[1,2-a]噌啉;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吡啶并吡唑并噌啉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该吡啶并吡唑并噌啉类化合物的结构通式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吡啶并吡唑并噌啉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该吡啶并吡唑并噌啉类化合物的结构通式为:



其中,R1=H、Me、OMe、NH2、Ph、p-MePh、3-chloropyrazin;R2=H、Me、Cl、cyclohexane,且R2-pyrazine基团可以替换为imidazole;R3=H、Br、Cl、F、Me、OMe;R4=H、Me、2Me。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吡啶并吡唑并噌啉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化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吡啶并吡唑并噌啉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方法得到的产物:
通过1-芳基吡唑烷酮与乙酸乙烯酯反应制备1-芳基-2-乙烯基吡唑烷酮,之后在催化剂作用下使1-芳基-2-乙烯基吡唑烷酮化合物的羰基及羰基的α-C与氨基吡嗪酮类化合物的羰基与氨基先发生成环反应,同时N上取代的乙烯基与芳基通过C-H烷基化反应成环,得到最终吡啶并吡唑并噌啉类化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吡啶并吡唑并噌啉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氨基吡嗪基酮类化合物为1-(3-氨基吡嗪-2-基)乙酮,1-(3-氨基-6-甲基吡嗪-2-基)乙酮,1-(3-氨基-6-氯吡嗪-2-基)乙酮,1-(3-氨基-5,6-二氯吡嗪-2-基)乙酮,3-氨基-6-氯吡嗪-2-羧酸甲酯,3-氨基-5,6-二氯吡嗪-2-甲醛,3-氨基-5,6,7,8-四氢喹喔啉-2-羧酰胺,(2-氨基苯基)(3-氯吡嗪-2-基)甲酮,(3-氨基-6-氯吡嗪-2-基)(苯基)甲酮,(3-氨基吡嗪-2-基)(苯基)甲酮,(4-氨基-1H-咪唑-5-基)(对甲苯基)甲酮。


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吡啶并吡唑并噌啉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的1-芳基-2-乙烯基吡唑烷酮类化合物为1-苯基-2-乙烯基吡唑烷-3-酮,1-(4-溴苯基)-2-乙烯基吡唑烷-3-酮,1-(4-氯苯基)-2-乙烯基吡唑烷-3-酮,1-(4-氟苯基)-2-乙烯基吡唑烷-3-酮,1-(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继强
申请(专利权)人:朱继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