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制冷膜、制备方法以及制品技术

技术编号:26335211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9: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辐射制冷膜、制备方法以及制品。该辐射制冷膜通过第一反射层、辐射制冷功能层以及第二反射层的层叠设置,不需要在辐射制冷膜上额外加工形成金属膜层即能够得到制冷效果良好的辐射制冷膜。其中,第一反射层能够提高紫外线波段的反射,而基本不影响可见光和红外波段透过率,能够有效提高辐射制冷膜的反射率;辐射制冷功能层能够提供良好的制冷效果;第二反射层可将太阳光能量反射回大气层以提高制冷效果。同时,第一反射层、辐射制冷功能层以及第二反射层中第一填料、辐射制冷填料以及第二填料的使用能够协同提高辐射制冷膜的整体反射率,进一步提高辐射制冷膜的制冷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辐射制冷膜、制备方法以及制品
本专利技术涉及辐射制冷
,尤其是涉及一种辐射制冷膜、制备方法以及制品。
技术介绍
在全球变暖的趋势下,制冷技术成为研究的热点。辐射制冷因其具有制冷效果好、对环境友好等特点而得到广泛应用。在辐射制冷过程中,通常是采用辐射制冷膜来完成对太阳光的辐射来达到制冷效果。然而传统的辐射制冷膜需要通过磁控溅射等方法在制冷膜上形成金属膜层,这样得到的制冷膜制冷效果欠佳,同时工艺复杂、成本高,并且金属膜层容易氧化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制冷效果好、易于加工且稳定性好的辐射制冷膜,以及辐射制冷膜的制备方法和制品。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辐射制冷膜,所述辐射制冷膜包括第一反射层、辐射制冷功能层以及第二反射层;所述辐射制冷功能层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反射层位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反射层位于第二表面;所述第一反射层包括第一反射层主体以及分布于所述第一反射层主体中的第一填料;所述辐射制冷功能层包括基材层以及分布于所述基材层中的辐射制冷填料;所述第二反射层包括第二反射层主体以及分布于所述第二反射层主体中的第二填料。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填料为陶瓷填料、珍珠岩填料、云母填料、硅酸盐填料以及石英粉填料中的至少一种;和/或,所述第二填料为二氧化钛填料、硫酸钡填料、碳酸钡填料以及碳酸钙填料中的至少一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辐射制冷填料为透明碳化硅填料、透明氮化硅填料、透明氮化钛填料、透明二氧化硅填料、透明硫酸钙填料、透明碳酸钙填料以及透明有机硅填料中的至少一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反射层主体为聚烯烃主体、聚酯主体、聚酰胺主体、聚丙烯酸酯主体、聚氨酯主体以及氟塑料主体中的至少一种;和/或,所述基材层为聚烯烃层、聚酯层、聚酰胺层、聚丙烯酸酯层、聚氨酯层以及氟塑料层中的至少一种;和/或,所述第二反射层主体为聚烯烃主体、聚酯主体、聚酰胺主体、聚丙烯酸酯主体、聚氨酯主体以及氟塑料主体中的至少一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辐射制冷功能层的厚度为10μm-100μm;和/或,所述第二反射层的厚度为10μm-50μm,所述第二反射层的热反射率不小于83%;和/或,所述第一反射层的厚度为5μm-25μm。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填料占所述第一反射层的质量百分数为1%-40%;和/或,所述辐射制冷填料占所述辐射制冷功能层的质量百分数为0%-5%;和/或,所述第二填料占所述第二反射层的质量百分数为20%-6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辐射制冷膜还包括辅助阻隔层;所述辅助阻隔层位于所述第二反射层远离所述辐射制冷功能层的表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辅助阻隔层为聚烯烃层、聚酯层、聚酰胺层、聚丙烯酸酯层、聚氨酯层、氟塑料层中的至少一种;和/或,所述辅助阻隔层的厚度为5μm-25μm。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辐射制冷膜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第一反射层主体的原料与第一填料混合造粒,得到第一混合料;将基材层的原料与辐射制冷填料混合造粒,得到辐射制冷混合料;将第二反射层主体的原料与第二填料混合造粒,得到第二混合料;将所述第一混合料、所述辐射制冷混合料以及所述第二混合料分别挤出并形成所述第一混合料、所述辐射制冷混合料以及所述第二混合料依次层叠的结构,得到流延料;将所述流延料流延成型。本专利技术还有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品,所述制品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辐射制冷膜以及基底;所述辐射制冷膜位于所述基底的至少一个表面;所述第二反射层较所述第一反射层更加靠近所述基底。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制品还包括结合层;所述结合层位于所述辐射制冷膜与所述基底之间以用于实现所述辐射制冷膜与所述基底的结合。上述辐射制冷膜通过第一反射层、辐射制冷功能层以及第二反射层的层叠设置,不需要在辐射制冷膜上额外加工形成金属反射膜层即能够得到制冷效果良好的辐射制冷膜。具体地,第一反射层能够提高紫外线波段的反射,而基本不影响可见光和红外波段光的透过率,从而减少第一反射层和第二反射层之间的来回反射,能够有效提高辐射制冷膜的反射率。