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毫米波雷达探测的道路智能停车设备和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32875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7: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基于毫米波雷达探测的道路智能停车设备和系统。该设备包括:雷达模组、摄像头、通信模块和桩体,雷达模组用以探测道路车位状态,雷达模组探测到车辆驶入、车辆停稳和车辆驶离时分别触发摄像头对车辆进行拍照,以采集车辆的车牌号码图像数据,同时,雷达模组记录触发拍照的绝对时间;通信模块将车牌号码图像数据和触发拍照的绝对时间上传。本发明专利技术大大降低了桩体的成本和公共道路美观性,可以很好地捕捉到车体的运动行为,可甄别只是经过并未占用车位的车辆,并且可根据点云区分出自行车和行人,可大大提高有效订单率,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智能,减小服务器的运算压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毫米波雷达探测的道路智能停车设备和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智能化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毫米波雷达探测的道路智能停车设备和系统。
技术介绍
针对国内道路停车现状,主要面临“停车难”、人工管理低效、人工成本高、停车不规范和信息化智能化欠缺等问题,所以实现自动收费的智能道路停车系统是解决以上问题的优解,也是未来发展智慧城市的重要举措之一。实现智能停车系统,其最关键的技术环节是能够在特定的停车区域可自动且准确地识别/判断车辆的停车动作,包括车辆的驶入、停稳、驶离,而后将车位状态信息传到下一级系统进行进一步的协同处理,最终生成车位订单。目前国内外的道路智能停车系统已崭露头角,但还未大范围使用,并且存在其缺陷和不足。如下列举了车辆停车动作识别的一些技术:①红外探测技术:目前国外已有投入使用,但只能实现简单的目标进入提醒然后人工介入收费,无法对车辆的一系列停车动作进行判断;②超声波雷达技术:已有商家采用超声波雷达作试验,但是超声波的探测距离和角度都很小,探测范围十分受限,误触发率很高;③无线地磁感应技术:前期投入大,安装方式对道路破坏性大;易受含磁物体(如高压线)的干扰,对于经过但不占用车位的车辆、电动车等没有过滤处理,所以误触发率也很高;④纯视觉技术:视频桩系统的识别和判断准确率相对较高,但是存在以下问题:1)对于路边停车场景则由于天气(雨雪,大雾,黑夜等)、用户停车方式的复杂性对自动识别系统提出更高的要求,单纯靠视觉无法很好完成;2)数据功耗大,视频流要不断上传十兆级以上的视频数据到云端,极大增加服务器的运行负担;3)成本非常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基于毫米波雷达探测的道路智能停车设备和系统。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在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毫米波雷达探测的道路智能停车设备,包括:雷达模组,用以探测道路车位状态;摄像头,通过摄像头驱动电路与所述雷达模组连接,当所述雷达模组探测到道路车位状态变化时触发摄像头对车辆进行拍照,以采集车辆的车牌号码图像数据,同时,所述雷达模组记录触发拍照的绝对时间;通信模块,与所述雷达模组连接,用以将所述车牌号码图像数据和触发拍照的绝对时间上传服务器,以使服务器根据所述车牌号码和触发拍照的绝对时间生成停车订单信息,并由服务器将停车订单信息发送给移动客户端完成扣费操作;桩体,用以将雷达模组和摄像头固定在车位远离道路中心的一侧。进一步的,所述桩体设置在相邻的两个车位之间,且其上侧设有两个摄像头,两个摄像头分别用以对其中一个车位的车辆进行拍照,所述雷达模组为毫米波雷达模组。进一步的,还包括补光灯,所述补光灯设置在桩体上,且其通过补光灯驱动电路与雷达模组连接。进一步的,还包括状态指示灯,所述状态指示灯设置在桩体上,且其通过状态指示灯驱动电路与雷达模组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摄像头驱动电路包括一端与雷达模组连接的电阻R64,所述电阻R64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11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1的发射极接地,且其基极与发射极之间连接有电阻R66,所述三极管Q11的集电极与电阻R44的一端和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电阻R44的另一端和MOS管的源极分别与电源正极连接,所述MOS管的漏极与摄像头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补光灯驱动电路包括漏极与补光灯负极连接的MOS管Q4,所述MOS管Q4的栅极与电阻R4和电阻R48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和MOS管Q4的源极均接地,所述电阻R48的另一端与雷达模组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状态指示灯驱动电路包括漏极与状态指示灯负极连接的MOS管Q1,所述MOS管Q1的栅极与电阻R1和电阻R45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和MOS管Q1的源极均接地,所述电阻R45的另一端与雷达模组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毫米波雷达模组包括毫米波雷达模块、与所述毫米波雷达模块连接的处理器和雷达天线,所述处理器与摄像头连接,所述处理器与通信模块之间连接有千兆以太网模块,所述毫米波雷达模块和处理器连接有电源模块。在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毫米波雷达探测的道路智能停车系统,包括服务器和与服务器连接的移动客户端,还包括上述的设备,所述服务器接收设备上传的车辆的车牌号码图像数据及触发拍照的绝对时间,并基于图像识别技术解析出车辆的车牌号码,待车辆驶离后,所述服务器根据车牌号码和触发拍照的绝对时间生成停车订单信息,并将所述停车订单信息发送至对应的移动客户端,所述移动客户端根据停车订单信息完成扣费操作。进一步的,还包括人工呼叫模块,所述人工呼叫模块与服务器连接,当所述雷达模组检测到车位被占用但服务器无法获取到车辆的车牌号码时,所述服务器触发人工呼叫模块工作,以进行人工收费。