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音棉及其制备方法、压缩机技术

技术编号:26335183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9: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隔音棉及其制备方法、压缩机。隔音棉包括:隔声层和依次层叠于隔声层上的第一吸声层、第二吸声层;第一吸声层与第二吸声层之间设置有多个凸起,以使第一吸声层与第二吸声层之间形成吸声腔。该隔音棉通过在第一吸声层与第二吸声层之间设置多个凸起,使得第一吸声层与第二吸声层之间形成吸声腔,该吸声腔可通过与多孔结构的第一吸声层的配合,能同时实现高频和低频噪声的高效吸收,扩大了对不同频率段噪声的吸声范围,且具有更高的吸声系数,更有助于降低噪音,也减小了隔音棉的用料和成本。

Sound insulation cotton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compress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隔音棉及其制备方法、压缩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隔音棉及其制备方法、压缩机。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等电器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然而压缩机作为空调的核心组件,在运行时会产生噪音,尤其产生的中低频段的噪音在夜晚会严重影响人的睡眠,因此,有必要对压缩机进行降噪处理。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目前通常在压缩机上包裹隔音棉。鉴于隔音棉的厚度越大,则隔音棉对中低频段噪音的吸声效果越好这一特性,目前主要通过增加隔音棉的厚度来提高对压缩机的降噪效果,然而这会增大隔音棉的用料以及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隔音棉及其制备方法、压缩机。一种隔音棉,所述隔音棉包括:隔声层和依次层叠于所述隔声层上的第一吸声层、第二吸声层;所述第一吸声层与所述第二吸声层之间设置有多个凸起,以使所述第一吸声层与所述第二吸声层之间形成吸声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起的材质为热熔胶或者所述凸起上设置有热熔胶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熔胶或/和所述热熔胶层的材质包括聚乙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及其皂化物、聚酰胺、聚酯、聚氯乙烯及丙烯酸类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起为圆柱、椭圆柱、多棱柱或多棱台结构,且所述凸起沿由所述第二吸声层至所述第一吸声层的方向延伸。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起的高度为0.05mm~4mm,数目为100个/m2~1500个/m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吸声层的孔隙率与所述第二吸声层的孔隙率不同。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吸声层的孔隙率为70%~97%,所述第二吸声层的孔隙率为50%~9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吸声层的材质为纤维针刺毡、双组份吸声棉、聚氨酯棉或PU发泡;其中,所述双组份吸声棉为PP/PET双组份棉、PET/PBT双组份棉、PET/EVA双组份棉或玻璃纤维/PET双组份棉。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吸声层的材质为无纺布、衬布或双组份吸声棉;其中,所述双组份吸声棉为PP/PET双组份棉、PET/PBT双组份棉、PET/EVA双组份棉或玻璃纤维/PET双组份棉。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声层的材质为橡胶或聚氯乙烯;所述隔声层100的厚度为0.5mm~3mm,密度为1.7g/cm3~2.4g/cm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声层中相对的两个表面上均依次层叠有所述第一吸声层和所述第二吸声层。一种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隔音棉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形成隔声层;在所述隔声层上层叠第一吸声层、第二吸声层,并在所述第一吸声层与所述第二吸声层之间形成多个凸起,以使所述第一吸声层与所述第二吸声层之间形成吸声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采用热熔胶粘合的方式将所述凸起设置于所述第一吸声层与所述第二吸声层之间;其中,所述热熔胶的热成型温度为100℃~180℃,热成型压力为0.3kg/cm2~2.8kg/cm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采用热切方式对所述隔音棉的边角部分进行热封固化。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音棉的热切成型温度为200℃~260℃,热切速度为0.8m/s~1.2m/s。一种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包括:压缩机主体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隔音棉;所述隔音棉包覆于所述压缩机主体上。上述所述的隔音棉及其制备方法、压缩机,通过在第一吸声层与第二吸声层之间设置多个凸起,使得第一吸声层与第二吸声层之间形成吸声腔,该吸声腔可通过与多孔结构的吸声层的配合,能同时实现高频和低频噪声的高效吸收,扩大了对不同频率段噪声的吸声范围,且具有更高的吸声系数,更有助于降低噪音,也减小了隔音棉的用料和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隔音棉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隔音棉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隔音棉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隔音棉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中的标号说明如下:100-隔声层;200-第一吸声层;300-第二吸声层;400-凸起;410-热熔胶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针对于多孔结构的吸声材料而言,其第一共振频率fr与自身的厚度d满足以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隔音棉,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音棉包括:隔声层(100)和依次层叠于所述隔声层(100)上的第一吸声层(200)、第二吸声层(300);/n所述第一吸声层(200)与所述第二吸声层(300)之间设置有多个凸起(400),以使所述第一吸声层(200)与所述第二吸声层(300)之间形成吸声腔(Q)。/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音棉,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音棉包括:隔声层(100)和依次层叠于所述隔声层(100)上的第一吸声层(200)、第二吸声层(300);
所述第一吸声层(200)与所述第二吸声层(300)之间设置有多个凸起(400),以使所述第一吸声层(200)与所述第二吸声层(300)之间形成吸声腔(Q)。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音棉,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400)的材质为热熔胶或者所述凸起(400)上设置有热熔胶层(4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音棉,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熔胶或/和所述热熔胶层(410)的材质包括聚乙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及其皂化物、聚酰胺、聚酯、聚氯乙烯及丙烯酸类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音棉,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400)为圆柱、椭圆柱、多棱柱或多棱台结构,且所述凸起(400)沿由所述第二吸声层(300)至所述第一吸声层(200)的方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音棉,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400)的高度为0.05mm~4mm,数目为100个/m2~1500个/m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音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声层(200)的孔隙率与所述第二吸声层(300)的孔隙率不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隔音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声层(200)的孔隙率为70%~97%,所述第二吸声层(300)的孔隙率为50%~9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隔音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声层(200)的材质为纤维针刺毡、双组份吸声棉、聚氨酯棉或PU发泡;
其中,所述双组份吸声棉为PP/PET双组份棉、PET/PBT双组份棉、PET/EVA双组份棉或玻璃纤维/PET双组份棉。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隔音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吸声层(3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远王九飙罗云陈龙刘德茂刘珊珊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绿色再生资源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