同时第一反射层对8µm~13µm的红外线高透过,从而不会影响到辐射制冷功能层对8µm~13µm红外线的发射;辐射制冷功能层将热量转化为大气窗口波段(8µm~13µm)的红外线发射至深空,能够提供良好的制冷效果;第二反射层可将太阳光能量反射回大气层以提高制冷效果。另外,第一反射层、辐射制冷功能层以及第二反射层中第一填料、辐射制冷填料以及第二填料的使用能够协同提高辐射制冷膜的整体反射率,进一步提高辐射制冷膜的制冷效果。在另一方面,第一反射层能够反射绝大部分的紫外线,进而能够提高辐射制冷膜的抗老化性能。上述辐射制冷膜的制备方法,通过将第一反射层、辐射制冷功能层以及第二反射层的原料分别进行混合造粒得到相应的混合料,然后将混合料分别挤出形成第一混合料、辐射制冷混合料以及第二混合料依次层叠的结构,得到流延料,再将流延料流延成型得到辐射制冷膜。在制备过程中,不需要采用磁控溅射等复杂且成本高的操作,适于大规模的工业化推广。上述制品包括上述辐射制冷膜以及基底,辐射制冷膜位于基底的至少一个表面;第二反射层靠近所述基底,第二反射层较第一反射层更加靠近基底。该制品具有良好的制冷效果,能够有效降低防护空间的温度,提高防护空间内的舒适程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辐射制冷膜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中辐射制冷膜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说明:11、第一反射层;1101、第一反射层主体;1102、第一填料;12、辐射制冷功能层;1201、基材层;1202、辐射制冷填料;13、第二反射层;1301、第二反射层主体;1302、第二填料;14、辅助阻隔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由术语“中的至少一者”、“中的至少一个”、“中的至少一种”,或其他相似术语所连接的项目的列表可意味着所列项目的任何组合。例如,如果列出项目A及B,那么短语“A及B中的至少一种”意味着仅A、或仅B、或A及B。在另外的一些示例中,如果列出项目A、B及C,那么短语“A、B及C中的至少一种”意味着仅A、或仅B、或仅C、或A及B(排除C)、或A及C(排除B)、或B及C(排除A)、或A及B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辐射制冷膜,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反射层、辐射制冷功能层以及第二反射层;所述辐射制冷功能层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n所述第一反射层位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反射层位于第二表面;/n所述第一反射层包括第一反射层主体以及分布于所述第一反射层主体中的第一填料;所述辐射制冷功能层包括基材层以及分布于所述基材层中的辐射制冷填料;所述第二反射层包括第二反射层主体以及分布于所述第二反射层主体中的第二填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辐射制冷膜,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反射层、辐射制冷功能层以及第二反射层;所述辐射制冷功能层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所述第一反射层位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反射层位于第二表面;
所述第一反射层包括第一反射层主体以及分布于所述第一反射层主体中的第一填料;所述辐射制冷功能层包括基材层以及分布于所述基材层中的辐射制冷填料;所述第二反射层包括第二反射层主体以及分布于所述第二反射层主体中的第二填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辐射制冷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填料为陶瓷填料、珍珠岩填料、云母填料、硅酸盐填料以及石英粉填料中的至少一种;和/或,
所述第二填料为二氧化钛填料、硫酸钡填料、碳酸钡填料以及碳酸钙填料中的至少一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辐射制冷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制冷填料为透明碳化硅填料、透明氮化硅填料、透明氮化钛填料、透明二氧化硅填料、透明硫酸钙填料、透明碳酸钙填料以及透明有机硅填料中的至少一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辐射制冷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层主体为聚烯烃主体、聚酯主体、聚酰胺主体、聚丙烯酸酯主体、聚氨酯主体以及氟塑料主体中的至少一种;和/或,
所述基材层为聚烯烃层、聚酯层、聚酰胺层、聚丙烯酸酯层、聚氨酯层以及氟塑料层中的至少一种;和/或,
所述第二反射层主体为聚烯烃主体、聚酯主体、聚酰胺主体、聚丙烯酸酯主体、聚氨酯主体以及氟塑料主体中的至少一种。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辐射制冷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制冷功能层的厚度为10μm-100μm;和/或,
所述第二反射层的厚度为10μm-50μm,所述第二反射层的热反射率不小于83%;和/或,
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荣贵夏兆路吕乐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瑞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宁波瑞凌新能源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