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大雾天气、黑夜等特殊天气下,视觉很难甚至无法识别车牌,毫米波雷达的优良穿透性,不受气候等限制;2、毫米波角雷达探测角度可达150°,在保证大探测范围同时,一个桩体只需要搭载一个角雷达,即可覆盖两个停车位的监控,大大降低了桩体的成本和公共道路美观性;3、由于路边停车方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譬如侧方位停车、车头泊入、直线驶入等,毫米波雷达以其150°的大角度探测,可以很好地捕捉到车体的运动行为;4、与超声波或者无线地磁感应技术相比,毫米波雷达增加了车辆的驶入/停稳/驶离的判断,可甄别只是经过并未占用车位的车辆,并且可根据点云区分出自行车和行人,可大大提高有效订单率,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智能;5、毫米波雷达占用功耗仅3W,并且仅上传车辆的驶入/停稳/驶离的数张10K级状态照片到服务器,对于只是经过并没有实际占用车位的车辆照片不上传,因此大大降低数据功耗,减小云端服务器的运算压力。附图说明图1是基于毫米波雷达探测的道路智能停车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基于毫米波雷达探测的道路智能停车设备的原理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处理器的接线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摄像头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千兆以太网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补光灯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状态指示灯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基于毫米波雷达探测的道路智能停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基于毫米波雷达的车位状态识别方法的流程图;图10是基于毫米波雷达的车位状态识别方法的方法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在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如图1至7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毫米波雷达的道路车位状态识别方法,包括雷达模组1、摄像头2和通信模块3。其中,雷达模组1用以探测道路车位状态,道路车位状态包括空闲、车辆驶入、车辆停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毫米波雷达探测的道路智能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n雷达模组,用以探测道路车位状态;/n摄像头,通过摄像头驱动电路与所述雷达模组连接,当所述雷达模组探测到道路车位状态变化时触发摄像头对车辆进行拍照,以采集车辆的车牌号码图像数据,同时,所述雷达模组记录触发拍照的绝对时间;/n通信模块,与所述雷达模组连接,用以将所述车牌号码图像数据和触发拍照的绝对时间上传服务器,以使服务器根据所述车牌号码和触发拍照的绝对时间生成停车订单信息,并由服务器将停车订单信息发送给移动客户端完成扣费操作;/n桩体,用以将雷达模组和摄像头固定在车位远离道路中心的一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毫米波雷达探测的道路智能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雷达模组,用以探测道路车位状态;
摄像头,通过摄像头驱动电路与所述雷达模组连接,当所述雷达模组探测到道路车位状态变化时触发摄像头对车辆进行拍照,以采集车辆的车牌号码图像数据,同时,所述雷达模组记录触发拍照的绝对时间;
通信模块,与所述雷达模组连接,用以将所述车牌号码图像数据和触发拍照的绝对时间上传服务器,以使服务器根据所述车牌号码和触发拍照的绝对时间生成停车订单信息,并由服务器将停车订单信息发送给移动客户端完成扣费操作;
桩体,用以将雷达模组和摄像头固定在车位远离道路中心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毫米波雷达探测的道路智能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体设置在相邻的两个车位之间,且其上侧设有两个摄像头,两个摄像头分别用以对其中一个车位的车辆进行拍照,所述雷达模组为毫米波雷达模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毫米波雷达探测的道路智能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补光灯,所述补光灯设置在桩体上,且其通过补光灯驱动电路与雷达模组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毫米波雷达探测的道路智能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状态指示灯,所述状态指示灯设置在桩体上,且其通过状态指示灯驱动电路与雷达模组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毫米波雷达探测的道路智能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驱动电路包括一端与雷达模组连接的电阻R64,所述电阻R64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11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1的发射极接地,且其基极与发射极之间连接有电阻R66,所述三极管Q11的集电极与电阻R44的一端和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电阻R44的另一端和MOS管的源极分别与电源正极连接,所述MOS管的漏极与摄像头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吉楚詠焱肖征宇张我弓李烜张洁卫一真董栋栋李祥鹏王路曹万琪李智攀李闪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楚航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